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營銷模式——變現

大多數自媒體人的日子也不好過,不僅存在盈利困難的問題,同時深受運營之苦。

雖說“人人都是自媒體”,“人人都是發聲的渠道”,但是沒有流量傳播的內容也就沒什麼商業價值。且不談具有商業演出、直播打賞、淘寶電商的明星和網紅,擁有數萬粉絲的自媒體人是不是可以利用粉絲通過做廣告賺得盆滿缽滿呢?

自媒體營銷模式——變現

種種跡象表明:自媒體廣告“真值錢”!例如網上的各種速食新聞,“咪蒙一篇軟文能賺20萬”,“全職媽媽靠做飯變身自媒體達人,日收入最高過千元”,“papi醬一條廣告就拍賣了2200萬”!那做自媒體真的是一個高收入的行當了嗎?通過內容獲取用戶,再把用戶賣給廣告商,這樣內容創業的商業邏輯可行性多高呀!

但是數據顯示,超過七成自媒體人月營收在5000元以下,僅一成自媒體人月營收超過1萬元。

同時,廣告盈利佔變現的大頭,35.5%的自媒體主要通過流量主及其他流量分成進行盈利,30.7%的自媒體盈利主要來源為軟文廣告,也叫原生廣告。

所以,大多數自媒體人的日子也不好過,不僅存在盈利困難的問題,同時深受運營之苦。

自媒體運營的三大難關:

1. 流量:如何增加粉絲數?

但是自媒體的粉絲增長存在明顯的天花板,以微信公眾號為例,頭部自媒體微信公眾號數目突破就算非常厲害了,百萬以上的自媒體寥寥無幾。而相比一個網紅,他們的微博粉絲數百萬非常常見,更有甚至能達到千萬級別。(當然也不排除有的粉絲是刷出來的)

2. 活躍度:如何留住用戶?

如何維持用戶的長期瀏覽?自媒體平臺要將內容打造成產品,核心在於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做為一個工具的存在。對於以個人或小團隊運營為主要特徵的自媒體來說,持續提供高水準的內容也實為不易。(運營人可是想盡了辦法如何去留住用戶, 生怕第二天粉絲就掉了一大半 ̄□ ̄||)

3. 商業化:如何品牌化?

自媒體商業化的關鍵在於個人魅力的變現,然而在虛擬空間裡,互動層面特別弱的情況下,強化個人魅力,打造個人品牌是非常難的。如何建立穩定的人格化的品牌並善加運營,或許是創建自媒體商業模式需要著力的關鍵所在。

廣告型盈利模式的自媒體模式分析:

通過免費的內容吸引留住用戶後實現流量變現,模式成熟。

廣告類型

1. 平臺廣告

(1)模式

通過展示內容平臺所分配的廣告內容,而獲得相應分成的方式。

(2)分析

這是最多自媒體的主要收入來源。特點是運營方式簡單,自媒體人只需要做流量的入口。

2. 原生廣告

(1)模式

根據自身品牌特性和廣告商的需求提供個性化定製的廣告。

(2)分析

是頭部自媒體收入來源之一,特點是對自媒體人的內容輸出能力要求高,需要對廣告產品深入瞭解,粉絲粘性強,同時收費價格並不便宜。(我瞭解的一些自媒體收費是真的貴)

最後:自媒體的廣告為什麼值得廣告商掏錢。

1. 流量價值——用戶精準

當你擁有了用戶,你就擁有了商業交易的資本,所謂流量思維,就是變成一個個能抵達用戶的渠道,擁有一批粉絲且有穩定閱讀量的自媒體就是一個流量入口,面向一個班級擁有一定話語權的班長就是一個流量入口(普通學生可能吸引不了其他人的注意力,受重視程度低),如果你有一個龐大的朋友圈那你也是一個流量入口,你會發現這些用戶其實並不是屬於你,但是他們的注意力是你所能掌控的資源。

2. 變現——高轉化率

在這個倡導精準營銷的社會,雖然很多平臺流量是很大但轉化率和成交額不如自媒體,因為很多流量都是付了錢的無效流量,而自媒體營銷能夠實現高轉化率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用戶定位更準確,另一方面是因為內容營銷的價值,它能喚起用戶的某種心理讓其短暫變成另外一個人,這就是“心理喚起價值”。例如文怡公眾號曾經將一個價值上千全亞洲銷量不到一萬的砧板10分鐘就銷售1.5W個。正常情況下,一個人不會違背自己的認知習慣去購買一個遠超常規價格的商品,但自媒體內容通過對美好、極致做菜體驗的持續描述,讓人心生嚮往,短暫變成一個“崇尚美好、極致做菜體驗”的人,從而刺激消費行為。

所以,簡單的流量策略只能促進用戶簡單行為決策購買,而內容營銷的方式能夠改變人的認知心智,增強人們的購買動機,從而促進複雜決策商品的購買行為。

3. 品牌——口碑提升

廣告的目的不僅要提高知名度還要增強美譽度,而自媒體內容能達到輿論引導的效果,能起到品牌宣傳而非單單產品宣傳的效果,從而提升品牌形象,引導用戶口碑提升,而一篇帶著軟廣的優秀文章或短視頻本質上還是好內容,很多人還是會願意分享轉發,這就形成了社會化免費自傳播。就經驗而談,在知乎的自媒體比較適合做理性的輿論控制,危機公關必備策略。在微信的自媒體比較適合勾畫塑造品牌形象,利用好文筆來挖掘產品深層次的產品。

目前廣告模式依舊是自媒體盈利的主流,但對於內容創業者而言這並不算一個高盈利可持續的模式,從它遇到兩個巨大的阻力——內容和變現就可以看出,所以自媒體的發展一定需要挖掘更多的用戶價值、數據價值、個人IP價值,朝著電商型、社群型、衍生服務型、平臺型的路徑前進,最後階段自媒體不再是自媒體,會脫下自媒體的外殼產成為一個真正的能留住用戶、擁有更多商業想象的公司,如得到,毒舌電影。

歡迎大家探討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