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風景名勝之《天涯海角》《蜈支洲島》《南山》


“天涯”和“海角”這兩塊大石頭也是有來歷的,傳說一對熱戀的男女分別來自兩個有世仇的家族,他們的愛情遭到各自族人的反對,於是被迫逃到此地雙雙跳進大海,化成兩塊巨石,永遠相對。

後人為紀念他們的堅貞愛情,刻下“天涯”“海角”的字樣,後來男女戀愛常以“天涯海角永遠相隨”來表明自己的心跡。

清雍正年間,崖州知州程哲在天涯灣的一塊海濱巨石上題刻了“天涯”二字。民國抗戰時期,瓊崖守備司令王毅又在相鄰的巨石上題寫了“海角”二字。

1961年,郭沫若在“天涯”石的另一側題寫了“天涯海角遊覽區”七個大字。至此,天涯灣畔的這片濱海地帶便成了名副其實的“天涯海角”

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帶惡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兩位仙女知道後偷偷下凡,立身於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雷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南天一柱”

相傳很久以前,陵水黎安海域一帶惡浪翻天,人民生活困苦。王母娘娘手下的兩位仙女知道後偷偷下凡,立身於南海中,為當地漁家指航打漁。王母娘娘惱怒,派雷公雷母抓她們回去,二人不肯,化為雙峰石,被劈為兩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飛到天涯之旁,成為“南天一柱”

康熙派出的這支測繪隊伍正是按照《詩經》所云“於疆於理,至於南海”,查清南海山脈所趨。康熙五十三年十月初五,廣東輿圖已經繪製完成,此圖顯然為康熙皇帝確定另一天極“南交”提供了依據。


"海判南天"石刻對面,有一尊高約7米雄峙於大海的圓錐形巨石,為著名的"南天一柱"景觀,"南天一柱"四個大字是清代宣統元年崖知州範雲梯題刻。

中國人常說,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東海之水自然長流不息,但不知南山的不老松。 南山不老松,也叫龍血樹,稱為不老松還是有一定原因的,原來龍血樹又叫不才樹,才質疏鬆,樹身中空,枝杆上都是窟窿,既不能做棟樑,又不能做燒柴,點著後只冒煙不起火,真是一無用處,所以稱為不才,因為不才所以千百年來才得以存活至今,得以長生不老。

蜈支洲島坐落在三亞市北部的海棠灣內,北面與南灣猴島遙遙相對,南鄰美譽天下第一灣的亞龍灣。蜈支洲島距海岸線2.7公里,方圓1.48平方公里,呈不規則的蝴蝶狀,東西長1400米,南北寬1100米。


蜈支洲島靠近海南東線高速公路,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可乘目前中國最大的氣墊船、能載客70人的"水上漂"上島。蜈支州島屬熱帶海洋氣候,全年溫和氣爽,四季怡人,是度假、休閒、避寒、冬泳、娛樂的理想去處。

島東、南部最高峰海拔79.9米,懸崖壁立,其下礁石萬狀,驚濤擊石,浪花如雪。西及北部地勢漸平,一彎沙灘,沙質細白。

在三亞蜈支洲島,自然景觀讓人心曠神怡,空氣清新,陽光明媚,大量遊人在沙灘各處景點拍照,海灘旁、椰林中、情人橋處、淡水泳池旁大量遊人在拍攝個人、情侶、閨蜜、全家福寫真。

島上有2000多種植物,喬木高大挺拔,灌木茂密葳蕤。環島海域水清見底,能見度極高,可達27米。盛產夜光螺、海參、龍蝦、馬鮫魚、海膽、鯧魚及五顏六色的熱帶魚。

蜈支洲島享有“中國第一潛水基地”美譽。四周海域清澈透明,海水能見度6~27米,水域中盛產夜光螺、海參、龍蝦、馬鮫魚、海膽、鯧魚及五顏六色的熱帶魚,南部水域海底有著保護很好的珊瑚礁,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唯一沒有礁石或者鵝卵石混雜的海島,是國內最佳潛水基地。極目遠眺,煙波浩渺,海天一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