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18:支付行業“斷直連”加快 全年罰單總數152張

作為互聯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年的支付行業大事件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

這一年,關於支付行業的法規政策頻現,監管部門在整頓行業亂象的同時,也對行業的發展進行了規範。這一年,隨著備付金的100%繳存,支付機構的利潤空間進一步收窄,轉型和出路成為擺在支付機構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此外,支付罰單在數量和金額上再創新高、移動支付迅猛發展等也成為已經過去的2018年裡備受關注的支付行業大事件。

為此,網貸天眼在“盤點2018”系列專題中,通過梳理2018年支付行業的發生的主要大事件,來看看這一年中支付行業的發展變化。

一、“斷直連”進程逐步加快

2018年支付行業關注最多的,除了“斷直連”,怕是很難找到超過這一熱點的支付行業事件。

根據2017年8月央行支付司的通知要求,2018年6月30日是“斷直連”的大限。但由於業務協調工作量巨大以及技術等問題,導致支付機構“斷直連”的進展緩慢。

直到最近,根據網聯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全部持網絡支付牌照的115家支付機構以及424家銀行已接入網聯平臺,99%的市場存量跨機構業務已完成向網聯平臺的業務遷移。

除了網聯的努力,中國銀行、中信銀行、郵儲銀行、光大銀行、交通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等也在2018年陸續發佈公告,助力“斷直連”大業。

近期,更有包括拉卡拉、國付寶、連連支付等多家支付機構發佈公告,宣佈提前完成“斷直連”。

2018年作為“斷直連”關鍵一年,雖然落地稍遲,仍對中國支付產業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二、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交存

除了“斷直連”外,2018年備受關注的支行行業大事件中一定會有備付金的集中交存。

2018年6月29日,央行發佈“114好文”,要求支付機構逐步提高備付金集中交存比例,並在 2019年1月14日實現100%繳存。

目前,距離備付金集中交存的最後大限僅剩不到一週的時間,除了包括拉卡拉、合利寶、百付寶、易智付等在內一些支付機構提前完成備付金100%集中交存工作外,多數支付機構正在抓緊最後的時間進行“備付金集中交存”及“備付金銷戶”的相關工作。

隨著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的即將完成,關於備付金存管辦法的修改也在近期引起了熱議。2019年1月9日,在國新辦舉辦的發佈會上,央行副行長範一飛明確表示“會根據需要對現有的備付金管理辦法做出一些修改,相關工作正在進行中。”而央行支付司司長溫信祥也在隨後的發言中補充指出“備付金存管和斷直連直接相關,目前進展相對順利。備付金集中在央行存管,一方面保障了清算效率,另一方面保障了備付金的安全。”

對於支付機構而言,備付金集中交存後,躺著賺錢的時代徹底結束,支付機構轉型的壓力也將逐漸增大。

三、2018年全年支付罰單152張,累計金額超2億

支付行業的強監管在2018年繼續保持著高壓態勢,這一點在支付罰單上有所體現。

2018年的罰單在數量和金額上再創新高。根據網貸天眼不完全統計,央行在2018年度對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的罰單數量為152張,累計處罰金額約為20947.6萬元。僅處罰金額就比2017年增長了近7倍。

值得一提的是,大額罰單頻現也是2018年罰單呈現的總體特點之一。2018年,共有杉德支付、國付寶、聯動優勢、卡友支付、銀盛支付、智付在內的6家支付機構領到“千萬罰單”。其中,國付寶因違規被處4447.2萬元,成為2018年金額最大的罰單。較2017年最大罰單金額533.84萬元相比,兩者相差8倍多。

此外,支付機構在處罰次數上也明顯高於往年。2018年全年,在238家持牌支付機構中,共有102家因違規受到央行的行政處罰,佔比42.9%。

收到央行3次(含)及以上罰單的共有11家支付機構。其中,現代金控全年共收到7張罰單;中匯支付共收到6張罰單;通聯支付收到5張罰單;拉卡拉、隨行付、開店寶、樂刷和易生支付各收到4張罰單。卡友支付、付臨門和杉德支付全年共收到3張罰單。

在支付機構的違規類型上,反洗錢、清結算、備付金的存放、報告可疑交易、客戶身份識別等仍然是央行監管的重點。從地域分佈看,北京和上海開出的罰單數量最多,領跑全國,成為罰單重災區。

2018年支付行業的大事件並不僅限於此,這一年是銀聯雲閃付破局的一年,也是支付開放重要的一年……無論怎樣,2018年對於行業發展而言有著特殊的意義。支付行業的2019年,將是艱辛和充滿挑戰的一年,但合規發展仍將是行業的主旋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