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奪嫡,八爺黨失敗後,皇九子胤禟被毒殺的概率有多大?

先看看皇九子胤禟在“九子奪嫡”中所扮演的角色。

用現代的話來講,胤禟是個徹頭徹尾的商人,無奸不商嗎!康熙將皇太子胤礽廢黜後,皇位也就向眾人招手,胤禟是個飽讀經書的主,對滿漢文化甚至是西方文化他是頗有研究,按道理講是個才子,但比起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這些文韜武略的皇子他還差一截。

九子奪嫡,八爺黨失敗後,皇九子胤禟被毒殺的概率有多大?

所以,胤禟很聰明,他退一步,用投資的眼光來看待皇位的爭奪。投資就要花銀子、使錢,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第一個支持對象他選擇了皇八子胤禩,不論是在政策上,還是在使錢上胤禟都竭盡全力,一心一意要保舉胤禩當上太子,可以說是忠心耿耿了。

在皇八子胤禩失敗後,第二個支持對象他選擇了雍正的胞弟皇十四子胤禵。

對於胤禵這人,胤禟曾直言:“胤禵聰明絕頂,才德雙全,我兄弟皆不如也”。康熙五十七年,胤禵奉命,任撫遠大將軍,平叛準噶爾部。此去西北距京約三千餘公里,路途遙遠,必會使銀子。胤禟在胤禵出發前,就親自送了一萬兩銀子,就這樣前前後後送了十餘萬兩銀子,算是對胤禵爭奪皇位的另類支持了。

九子奪嫡,八爺黨失敗後,皇九子胤禟被毒殺的概率有多大?

但事與願違,拋開野史來講,雍正繼位是順應天意的。不論是八爺黨還是十四爺黨,意圖用人心來蠱惑康熙的辦法最終落個不得聖心,千算萬算的各黨派均忘記了一個關鍵人物——乾隆,康熙早在第一次見乾隆時就說:“弘曆這孩子的命真是貴重......這孩子將來福氣比我還大啊!”。更重要的一點是,康熙痛恨這些拉幫結派的,但又以婦人之心放了眾皇子生路,這或許也就埋下了雍正殺伐果斷的性格。

兩次押錯寶的胤禟,心裡很苦的。但沒法,有苦也只能往肚子咽。

政治投資的失敗下場絕好不到那裡去,雍正登基後,清算的日子也就來了。胤禟跟雍正作對,可沒有表面那麼簡單,咱們看看他都是怎麼對付這個四哥的。首先他是個皇子,與還是皇四子的胤禛並無區別,他又鐵了心跟八爺黨走,自然不把胤禛放眼裡,政治上處處於胤禛作對;其次就是說胤禟商人這個身份了,商人就要走商道,胤禟是這麼做的,使銀子是他的殺手鐧,通過金錢收買了雍正不少的門人,地方上不少人都冠以九王爺的尊稱;再次就是使絆子了,雍正在當皇子時,經常奉命出京辦些政事,這時候銀子在手的胤禟就買通臣下,製造事端,妄想引起康熙的反感。

九子奪嫡,八爺黨失敗後,皇九子胤禟被毒殺的概率有多大?

這些還不夠,最重要的是你奪嫡失敗了也就失敗,但在雍正繼位後,你仍不收斂就有點說不過去了。據史料記載,胤禟被髮往西寧後仍以九王爺自居,動不動就拿銀子收買地方官,這如何能讓雍正不忌憚你錢多人緣好的形象,帝王忌憚一個人,自然就不會有他的好果子吃。

接下來,發生的一切看起來就順其自然了。先是革爵,再是去黃帶子、削宗籍,甚至於給胤禟定了二十八大罪,被送往保定府,由總督李紱監禁了起來,這還不算雍正還給胤禟改了個名字塞思黑,意為討厭之人。成王敗寇,顯然博才識廣的胤禟沒有理解這個意思,嘴上的不饒人,再加上寫密信與門生的做法,讓雍正斥為“敵國奸細之行”,這些行徑無一不是在拉仇恨。

看看歷史上記載的胤禟死這段,我想不是被毒殺的也是被蹂躪而死的,而總督李紱是知情第一人。

雍正四年,胤禟留在保定。總督李紱曾命人預備三間小房,另設轉桶,飲食由人傳送進入,並密派兵丁日夜守候,在上奏雍正的摺子中他說:“原謂飲食日用,待以罪人之例,俱出臣等執法”。此後雍正在硃批中曾表示:“凡有形跡,有意之舉,萬萬使不得,但嚴待聽其自為,朕自有道理,至囑至囑,必奉朕諭而行,干係甚巨。”這個書信的往來都是密札的,旁人是不得知的。

胤禟病危時,雍正也曾批於李紱,“朕不料其即如此,蓋罪惡多端,難逃冥誅之所致。……如有至塞思黑靈前門首哭泣嘆息者,即便拿問,審究其來歷,密以奏聞。”可見這等待遇之人史上僅此一人。

九子奪嫡,八爺黨失敗後,皇九子胤禟被毒殺的概率有多大?

胤禟死後的第三年,李紱曾因他案被召入京,面對坊間胤禟被毒殺的傳言,當面叱問李紱,“遂有朕授意於李紱而戕害塞思黑之誣語,試問朕曾有示意之處否乎?”。這個叱問有點不打自招的意思。既然胤禟是自然死亡,為什麼又是當眾叱問李紱,反而使人心生疑慮。對於胤禟真正的死因史書上並無真正斷言,但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就算是有它說,也只能稱之為野史了。

最終的結論我們用《清世宗入承大統考實》的記載來佐證。《清世宗入承大統考實》有云:“屠弟一款,尤為世宗所自稱不辯亦不受者。夫不辯是否即受,論者可自得之。”此語皮裡陽秋,只能永藏於心中了。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與作者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