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希望你做個好人,但不要做個“老好人”

歡迎關注關注☞「 墨汁君」!這是墨汁君為你推送的思享


幾天,剛好順路和同事去他女兒萌萌的幼兒園接她回家。

距放學時間尚早,我們就一起在窗外觀察著萌萌在學校的表現。

孩子們剛好在課間休息,氣氛輕鬆歡快。

孩子,我希望你做個好人,但不要做個“老好人”

萌萌從揹包裡拿出一罐核桃仁。

只見她小心翼翼地打開蓋子,先抓了一把核桃仁給了她旁邊的小姑娘,然後又取出一把給了對面的小男孩。

同事滿臉自豪:「快看,萌萌懂得與別人分享!」

但接下來的一幕,當真始料未及:萌萌連續取出了第三把,第四把……直到罐子見了底!

沒分到的幾個小朋友,氣急敗壞地跑來質問:「為什麼沒有我們的?」

「對不起,真的沒有了,下次再給你們好不好?」萌萌像是犯了大錯般,滿臉歉意。

孩子,我希望你做個好人,但不要做個“老好人”

同事看在眼裡,疼在心上:「這傻女兒,一粒都沒留給自己,居然還被指責!」

接到女兒後,大飛迫不及待地上前詢問:「為啥把核桃仁,全部分給了同學呢?」

「爸爸媽媽說過,有好東西,要學會去別人分享。做一個有禮貌,懂事的乖孩子,大家才會喜歡我,我想被大家都喜歡。」

聽到這話,大飛心裡五味陳雜。沒想到自己引以為傲的分享教育,到頭來,居然讓女兒達到了「忘我」的境界,還被小朋友埋怨不停。

孩子,我希望你做個好人,但不要做個“老好人”

一份痛苦,兩個人分擔,就變成了半份痛苦;

一份快樂,兩個人分享,就變成了兩份快樂。

然而,當分享變成了負擔與自我壓抑,還真的會有「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快樂與滿足嗎?

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裡,寧願自己受委屈,也不願去得罪他人。

於是乎,不知不覺間,充當起老好人角色。

隨和厚道,性格溫柔是好事,可是不會拒絕別人,毫無保留地分享與付出卻會傷了自己。

孩子,我希望你做個好人,但不要做個“老好人”

老好人在人際交往中吃力不討好,也正是這個緣故。人生路漫漫,一旦你的生活風向改變,不得不開口說拒絕,你之前所有的好,也不會再是好!

對老好人來講,什麼是最大的悲劇?

在我看來,應該是:在心靈深處,默默給自己套上了緊箍咒,鑽不出,拿不下,惡性循環。

孩子,這個世界,本就是合理與矛盾的結合體。

雖然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因為被小部分人傷透了心而放棄善良。但是,你必須明白:你的善良裡, 要帶點鋒芒。

因為很多時候,善良反而成為了許多人用來欺負、詐騙的籌碼。

如何引導孩子,在保持善良本性的同時,又能把握好度,避免無謂的麻煩與傷害,著實讓不少家長頭疼不已。

我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嘗試:

1、教會孩子量力而行

我們的精力畢竟有限,唯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量力而行,才不至於好心辦壞事。

聽過這樣一件事:

一個13歲的男孩,看見一個小學生不慎落入河中拼命掙扎,眼看就要沉下去了,男孩趕緊奮不顧身地跳了下去。

結果兩人雙雙溺亡,因為,這個13歲的男孩,壓根不會游泳。

多麼令人心痛惋惜!

孩子救人是好心,可是超出了自己能力範圍,這麼奮力一跳,不但沒能救起他人,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生命,何其哀哉!

《左傳》有言: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

這個道理一定要讓孩子謹記。

2、對「得寸進尺」說不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弗裡德曼與弗雷瑟,早在六七十年代,就提出著名的「得寸進尺」效應。

該效應是指,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個微不足道的要求,為了避免認知上的不協調,或想給他人以前後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孩子,千萬不要為了面子,不懂拒絕,一味討好迎合,不然你的生活,很可能要面對各種無窮無盡的索取!

席慕蓉曾經說過:假如你覺得事情有一點不對勁,那麼,任憑周圍的人如何縱容,如何引誘,你都要拒絕他們。

3、對別人好,更要善待自己

我們很多人,小時候,都會有這麼一樁糗事:

數人的時候,永遠少一個,忘記數自己。不僅會招來一陣鬨笑,更會得到一個錯誤的總數。

小事不小。

請告訴孩子,我們只有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有能力照顧好自己,才有力氣,有機會去分享,去幫助他人。

我們可以對別人好,但也別忘了善待自己,與自己和解,享受生活中的小確幸。

孩子,我希望你做個好人,但不要做個“老好人”

曾經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小女孩,拿著爸爸給的五元錢,去門口買冰糖葫蘆吃。路上,她恰巧碰到了一個坐在地上乞討的老奶奶。

老奶奶腿部略微殘疾,坐在地上,對經過的行人雙手合十,一拜再拜,甚是虔誠,以期施捨。

小女孩善心大發,決定上前幫老奶奶一把。

但聽到不遠處,賣糖葫蘆小販那熱情高漲的吆喝聲,不禁嚥了一口口水,瞬間又收住了已經邁出去的腳步。

因為,她只有一張五元鈔票,給了老奶奶,自己就要和美味說拜拜。

孩子,我希望你做個好人,但不要做個“老好人”

思索再三,小女孩終於決定了,她走到老奶奶面前:「奶奶,能和您商量個事嗎?」

「什麼事?你說。」老奶奶很是和善。

「我給您五元錢,您能找我兩塊五嗎?因為冰糖葫蘆剛好兩塊五,我的嘴饞了,很想買一串吃。」小女孩率真可愛。

「當然可以。」老奶奶很是欣慰,爽快地從面前的小盆子裡拿出兩塊五遞了過來。

樂於助人的同時,又不委屈自己的嘴巴,善良而聰明小女孩,吃著期盼已久的冰糖葫蘆,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孩子,我希望你做個好人,但不要做個“老好人”

很多時候,看似唯有顧此失彼才能達到目的,實則不然。懂得變通,有時就可二者兼顧。

而這,需要孩子學會拋卻不必要的道德枷鎖,遵循自己的內心,做最真實、灑脫的自己。

喝酒六分醉,吃飯七分飽。

對他人的分享與付出,也萬不可達到十分!

因為,很多時候,你毫無保留地對別人仁慈,很有可能是對自己的最大殘忍!

古裡果在《人間樂》中,也告訴我們:

日中則昃,月滿則虧,人生要留有餘地。所有的偏執、純粹,到最後都是不見血的殺戮。

既然我們都明白老好人的痛,懂得留有餘地的妙,就別再讓孩子重蹈覆轍了!

我們教育孩子懂得分享的同時,也應提醒他們:不必傾其所有,凡事留有餘地,遵從內心,不委屈自己。

如此,才會有「進可攻,退可守」的淡定從容!

孩子,我希望你做個好人,但不要做個“老好人”

來源 | 凱叔講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