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為打敗尼泊爾,專門從東北深山老林裡找來1000個“神祕”士兵

乾隆五十六年,大清帝國的西南邊疆傳來警報,與西藏山水相鄰的小國廓爾喀,也就是尼泊爾,悍然出兵進藏,深入到清朝境內聶拉木、濟隴一線,明目張膽挑戰清朝。尼泊爾是個山地小國,人口、疆域、綜合國力都和清帝國相差甚遠,為何敢主動出擊以小打大,向清朝這個龐然大物開戰?原來,此時的尼泊爾已經今非昔比了。

乾隆為打敗尼泊爾,專門從東北深山老林裡找來1000個“神秘”士兵

雍正時代之前,尼泊爾境內有多個部落和族群,國家體制是一種鬆散的部落聯盟式的形制。但乾隆繼位初期,尼泊爾的廓爾喀人日漸強大,憑藉強大的武備實力四處征伐,擊敗其他部落,消滅了反對勢力,建立了統一的尼泊爾王國。窮兵黷武的尼泊爾國王,嚐到了武力和強權的甜頭,一發不可收拾,開始把野心勃勃的目光盯住了緊鄰的藏區。

乾隆為打敗尼泊爾,專門從東北深山老林裡找來1000個“神秘”士兵

尼泊爾國王認為藏區遠離清朝核心腹地,且山高路險,氣候苦寒,清朝雖然強大,也有鞭長莫及、強弩之末之虞,未必能拿他怎麼樣。加之尼泊爾人在與藏區貿易時,發現清朝藏區當時的主管噶廈、駐藏大臣等人,大都是些貪婪膽怯之輩,於是膽子越來越大,終於在乾隆五十三年出兵入侵藏區。乾隆皇帝聞訊震怒,立即調兵遣將組織反擊,第一次廓爾喀之戰就此開打。

乾隆為打敗尼泊爾,專門從東北深山老林裡找來1000個“神秘”士兵

令乾隆沒有料到的是,清朝主持這次戰役的欽差大臣巴忠、駐藏大臣雅滿泰、四川提督成德等人,畏敵怯戰,一心息事寧人,私下同尼泊爾國王議和,以今後每年向尼泊爾交納元寶三百錠的代價,作為“保護費”,換取尼泊爾人退兵。尼泊爾人撈到好處,滿意地撤兵而去。清朝駐藏大臣等人則隱瞞真相,明明一仗沒打,還訂立喪權辱國的協議,卻報告乾隆,聲稱已經出兵“收復”了失地,擊退了尼泊爾,大獲全勝,乾隆龍顏大悅。

誰知紙裡包不住火。清朝駐藏大臣等人雖與尼泊爾人達成了協議,苟安一時。但因為擔心事後曝光被追查責任,尼泊爾國王退兵後,他們竟然又反悔,拒絕向尼泊爾支付三百錠元寶。尼泊爾國王白折騰一場,一兩銀子沒撈著,惱羞成怒,於乾隆五十六年六月出動大軍越過邊境,再度入侵藏區,這次進攻勢頭更猛,前鋒直抵日喀則,佔領扎什倫布寺。

乾隆知道真相後,大為憤怒。他嚴懲了雅滿泰、巴忠等人,同時決心嚴懲敢於挑戰大清的尼泊爾。乾隆皇帝一生創立了赫赫有名的“十全武功”,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他充分考慮到遠征尼泊爾的種種困難,如地勢高寒、廓爾喀人驍勇善戰的問題,煞費苦心從全國各地徵調精兵強將,以確保一戰必勝。

乾隆為打敗尼泊爾,專門從東北深山老林裡找來1000個“神秘”士兵

《清高宗實錄》記載,乾隆皇帝下了一道奇怪的聖旨:“調遣索倫兵一千名入藏”。索倫兵,是由黑龍江畔的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等族人組成的一支軍隊。清朝反擊尼泊爾,為何要捨近求遠,從黑龍江萬里迢迢調集這一千士兵?這一千索倫兵究竟有何“神秘”之處?

原來,索倫兵一直是清朝皇帝非常重視的一支軍事力量。索倫兵世代居住在東北黑龍江畔深山老林中,自然環境原始而惡劣。索倫兵的主要成員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等族人,從小在艱苦環境中成長,為了生存,個個都是騎射精熟的好獵手,並且培養成了吃苦耐勞、悍勇無畏的稟性,臨敵應戰一往無前,從不知投降、逃跑是何物,是天生的優秀戰士。

乾隆為打敗尼泊爾,專門從東北深山老林裡找來1000個“神秘”士兵

乾隆朝名將海蘭察,最初就出身一個普通的索倫兵。索倫兵很早就開始跟隨清朝皇帝出兵征戰,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更是達到高峰期,幾乎參與了清朝對內對外的歷次戰役,每逢大戰、惡戰、硬仗,索倫兵幾乎無役不予。清朝皇帝對他們強悍的戰鬥力極為滿意,康熙稱讚他們“索倫效力勤勞”,乾隆稱讚他們“索倫質性獷悍

”,“人甚健壯,槍箭敏捷,臨戰甚屬得力”,甚至認為“盛京之兵亦不如索倫”,最精銳的盛京滿洲八旗兵,比起索倫兵也自愧不如。

索倫兵在反擊尼泊爾入侵之戰中,再度表現神勇。他們這一千人擔任遠征軍前鋒,與聞名世界的尼泊爾廓爾喀兵短兵相接,屢戰屢勝,不僅收復了失地,還一路披荊斬棘奮勇向前,深入尼泊爾境內數百里,最近時距離尼泊爾國都加德滿都已經不足二十里,大獲全勝,尼泊爾從此再不敢與清朝抗衡。

參考史料:《清史稿》、《清高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