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壓倒性態勢”到“壓倒性勝利”

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

全文字數1205,閱讀時間約2分鐘。

“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12月13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黨中央對當前反腐敗鬥爭形勢做出重大判斷。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基於新的形勢,指出“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當時的輿論解讀“壓倒性態勢形成”的重要表現之一是,2016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接到的檢舉控告類信訪舉報比2015年下降17.5%,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首次回落。腐敗的氣焰被遏制,反腐敗鬥爭在黨心民心上增強了信心。

那麼“壓倒性勝利”呢?一年多時間裡,中國反腐敗鬥爭從“壓倒性態勢”到“壓倒性勝利”,經歷了什麼呢?

“壓倒性勝利”是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反腐敗鬥爭總目標。這個總體目標包括三個標準,即: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用十九大報告和中央紀委提交給十九大的工作報告中的表述就是“強化不敢腐的震懾,扎牢不能腐的籠子,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也與三年多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所強調的一脈相承:“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主要是在實現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還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而這其中不敢腐、不能腐一年來變化最明顯。

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紀委立案審查的中管幹部已達70餘人。這當然是強化不敢腐的震懾,但震懾強化更顯著的質變表現之一是主動交代說清問題的幹部,尤其是高官從今年7月份開始,逐漸增多。

繼7月最後一天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艾文禮之後,短短一週之內河北邯鄲市統戰部長王社群、河南焦作市副市長魏超傑相繼投案自首。全國各地也紛紛出現監察體制改革後投案自首的“第一人”。另一邊,不少地方紀委也在推行限期交代問題的政策,主動到紀委說清問題的基層官員不少。這些均折射出反腐敗高壓態勢及取得的卓著成效,對違紀違法者形成的強大震懾。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聚焦主責主業到派駐紀檢組,“黨中央就一直思考和謀劃如何適應全面從嚴治黨新形勢,在強化黨內各方面監督的同時,更好發揮監察機關職能作用,強化國家監察,把公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這其中,監委的成立可以說是“扎牢不能腐的籠子”中最重要的質變之一。

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初心,就是要把增強對公權力和公職人員的監督全覆蓋、有效性作為著力點,推進公權力運行法治化,消除權力監督的真空地帶,壓縮權力行使的任性空間。而監委成立後,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充分發揮新體制的治理效能,收攏五指,重拳出擊,加大查處力度,不敢腐的震懾效應充分顯現,標本兼治綜合效應更加凸顯,並在向基層和派駐機構延伸。

當然,此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在作出“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重大判斷的同時,也明確重申“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全面從嚴治黨依然任重道遠”,並進一步強調“要有力削減存量、有效遏制增量,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由此看來,下一步反腐敗節奏依然緊湊,反腐敗任務依然艱鉅,必須深化監改,推動反腐敗工作法制化、規範化,將“嚴”字長期堅持下去。

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

撰文 / 徐浩程

視覺 / 袁嘉嚀

▼下滑到留言區 發表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