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狗治理,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流浪狗治理,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近日,流浪狗的話題再次成為輿論熱點。溫州多條流浪狗連續咬傷73人事件引發人們對流浪狗管理的擔憂,而夾雜著謠言與爭議的杭州不文明養犬專項治理行動,更是將流浪狗話題推上了風口浪尖。

在如今社會中,養狗和愛狗似乎不是一個概念。出於對寵物市場經濟前景的憧憬,很多人成為狗販,在缺乏市場判斷和專業知識的情況下盲目地繁育犬隻。更多人出於好奇和好玩,加入養狗一族,卻不對狗進行基本的訓練和管教。當麻煩大於樂趣,拋棄就成了最簡便的解決方法,而把負擔和隱患留給了整個社會。正如採訪中多位受訪者認同的觀點那樣:狗的問題最終還是出在人身上。

不過慶幸的是,在青島這座城市,越來越多的個人、群體、機構開始意識到這一點,文明養犬、科學治理流浪狗漸成共識。

調查

流浪狗傷人事件頻發

狗已然成為城市社區的一員,愛狗、恨狗、炫耀狗、傷害狗,從網絡辯論到制度爭議,從打狗到護狗,狗所引發的城市公共管理和人際關係上的難題早已超出了“養不養,怎麼養”的範疇。

據媒體報道,從11月16日中午起,浙江溫州市區有多隻流浪狗沿街流竄,隨意撲咬市民。據不完全統計,已有73名市民被咬傷,最小的傷者2歲,最大的傷者71歲。當地警方隨即抓捕6條流浪狗,經當事人辨認,部分犬為肇事犬。

近年來,城市養狗成為潮流,各種犬隻的保有量呈爆發式增長。今年9月發佈的《2018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城鎮養寵用戶已經達到7355萬人,其中城鎮養狗人數達到3390萬人。而中國寵物(犬貓)消費市場規模達到1708億。“狗患”隨之而來。除了烈性犬隻傷人之外,大量犬隻被先養後棄,流浪街頭,導致傷人事件頻發。

今年5月3日,湘潭大學發佈了一則《關於校園內學生被流浪狗咬傷事件的情況通報》,稱5月1日和2日,在校園裡發生了兩起女生遭流浪狗追咬致傷的事件,兩位女生分別造成手背和腰部兩處被咬傷、右腿後側被咬傷的傷情。

同在5月,一隻出現在北京朝陽區潤楓水尚小區附近的流浪狗於7日連續咬傷多名路人,其中一名5歲男童面部受傷、傷情較重。據報道,這隻狗常在該小區出沒,曾咬傷過人。

9月22日傍晚,江蘇省丹陽市皇塘鎮蔣家村內竄來一條流浪狗,短短几分鐘就先後咬傷了3個人。

世界動物保護協會數據顯示,按照世界平均水平估算,我國的犬隻數量為1.3億,人和犬的比例已經達10:1。

犬隻數量日益增多背後,因照顧不周、棄養等產生的流浪狗數目也在逐漸攀升,未牽狗繩、不接種疫苗等流浪狗通病給城市居民安全帶來很大的隱患。

流浪狗治理,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一隻無人看管的狗趴在島城街頭睡覺。

遺棄犬隻三種情況最多

半島記者在連日走訪中發現,島城一些街頭巷尾也活躍著不少流浪狗。

在寧夏路附近,記者發現不少流浪狗在街上流竄,多數還是中型犬。市民葛大爺說,不知何時起,自家小區周圍的流浪狗越來越多,僅他就看到七八隻,並且這些流浪狗的活動區域已經延伸到小區內,且帶有一定的攻擊性。因為自己和家人都非常害怕狗,平常見到這些流浪狗,葛大爺和家人都會繞開走,甚至有時會繞一大圈再回家。

這些流浪狗究竟來自哪裡?半島記者走訪發現,多數流浪狗並不懼怕人,甚至會跟人親近,有些犬隻的毛髮還有明顯修剪過的痕跡。一位不願具名的執法人員告訴半島記者,在他們參與處置的流浪狗中,有超過半數是由於養犬人不負責任的遺棄造成的。

採訪中半島記者瞭解到,遭遺棄的犬隻三種情況最為常見:一是養狗人三分鐘熱度消退,或者事先對養狗的複雜性長期性認識不足,沒養多久就放棄了;二是養狗人因升學、就業等原因離開本地,無法攜帶犬隻離開,又找不到其他人接手,只能將犬隻遺棄;三是養狗人自身條件發生變化,比如懷孕、家中有病人、孩子出生等情況,不允許繼續養狗,最終無奈棄養。

遺棄犬隻無明確懲處規定

青島市愛護動物協會負責人邱紅告訴半島記者,流浪狗的產生一般源自養犬人遺棄以及犬隻走丟,還有一小部分是流浪狗自然繁殖的“流浪二代”。青島流浪狗救助志願者張偉分析,遺棄犬隻痛點有兩個,一是養狗的門檻低,二是遺棄成本低。

據記者瞭解,按照《青島市養犬管理條例》規定,養犬人禁止遺棄、虐待、屠宰犬隻。但是對於遺棄犬隻行為卻沒有明確的懲處規定,這也是造成養犬人隨意遺棄犬隻情況不斷出現的重要原因。

張偉說,自己在多年的救助流浪狗過程中遇到過很多狗主人不懂基本的養狗常識,亂喂東西吃,不注意護理,導致狗狗得了皮膚病,治療費用需要數千元,於是便選擇了遺棄,“遺棄人不需要承擔任何後果,但對比之下,我們每救一隻所付出的時間、金錢和精力都是巨大而昂貴的。”

流浪狗治理,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記者走訪發現,島城街頭巷尾也活躍著不少流浪狗。

愛狗人士在行動

自掏50萬給流浪狗絕育

家住市南區的王珍(化名)女士今年42歲,她從小愛狗養狗,但是她家的狗既不是別人送的,也不是從寵物店買的,而是全部從街上自己“抓”來的流浪狗。

“在我很小的時候,家裡就開始養狗,狗對我來說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已經融入我的生活當中了”。王珍告訴記者,她養的第一條狗因為照料不周,短短几年後就因病離她而去,當時就打定主意不再養狗,直到2004年一隻被人遺棄的懷孕狗改變了她。“我住在一樓,當時正在廚房做飯,忽然聽見有隻狗在家門口哀嚎,我開門一看,一隻肚子很大的狗狗正用爪子扒拉門,估計是餓壞了”。小狗的境遇引起了王珍的同情,這隻可憐又幸運的小狗成了王珍家的一員,並得名“樂樂”。

自從有了“樂樂”,王珍開始格外關注流浪狗,並有意識地幫助它們。漸漸地王珍發現,僅靠簡單的投餵和收養其實並不能真正改變現狀,無序繁殖才是造成流浪狗現狀的根源:“一隻幼犬6個月可以達到性成熟進行交配生產,狀態好的中型犬一年可以生4窩,一窩最多可以產10只,這種金字塔式的繁殖速度太可怕了,不人為干預,流浪狗問題難以解決。”

從那之後,王珍便和其他志願者一起開始上街抓流浪狗,自己掏錢送到醫院給狗做絕育手術,再花費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等狗恢復之後,幫其找到合適的主人或者送回原處,王珍和其他志願者們對這項工作樂此不疲。

為了減輕流浪狗手術中的痛苦減少風險,王珍堅持為狗選擇進口麻藥。從2003年到現在,王珍自掏費用救助的達到70多隻,參與救助的300多隻,再加上狗的疫苗費和其他的生產費用,她共花費了50多萬元。儘管花費不少,王珍卻對自己做的救助工作充滿了成就感。

不只是王珍,像她這樣利用業餘時間無償救助流浪狗的群體有很多。孫莉是青島流浪狗救助團隊中的一員。

除了救助流浪狗,孫莉和其他志願者還是文明養犬的“監督員”。看到街上遛狗不拴繩、隨地大小便的現象,孫莉都會第一時間出來阻止。

流浪狗治理,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志願者在犬隻收養服務基地照顧收容的流浪犬。

基地無條件接收流浪狗

除了個人和團體的努力,半島記者瞭解到,全國陸續有多個城市出臺了相關舉措,通過設立犬類收容機構,收容棄養的犬、被沒收的犬以及無主犬,犬隻可由市民申請認領或領養。在這方面,青島可以說走在了全國前列。

基地在2013年11月正式對外開放,建有犬舍129間,可容納500只犬,配有獸醫師、犬隻護理人員等各類員工十餘人人,還有200多人的志願者團隊輪流來基地幫忙。此外,基地內區劃分明,有五個功能區域,分別為犬隻接收區、犬隻隔離治療區、犬隻飼養生活區、犬隻訓練活動區和辦公接待區。

基地負責人盧書筠告訴半島記者,基地是目前全青島唯一一處無條件接收流浪狗、棄犬的地方。基地主要接收相關部門收置的禁養犬、流浪狗,以及市民送交的棄養犬。盧書筠介紹,狗狗們被送到基地以後,會先隔離觀察十幾天,對於有疾病的狗會先給它們治病,其他沒有疾病的狗在隔離結束後會被注射疫苗,對滿足絕育條件的狗會進行絕育手術。這些流程完成後,工作人員會根據前期與狗狗相處判斷得出的狗狗們的性格特點,選擇、調整與狗狗同住的“室友”。

盧書筠介紹,犬舍工作人員的工作主要是每天不定時給犬舍清理糞便、沖刷地面,喂2次狗食。其中狗狗們吃的食物以狗糧居多,但由於不少狗長期在外流浪,不適應吃狗糧,工作人員每週也會抽時間製作窩窩頭給狗狗食用。除此之外,基地在週六週日還會開展志願活動,愛狗志願者們來到基地為狗狗洗澡、剪毛、開展社會化訓練等。

說起對流浪狗的照顧,基地負責人盧書筠說:“進入基地的狗多是流浪狗或者被遺棄的狗,它們剛來基地的時候,會有畏懼心理,有的甚至好幾天不吃飯。所以照顧這些狗狗的時候,我們工作人員必須首先關心愛護它們,讓它們感受到溫暖,不能再讓它們受到驚嚇了,這樣才能保證它們能在這吃飽、住好。”盧書筠介紹,基地內招收的工作人員的要求就兩點:身體健康和愛狗。

500多隻流浪狗“回家”

盧書筠介紹,現在基地內已經飽和,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領養狗。

盧書筠告訴記者,狗不是群居性動物,迴歸家庭才是它們最好的歸宿。盧書筠說:“這些狗大多都有流浪或者被拋棄的經歷,因此它們對人很親近,一旦到了家庭中它們會非常珍惜新生活。而且進入我們基地的狗都做了免疫和驅蟲,健康方面不需要擔心。可以被領養的狗,也是工作人員根據長時間的接觸,選出來的一些性格比較乖巧、懂事的狗狗。所以,我們呼籲愛狗人士‘領養代替購買’。”

對於領養,基地設置了一定的門檻。據瞭解,基地對收養人的要求有三個,即年滿18週歲、有固定工作和收入、在本市有固定住所。對於被領養走的犬隻,基地也會定期回訪,確保狗狗不被二次拋棄。“很多領養人不理解為什麼還要提供房產證,我們就是希望通過設置一個門檻,讓這些已經遭受過遺棄的狗狗能真正找到一個有愛心又有條件飼養他們的家庭,避免它們再次受到傷害,也避免給社會再次造成負擔。”盧書筠說,現在有了微信,定期發照片視頻就可以及時掌握被領養狗狗的狀況,也能一解基地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思念。

盧書筠告訴半島記者,截至目前,已有超過500只流浪狗被市民領養,尤其是近兩年,前來申請領養的市民明顯增多,“讓領養代替購買,這是我們基地一直以來倡導的養狗理念。”

對於流浪狗治理問題,盧書筠表示,之前基地的犬隻多為各區市執法人員捕捉的流浪狗,近幾年個人棄養的犬隻成為主力。盧書筠告訴記者,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至今,基地收養的養犬人棄養犬隻已經超過1000只,“這個數據說明兩方面問題,一方面是確實有很多養犬人沒做好長期養犬的準備,一旦新鮮勁過去就不養了;另一方面,這也從側面說明現在養犬人的文明意識正在不斷提高,之前棄養的狗狗可能直接就被扔到了大馬路上,現在養犬人願意跑這麼遠專程把狗狗送來,這已經是種進步了。”

聲音

源頭控制是治理關鍵

治理流浪狗,絕非易事。

青島愛護動物協會會長邱紅一直奔波在呼籲文明養犬和科學治理流浪狗的最前線。她認為流浪狗治理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的事,而是需要全社會共同面對和承擔的責任。在她看來,要想科學治理流浪狗,需要從人道捕捉、科學收容和源頭管理三個層面共同發力,三者缺一不可。

談及流浪狗收容工作,邱紅表示,青島在這方面的確走在了全國前列。2013年青島市開始籌建城陽青島市犬隻收養服務基地時,國內基本沒有先例可循。政府和協會借鑑國外先進經驗,從犬隻接收到隔離治療,從犬隻社會化訓練到最後的組織領養,高標準打造了全國第一個科學化、人性化,公開、透明管理的流浪狗收容基地。

基地成立初期,外界也曾有不少疑慮的聲音。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基地從成立之初就堅持完全公開透明無死角的運營方式。基地每週六週日對市民開放,參觀者無需預約,直接登門參觀、領養,且不劃定參觀區域。每到週末協會都會組織志願者到基地,進行義工活動。

邱紅說,經過幾年的運營,外界對基地的態度也從疑慮漸漸轉向信任,包括國內一些城市的犬隻管理部門和動物保護組織,對青島的這種模式非常認可,紛紛前來參觀學習。

除了科學收容,近年來青島在流浪狗捕捉方面也取得很大進步。“管理流浪狗是執法部門的工作職責,但是必須釆用人道方式。”邱紅說,過去流浪狗歸公安部門處理,後來調整為城管執法部門處置,無論公安還是城管,在處理流浪狗只上都缺乏專業技能。而現在,越來越多的區市、街道開始選擇購買服務,通過委託專業的第三方機構捕捉流浪狗。這樣既提高了治理效率,又避免捕捉過程中造成人員和犬隻的傷害。

有了人道的捕捉,配備了科學的收容基地,流浪狗問題就能徹底解決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再大再好的收容基地也無法容納所有的流浪狗只,想要根治這個問題,必須在源頭上控制。”

邱紅說,造成大量流浪狗的重要原因就是不負責任主人的遺棄和流浪狗的無序繁殖。由於沒有絕育,流浪狗數量不斷擴大,加上販賣犬隻門檻較低,一些商販為了利益大量繁育犬隻,一旦滯銷很多選擇遺棄。而作為養犬家庭,如今獲取犬隻渠道甚多,導致大量養犬人因心血來潮而養狗,隨即又因無力照顧棄養。“所以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從源頭控制犬隻數量,提高販賣犬隻門檻,加大惡意遺棄犬隻的懲處力度,控制無序繁殖,這樣才能切斷流浪狗產生的源頭。”邱紅說道。

對於這個問題,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犬隻項目經理姚越也曾表示,目前國內犬隻的銷售和繁育缺乏有效監管,各地犬隻無序繁殖現象非常普遍。她曾對外呼籲,“如果繁育次數過多,流浪狗的數量無法得到控制,接種疫苗的速度跟不上狗的繁育速度,也很難建立免疫屏障。”

“無論是呼籲文明養犬還是呼籲流浪狗科學治理,最終要解決的都是人的問題,只有全社會都意識到其重要性,自覺維護養狗秩序,人和狗才能和諧相處,‘狗患’才能真正成為歷史。”邱紅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