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算!彷彿 我嗅到了樓市崩盤的味道

今天,碧桂園又出事了。

8月1日下午14:30分左右,啟東碧桂園中邦上海城二期工地內,濃煙滾滾,一正在施工的建築樓頂發生火災。

不久前的7月26日,安徽六安的碧桂園工地發生重大安全事故,造成6死多傷。為此,碧桂園已經將全國各地合作單位工程停工,進行安全檢查。

“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園,在高週轉的指引下“奪命”狂奔,不到40天,3次坍塌,7人死亡。

樓市的黃昏,可能真的來了。

當下的中國樓市,異象叢生,亂象迭起,已經出現不祥之兆。

大清算的時代已經來了。

PART 1

這是一場對開發商的大清算。

“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園,在高週轉的指引下“奪命”狂奔,不到40天,3次坍塌,7人死亡。

大清算!彷彿 我嗅到了樓市崩盤的味道

7月26日深夜,安徽六安碧桂園.城市之光項目建築工地發生坍塌,導致6死多傷。去年11月,該項目也曾因安全事故,導致1名工人死亡。

這是近一個月以來,繼上海奉賢項目坍塌、杭州蕭山項目坍塌後,碧桂園發生的第三場坍塌事故。根據公開資料,不到一年,碧桂園在全國多地項目中,已經發生致人死亡的安全事故達5起,至少10人從中喪命。

開發商日子不好過,受傷的是員工。

從泰禾取消雙休到碧桂園強制加班到半夜,再到7月18日,富力地產“取消午睡”的通知刷爆了朋友圈。

大清算!彷彿 我嗅到了樓市崩盤的味道

這則通知要求:

職能部門午飯時間控制在半小時內完成;

除工程/設計部門外不設午休時間;

中午時間不得辦理私人事務,不得在辦公區域內睡覺……

連續加班、沒有假期、時間被無限壓榨……壓榨員工,在房地產行業正掀起一股潮流。

已經有開發商挺不住了。

揹負40多億債務的中弘股份(000979),老闆王永紅被曝已經跑路,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家由於債務無法兌現而倒閉的房地產公司。

6月20日,中弘股份跌至0.99元,破了1元的仙股股價。22年來首支地產仙股誕生了。

融資政策收緊、監管措施不斷加碼、官媒報道也越來越咄咄逼人,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們在這個夏季感到了陣陣寒意。

各大房企正拼盡全力,力保資金鍊不斷裂;各施招數,奪命狂奔。有的裁員減包袱,有的強制加班加動力,有的開始上氣不接下氣,已經掉隊了。

PART 2

這是一場對購房者的大清算。

7月25日上午,成都市房管局大廈聚集了上千名購房者,再次爆發大規模精裝修維權。

大清算!彷彿 我嗅到了樓市崩盤的味道

你無法想象,竟有近50個樓盤遭遇精裝修黑洞,精裝房儼然成為了“火藥桶”。被維權的這些所謂的“精裝房”,裝修質量差到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諸如融創、華潤、中糧、綠地等知名開發商也未能倖免!

自2017年11月成都成品房裝修矛盾持續擴大,維權活動每週輪流上演,幾乎所有裝修房都在維權,近兩年來成都樓市已經發生了上百起維權事件。

同樣因為裝修問題,7月份,武漢的政務留言板也被憤怒的業主留言攻陷。

大清算!彷彿 我嗅到了樓市崩盤的味道

長期以來,武漢開發商將公攤面積計入精裝修收費標準已然成為行業的“潛規則”。即使是毛坯交付也需要開發商事先將公共部分裝修好,將動輒20%~30%的公攤面積也計入精裝費用。

“孜孜不倦搖號,辛辛苦苦維權”,已然成為全國購房者們的一種常態。

掏空六個錢包的購房者,本想通過買精裝房省去冗長複雜的裝修過程,但卻在收房時發現房屋裝修問題重重,最後陷入與開發商漫長的斡旋甚至訴訟中。

除了精裝修,還有因為房價暴跌維權,要求退房的。

6月30日,北京通州某樓盤,數十名身著印有“退房”字樣短袖的老業主,聚集於售樓處,要求退房。

2017年10月,該樓盤備案價為3.75萬元;而到了2018年6月,均價跌到了2.68萬元。一年間,跌幅接近三成,每平跌掉了1萬元。一間100平方的房子,業主還沒收樓,賬面就“損失”100萬元。

回顧歷史,房價跌了就不幹,業主集體要求退房,這種場面並非第一次出現。

從2008年的深圳杭州,到2011年的上海,再到2014年的南京,退房的故事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

在2008年9月杭州的一場退房潮中,有業主哭訴:

從沒想過房價也會跌這麼慘。

PART 3

產業鏈條上的各種人和主體都逃不過被大清算的命運。

這是6月份第26個零收入的日子,外面太陽很大,彷彿都要化掉,可是依舊沒有客戶,我很餓很困,可是我連一瓶礦泉水都捨不得暍,我身上連買一個饅頭和一包榨菜的錢都不夠。絕望,迷茫,無路可退,很想哭,我快累倒在地上,但是地上太燙,我又站起來了,現在在樹下乘涼,好難受。

這是一位深圳的中介,在6月26日寫下的日記。

在深圳,市場寒冬來臨,行業正進行一場逃離賽。2016年,深圳中介人數最高峰接近7萬人,去年底深圳市星級從業人員總數為5.3萬人,截至2018年6月30日人數為4.7萬人,減少約6000人。這半年來每天至少有30名中介離職,去年中介行業的流失率高達64%。

大清算!彷彿 我嗅到了樓市崩盤的味道

在東莞,“三價合一”後,二手房市場轉冷,二手中介數量從2016年的4000家銳減到今年的2000家,數量減少了一半。從業人員從15000餘人銳減到如今的10000人,減少了33%。

在調控不放鬆和中美貿易戰之下“不確定”的2018年,整體大環境不容樂觀,受到政策、規定影響,二手中介行業正經歷著“行業洗牌”的陣痛,在弱肉強食、優勝劣汰的遊戲規則之下,一批批小中介隨之倒下。

PART 4

看似巧合的幾件事情,傳遞的信號是一致的:危機就在離我們不遠的前方。

狂飆猛進了十餘年的中國房地產,終於遇到了時代的急轉彎。

在最美妙的地產黃金十年,無論是多爛的地產公司,多弱智的地產商,只要踏上了這艘大船,便可以靠著時代的大潮乘風破浪,日行千里,日進斗金,可以揮金億萬只為博紅顏一笑。

然而,在國家調控政策和金融風口雙重收緊之後,地產這襲華美的袍再也掩蓋不住某些地產公司身上爬滿的蝨子,尤其是那些擅於在資本市場輾轉騰挪的地產大鱷們。

資金鍊緊張,開發商沒錢還債,只能想盡各種辦法弄錢——加快進度賣房、降低建築成本。而越來越多開發商被利益驅動,也丟掉了最後的羞恥心。

而購房者作為接盤俠、最好割的韭菜,一個實際的、最大的影響就是,今年我們會買到有史以來質量最差的房子。

癲狂樓市也如怪獸般吞噬著購房者,被利益燻昏頭腦的人們,在高潮的頂點,才被突如其來的炸雷驚醒。

有人說,現在國人手中窮得只剩下房子了,在狂歡時代每個人都很富有。

一線城市,有房子的都是千萬富翁;

二線城市,有幾套房子的都是中產階級;

三四線城市,手握幾套房子的人,身家隨著房價的上漲同樣也在上漲。

但是,我們根本不知道牆體裡邊是什麼樣子,鋼筋水泥的質量有多差。我們甚至不知道哪一處的質量問題有可能帶來致命的風險。

唯利是圖、壓榨員工的開發商,如何造的出好房子?

無法無天、草菅人命的高週轉,如何造的出好房子?

偷工減料、變相漲價的精裝修,如何造的出好房子?

更何況,我們全部的財富都在房子裡,如果房價跌了呢?

這場徹底清算,不僅清算的是過去十年的樓市癲狂,還有長達十多年的癲狂樓市中的泡沫。吹大的過程五彩斑斕,破了之後就是一團空氣。

結局,必然是大家為這場十年大清算來買單。但在音樂停下之前,往往誰也不會停止舞蹈。

有人說,沒有凍死人的冬天不算寒冬。有人說,只要泡沫沒破,總會有人認為它不是泡沫。

明天和崩盤,究竟哪個先到?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在企盼世界末日的到來”,村上春樹在《1Q84》中寫道。

然而,如果樓市真的崩盤了,實際上不管是誰,都會被波及到這場災難中。房市作為國民支柱性經濟產業,一旦發生劇變,又有誰能真正倖免呢?

有人問我,接下來該怎麼辦呢?我給他說了一個小故事:

有兩個人去非洲尋寶。不巧遇到了獅子。這時,其中一個人放下手裡的東西,把背後的包打開,迅速的換上了跑鞋。另一個人不解,說:“你難道跑得過獅子嗎?”只聽那個人說,“是啊!當然跑不過它,但只要比你跑得快就行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