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女愚公” 鑿出小康路

当代“女愚公” 凿出小康路

貴州省羅甸縣沫陽鎮麻懷村黨支部書記鄧迎香為我市黨員幹部作報告。 本報記者 傅 青 攝

在全國第5個扶貧日剛剛過去之際,10月30日,全國脫貧攻堅先進事蹟河南巡迴報告會在我市隆重舉行。這場報告會雖然時間很短,但內容很精練,尤其是貴州省羅甸縣沫陽鎮麻懷村黨支部書記鄧迎香帶領鄉親歷時10餘年鑿隧洞、興產業,上演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的感人事蹟,聽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那樸實的語言、鮮活的事例、感人的事蹟、深切的體會讓人難忘。報告會結束後,記者對鄧迎香作了深入的採訪。

相信大家都聽過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終於感動天帝將大山挪走。現實生活中,鄧迎香就是這麼一位“女愚公”,她克服艱難險阻,帶著村民們砍山鑿洞,一錘一鎬,用了10多年時間,硬是在大山肚子裡“刨”出了一條道路。

有個商丘姑娘嫁到他們村

鄧迎香對記者說:“這次來商丘真的是一種緣分,因為在我們村裡有一個來自商丘的姑娘,她今年32歲,高中畢業後嫁到我們村,是當時我們村文化程度最高的人。她叫王靜靜,以前總聽她說商丘的天有多藍、陽光有多好,來到這裡之後才發現商丘真的是那麼好!”鄧迎香說,在村子裡每天都是中午12點左右才能看到太陽,下午3點左右就看不到了,村子四面環山,一天只能見到3個小時的陽光,曬苞谷都要用上四五天才能曬乾。沒想到王靜靜能從這麼好的一個地方嫁到我們村裡,現在也終於能理解當初她父母為什麼極力的反對她的婚事了。

鄧迎香說,自己也是不顧父母的反對,執意嫁到了麻懷村,然而到村裡後她才發現,那裡地處麻山腹地,地少石頭多,山高坡陡,水資源缺乏,不通公路,自然條件惡劣。1993年,她的孩子高燒不退,她和丈夫趕緊揹著孩子,想要翻過大山去給孩子治病,然而還沒翻過山,孩子就在她丈夫的背上停止了呼吸。緊摟著孩子小小的身體,鄧迎香號啕大哭,那漆黑的夜、死寂的山谷、崎嶇的山路,成了她一輩子抹不平的傷痛,那橫亙在鄧迎香面前的大山,成了她揮之不去的陰影。

痛下決心帶領村民鑿隧道

孩子去世後,鄧迎香和丈夫離開了那片傷心地,開始外出務工。後來村裡開會決定,要把山腰上的溶洞鑿一條出山的隧道。得知這個消息之後,鄧迎香和丈夫第一時間趕回了村裡。1999年年初,他們開始和村民們沒白沒黑地幹,2004年一天午夜,一聲炮響,長200餘米的隧道終於打通了!所有人都扔掉工具,大聲歡呼。其實,那還算不上隧道,只是條又矮又窄、坑窪不平的洞,人彎腰走過去還會撞到頭,根本通不了車。2004年6月,鄧迎香的丈夫不幸去世。2007年,鄧迎香與同樣遭遇喪妻之痛的李德龍重新組建成一個家庭。遭遇礦難的前夫、生病夭折的兒子……多個傷痛一直壓在她的心頭,她對現任丈夫說:“我一定要把洞鑿高鑿寬,要能通汽車。”

然而有些村民灰了心,有些村民舉家遷往山外。但是鄧迎香沒有放棄,她開始四處奔走,找到鄉里,跟著鄉幹部又找到縣裡。終於,縣財政局批了3萬塊錢,她又從家裡拿出了壓箱底的1萬塊錢,買了一輛舊拖拉機,租來空壓機,還買了炸藥。她對鄉親們說:“大山把我們祖祖輩輩困在這裡受罪受苦,今天我發誓,就是用手挖、用牙啃,也要啃穿一條路!”鄧迎香要挖隧道的事情越傳越遠,不少單位陸陸續續送來了資金和物資,鄧迎香的女婿捐了1萬塊錢,5個在縣城開貨車的村民趕來無償拉渣土……挖隧道的人變成了400多個。

2011年8月16日,經過艱苦奮戰,一條長216米、高5米、寬4米的麻懷隧道終於建成了!這一天,隧道舉行了通車儀式,這個古老的村落駛入了歷史上第一輛汽車;這一天,孩子們高高興興背起書包,蹦蹦跳跳穿過隧道,奔向外面的世界;這一天,鄧迎香眼含熱淚來來回回在隧道里走了幾十趟。

隧道成為村民致富路

一條道路,連通了麻懷和山外的世界。原來走出山外需要3個多小時的路程,現在只需要15分鐘。鄧迎香在村裡出了名,大家開始叫她當代“女愚公”,並在2014年當選麻懷村村委會主任。鄧迎香帶領村民大力發展養殖產業,並緊跟時代步伐,大力發展電商。鄧迎香還帶領麻懷村民成立了股份制合作社,鼓勵返鄉農民工及村裡人返鄉創業,村民們不僅可以務工掙錢,年底還有分紅。

10月31日,記者與鄧迎香提起的那位嫁到他們村的商丘姑娘王靜靜取得了聯繫。王靜靜說,她的孃家在夏邑縣羅莊鎮劉菜園村,目前她在麻懷村過得很好。以前她和丈夫在外打工,現在回鄉創業開了一家披薩店,店裡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收入也非常不錯。她說以前父母反對她的婚事,以至於後來孩子的戶口一直跟著她在商丘孃家,現在好了,麻懷村變得越來越好了,父母也不再反對了,如今孩子的戶口也遷了過去,一家三口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王靜靜還跟記者透露,鄧迎香準備發展她為共產黨員,共同帶領村民發家致富。

苦熬不如苦幹,苦幹不如實幹。如今的麻懷村在鄧迎香的帶領下,有路燈、文化廣場、圖書館、老年活動中心……家家戶戶看上了電視、喝上了自來水、住上了小洋房。現在村裡已經有20多個孩子考上了大學,村裡面還有50多部小汽車,有240多人回鄉創業,還吸引了很多遊客前去參觀、旅遊,現在村子成了美麗鄉村,鄧迎香和村民們村強民富的願望也終將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