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原主任趙啟正:風雨無阻十年路 凝聚共識促前行

國新辦原主任趙啟正:風雨無阻十年路 凝聚共識促前行

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原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趙啟正接受專訪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洋):“這10年當中,中日關係歷經波動,總體上並不好,如果我們也中斷了,那中日關係會更冷了。”談到“北京—東京論壇”所走過的這10年,趙啟正先生對記者如是說。雖然先生的語氣平淡地一帶而過,但經歷過這些年中日關係風雨歷程的人們都知道,那無疑是一場披荊斬棘的堅定前行。在24日開幕的第十一屆“北京—東京論壇”的會場上,記者專訪了論壇的創始人之一——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原主任、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原主任趙啟正。

回顧論壇最初成立時的情景,趙啟正告訴記者,2005年,時值中日關係進入“政冷經熱”的低潮,由於雙方的官方溝通渠道受阻,“北京—東京論壇”的應運而生使得中日之間形成了一個民間的高層次交流平臺。他說,“這時候,以民間為主的交流就產生了好的作用。這種交流並不是完全脫離官方的,因為參加的人中有原來的官員,比如我或其他人是剛剛退下來的。我們瞭解歷史,我們掌握雙方交流適合的語言。同時,我們的交流成果還可以及時地反饋給現在的政府和領導人。所以這種交流就很有效。”

在此後的10年間,中日關係幾經波折,“寒流”不斷,而論壇卻沒有中斷過。對於堅持的原因,趙啟正引用了一段自己在開幕式上剛剛說過的一段話。“雙方的參加們出於信念,(認為)無論如何我們堅持下去,對中日關係總是有益的。如果我們也中斷了,那中日關係會更冷了。所以,10年當中,中日雙方的參加者始終抱著一種積極的態度。上午(在開幕式上)我說了,‘空氣,或者說是氣溫,是很冷的,但我們要發揮熱量,那麼能不能通過我們的熱量使政治氣候變暖一點呢?’”

在此次論壇中,趙啟正參加的是“媒體與文化”分論壇的討論。談到中日兩國媒體在雙邊關係中的表現和作用,趙啟正說,“關於媒體,多年來討論並沒太大的變化。一般認為,中國的媒體報道得相對嚴肅和認真,日本媒體報道得比較隨意,但這是雙方的媒體傳統不同,也不能苛求。其實,中日關係不好並不能由媒體負責,但媒體報道是可以促進關係的正面發展和負面發展的。所以,我們也希望,媒體能有一種責任,不完全以自己的商業利益出發,要顧全到本國的利益和中日關係的利益,因為中日友好對雙方都是有利的。”

隨著新媒體網絡時代的發展,媒體概念開始趨於個人化,這也就導致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被片面地傳播與擴大。對此,趙啟正指出,“面對面的交流是重要的。並不能因為媒體,而取代了面對面的交流和接觸。事實上,凡是到過中國來的日本人,和到過日本的中國人,對對方國家的看法在訪問後都有所改善。這也就是說,“隔空喊話”,通過媒體的傳達,並不能感動人,並不準確,而面對面的交流是重要的,特別是年輕人的交流。所以,我們只注意媒體是不夠的,一定要強調面對面的直接的體驗。”

隨著一個10年的過去,又是一個10年的開端。趙啟正表示,中日友好交流事業需要不斷地傳承,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參與到活動中來,將活動繼承下去。“一代一代的交替是勢不可擋的,但問題在於,我們覺得能夠接的人較少。這是因為,要接班並不是學日語了就可以,還是要有一些和日本人交流的經驗,中國人和日本人文化很接近,但還是不一樣,所以我是強調面對面的交流。我們鼓勵青年人從事這樣的工作,也希望年輕人先加入到我們的活動當中來,對於年輕人我們抱有很大的期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