《寶貝兒》:該關注的難道不是這個社會現象嗎,而不是“演技”


《寶貝兒》:該關注的難道不是這個社會現象嗎,而不是“演技”

由楊冪、郭京飛主演的紀實電影《寶貝兒》上映了有幾天了,這或許是第一部評分、口碑出現嚴重兩極分化的電影了。

《寶貝兒》:該關注的難道不是這個社會現象嗎,而不是“演技”

該劇主要聚焦的是一群特殊的人群——先天殘疾弱勢人群。江萌(楊冪飾),先天無肛症人群的倖存者之一,她拒絕了福利院安排的工作,自己選擇了一份醫院清潔工的工作,在這個丟棄她、又救治了她的地方,她再次目睹了曾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悲劇。

這個倔強善良又執拗的姑娘,鼓起了所有的勇氣去拯救這個與自己的命運似曾相識的孩子。

《寶貝兒》:該關注的難道不是這個社會現象嗎,而不是“演技”

用紀實的鏡頭展現真實

用冷靜的表達引發關注

每年都有約100萬的殘疾嬰兒出生,他們就像一個“瑕疵品”,被上帝所拋棄,從誕生這個世界開始,就被判了“不完美”。

《寶貝兒》:該關注的難道不是這個社會現象嗎,而不是“演技”

這引發的是一個殘酷的社會問題——如果我不完美,我是否還是你的寶貝兒?

“我不相信哪個媽媽是不要自己小孩的”

《寶貝兒》:該關注的難道不是這個社會現象嗎,而不是“演技”


十月懷胎,十月的滿心期待,有哪個家庭是真的“無情自私”?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判斷,而不是被動的去接受什麼觀點,這是一部沒有答案的影片。

也正因為沒有答案,它才值得被創造出來,放到觀眾的面前,作為旁觀者的我們,需要做的是多去關注這類人群,幫助他們,而不是一直去關注“楊冪的演技”

鋪天蓋地的影評中,短評幾乎都是一星,長評走心的基本上都是四五星,而短評裡無一例外的都帶了這兩個字——“楊冪”。


《寶貝兒》:該關注的難道不是這個社會現象嗎,而不是“演技”


《寶貝兒》:該關注的難道不是這個社會現象嗎,而不是“演技”

一部好的電影本質還是文學作品,傳遞的是一種人生價值觀,而不是明星的演技,我相信大多數人去電影,除了享受服務、環境,更多是從影片中得到某種思想與共鳴吧。

這個評分正常嗎,這種現象正常嗎?站直了別趴下!社會本不該變得這麼冷漠。

《寶貝兒》:該關注的難道不是這個社會現象嗎,而不是“演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