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為什麼敢“得罪”全世界,來維護美國的利益?

魔有心生2


特朗普還沒有到得罪全世界的地步,這個說法太誇張了。

現有的大部分國際制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建立起來的,美國在大多數國際制度中都具有優勢地位,只不過在部分制度中美國進行了部分的讓步,也就是有利益犧牲。這些犧牲是建立在美國的絕對優勢地位之上的,美國認為建立一個自由開放的國際社會對美國的國家利益有利。隨著美國優勢的相對衰落,美國在部分國家制度中的“損失”變得更加明顯,這就出現了“損失厭惡”問題,也就是失去已經得到的利益比失去將要得到的利益更令人厭惡。

全球化從根本上使發達國家受益更多,但是即使在美國國內,利益分配也是不均衡的。大資本家、高技術人才、金融精英們受益更多,而產業工人獲益相對來說就少得多了。隨著製造業企業不斷向勞動力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那些為了美國製造奉獻了半輩子的產業工人及他們的後代損失越來越多。原本建立在美國絕對優勢地位基礎上的貿易制度如今看來是以犧牲美國產業工人的利益為代價的。

特朗普決心要扭轉這一局面。美國優先的核心就是要扭轉原先那些對美國不利的貿易制度,讓美國企業和產品在世界市場上公平競爭。那麼,首先被扭轉的對象就是美國的盟國以及與美國有大量貿易往來的國家。歐洲國家依賴於美國安全保護,卻不願出軍費,很多時候還要在政治上與美國唱反調,特朗普當然看不慣。簡單的說,凡是讓美國只出錢還得不到好處的事情,美國都不幹。

特朗普的政策並不是人人反對,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特朗普遭到各種反對,那是因為媒體的選擇性報道,支持特朗普沒有反對特朗普更有點擊率。在美國國內,特朗普還是有其支持性力量的,特朗普也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不堪。

特朗普的錯誤在於他沒有理解(或者是他根本不在乎)國際政治尤其是大國政治背後的競爭規律。國際政治絕不是隻看經濟和貿易利益的,還有政治領導力的問題。當霸權國家必須要大國擔當,簡單地說就是當世界老大就得犧牲部分利益,不給小弟好處的大哥是當不長久的。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特朗普對美國的霸權地位是一種損害,只不過短期之內不容易看出來。


安睿


美國總統不是為全世界負責,他只是為美國人負責。特朗普所謂的美國優先在他的想法中是維護美國國家安全,而非挑戰美國國家安全。這實際上是美國國家安全泛化的問題。


在不久前,特朗普和加拿大總理特魯多通電話的時候就提到了這個問題,特魯多問特朗普你怎麼證明關稅問題是安全問題。特朗普一句話懟了回去:“加拿大不是燒過我們的白宮嗎?”這句話震驚了全世界,事後很多媒體對特朗普的這句話進行了批判。這是對二戰美軍和加拿大聯軍的一種侮辱。特朗普口不擇言已經證明了他的“美國優先”只是安全泛化的一個例子。


美國安全泛化的根本原因來自於貿易保護主義,其內在價值就是國家利益。美國之所以把安全問題作為貿易問題,因為這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一個國家不可能把自己的利益置於所有國家之前,但是安全問題卻可以。任何國家都可以理直氣壯的說國家安全排在第一位。例如美國對中興,華為的制裁理由都是安全問題,肯定不會說是貿易問題。

把安全問題置於貿易的基礎是《1962年貿易擴展法》,其中232條就明確規定了:“對特定產品進口是否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美國政府可以進行立案調查。並在90天內,由美國總統決定是否對相關產品進行最終裁決。”

基於國家安全的考慮,不但能得到國內的支持,國際上也無話可說。所以特朗普之所在敢得罪全世界,並非是橫衝直撞的正面對決,而是他已經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突破口,無論別人承認不承認,至少這是一個理由。就和古代“清君側”的藉口如出一轍。


漁耕樵讀


這就是,特朗普作為一名商人和前任的美國總統們的“不同之處”。前任的“美國總統們”考慮問題的時候,一般都是從全球範圍,考慮著美國的利益最大化。把美國總統塑造一個能平衡全球利益來為美國服務的“領導者”。而,自從川普老頭榮登“美國總統”的寶座以後,老頭作為美國總統的處事方法,給人一種感覺是,“朝令夕改,眼花繚亂,四處出擊,亂上加亂”。就拿前幾天6+1會上流出的照片來看,雖然川普老頭正襟危坐,一臉不屑,看似派頭十足!但是,美國的其它盟友們,好像個個憂心忡忡,一臉茫然!現在的問題是,誰也不知道,不按套路出牌的特朗普,明天想做什麼和不想做什麼?我想,恐怕就連川普老頭身邊的“顧問團”,對朝令夕改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處理美國事務,感到鬱悶吧!



帥氣光光


說一句不好聽的話,繼續WTO,美國這個地主就自己崩潰了。

美國為世界提供了很多公共產品,維護了美國政治正確的國際領導形象。

長此以往,捉襟見肘,地主家餘糧不夠了。

反觀國內,用特朗普的話說,美國人民過得很苦,看看那些佔美國便宜的國家,富得流油。做老大,有了面子,失去裡子。美國人民選他,就是否定了過去的政治正確。

貿易的不公平是主要原因,美國和世界摩擦,都在貿易的公平問題上。美國現在被世界圍攻,也只是限於貿易領域。特朗普希望公平的貿易。全世界以為特朗普懟全世界。

特朗普太軟了。

換了我是特朗普,從經濟上,軍事上同時強硬,集中火力,懟死對手。


問題的實質


因為他是美國總統,就這麼簡單,特朗普是美國人一票一票選出來的,當然要為美國人的利益負責,不美國優先,難道別國優先啊?那不是賣國嘛。

美國近些年來給外人的感覺是變得越來越弱了,其實並不是美國變弱,而是其他國家變得強大,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拉不開,加上美國的製造業外流,美國人開始有所不滿。



特朗普上臺以後,首要任務就是加強美國的經濟,增加美國人的就業崗位,但是這個過程中難免與其他國家發生矛盾。

美國製訂了減稅政策,這一政策一開始受到各個方面人的抨擊,說減稅以後,富人車庫裡多一輛跑車,而窮人只能多一盤菜。


但是減稅效果是明顯的,加上特朗普拉攏蘋果和鴻海集團(富士康)等一些大公司,讓他們把分部在世界各地的工廠搬遷回美國,為美國人提供工作崗位。

除此之外還有退出萬國郵政聯盟,就是因為長期以來,萬國郵政聯盟為了支持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故意降低發展中國家的郵費,但是對於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而言,肯定是吃虧的,發展中國家通過郵寄的方式,低價傾銷商品,與美國工廠進行競爭。

美國退出萬國郵政聯盟以後,發展中國家向美國郵寄物品的郵費將會增長,外國貨向美國郵寄以後,在美國市場價格上漲,失去了競爭力,直接打擊了電商,但是扶植了美國的製造業。

特朗普考慮問題單純以美國人的得失為標準,這本來就是總統應該做的。此外還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外界卑躬屈膝,不顧顏面,但是它維護了日本人的利益,不管外國人怎麼看不慣他,安倍晉三仍然再次當選,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視野新觀


一、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一年半,幾乎將全世界得罪乾淨

2017年,特朗普剛剛成為美國總統,第一件重大的外交決策就是退出TPP,得罪了日本、新加坡、新西蘭等成員國;緊接著,特朗普又宣佈美國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得罪了東道主法國和其他歐盟國家;到了2017年底,特朗普再次宣佈美國退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此舉更是不妥;2017年12月,特朗普宣佈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於2018年5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搬遷至耶路撒冷,此舉得罪了所有伊斯蘭國家。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宣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得罪了中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伊朗。到了5月31日,美國政府宣佈加徵進口歐盟、加拿大、墨西哥鋼鋁產品25%、20%的關稅,更是一舉將這些盟友全部得罪。

二、特朗普有得罪全世界的底氣

1.美國強大的綜合國力是特朗普的底氣。美國經濟總量19.36萬億美元,世界第一;美國是國際秩序“雅爾塔體系”的制定者和維護者;美國軍事實力強大,美國海軍的10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1艘福特級航母,18艘俄亥俄級核潛艇,4000多架艦載機,完全可以包打天下!所以,特朗普在剛剛結束的G7領導人峰會上拒絕“全家福”合影,也拒絕了在聯合公報上簽字。實在是美國實力碾壓六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加拿大GDP總量加一起也才17萬億美元多一點,不敵美國。輪軍事實力,除了法國,哪一個國家沒有美國的駐軍,日本駐有3.8萬美軍,德國有3.4萬,英國有1.2萬。所以,強大的綜合國力是特朗普得罪全世界,維護美國利益的底氣。

2.美國民眾的支持也是特朗普的底氣。“笨蛋,一切問題都是經濟!”,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憑藉這樣一句競選口號戰勝了老布什,成為第44任美國總統。特朗普得罪了全世界,卻讓美國經濟實現了短期增長。2017年,美國經濟實現2.3%的增長,11月失業率保持在5.1%的低水平,創下2000年以來最低;2018年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又實現2.3%的增長。一切都是經濟問題,特朗普讓美國經濟有所增長,得罪了全世界又怎麼?在美國國內,特朗普的支持率已經超過50%,共和黨在全國34個州執政,又是參眾兩院多數黨,2018年國會中期選舉和2020年總統大選,勝利在望!

6月8日,G7領導人峰會,特朗普被“圍攻”

歡迎大家討論,特朗普得罪全世界、維護美國利益的作法是對是錯?


美國觀察室


這個問題最直接的答案是,因為特朗普是美國的總統。作為美國人自己選出來的領導人,不為美國的國家利益著想絕對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只是特朗普與其前任們相比特立獨行的執政風格,尤其是推特治國和得誰懟誰的把戲,讓外界覺得他是最為關心美國利益的總統。

實際上特朗普推崇的“美國至上”原則,是之前和未來所有美國總統的核心執政理念。只是大多人選擇是隻做不說或者多做少說,不像特朗普這樣為了光大自身的形象而大肆標榜。其實美國官方過多的宣揚美國至上的單邊主義原則,是在為自己公開樹敵並可能讓自己落入孤立陷阱。

二戰之後,老美進入世界權力頂層,擁有了軍事霸權實力和美元強權優勢。隨之而來的就是利用美元槓桿撬動世界利益歸於美國的後院倉庫,並不時利用軍事霸權優勢對自己的盟友或競爭對手敲竹槓、薅羊毛。每一屆美國政府、每一任總統都一樣,只是吃相好壞有區別罷了。

看起來,特朗普政府敢於“得罪”全世界,只是因為美國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這種危機感來自於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形成,冷戰結束後美國一超獨霸的日子已經快到盡頭了。新型經濟大國對世界經濟格局的衝擊,以及伴隨性的對世界安全格局的影響,都讓美國感到惶恐,以至於到處樹敵自亂陣腳了。

特朗普說,美國就像是個“任人搶劫的存錢罐,數十年來,世界其它國家一直佔美國的便宜,這一切到了終結的時候了”。他說,並不是指責其它國家,而是把美國的經濟損失歸咎於前任總統們。這種自我標榜,對別人卻一竿子打死的定論是很可笑的,同時也會把川普自己逼入政治困境。

特朗普已經決定要謀求第二任期,但是已經結束的中期選舉卻並不樂觀。在丟失眾議院的控制權後,連任的夢想就蒙上了陰影。在接下來的兩年任期內,特朗普的施政難度會更大,無論想讓美國更偉大,還是讓他自己更偉大的目標都很難實現了。

美國媒體把川普比喻成闖進瓷器店的公牛,把美國政壇很多規矩都打亂了。但是,如果特朗普沒有時間按照自己的設想和計劃,重新樹立美國政治社會的新格局,那麼他最終只能是以一個破壞者的身份黯然退場。


高峰軍事觀察


你可以反過來想:得罪了全世界,還能維護自己的利益,這樣來看是不是有點眉目了。世界需要美國,這就是特朗普的底氣所在。



當然了,這種說法有點誇張了。要真說與世界為敵,美國不夠格,也不敢。特朗普現在也只是在經濟上逐個擊破,並沒有同時為敵。就歐洲來說,特朗普的關稅貿易雖然說引起了歐洲國家的反感,但是歐盟並沒有推出強有力的制裁措施,反倒至各自為戰。



這也就是特朗普狡猾的地方,他看似在反全世界,但是深究下去他是在層層深入,先把最難啃的搞定,然後再拿盟友開刀,逐步完成他的單邊協議。目前來看,他的政策還是挺成功的,雖然被徵收關稅的國家領導人明面上不給特朗普面子,當時背地裡已經在和美國進行了談判。

敢為天下之不所為,實力先行!


小局貓


我作為一個美國選民,看到今天特朗普的強硬態度,其實心裡是偏支持的多,因為這偏偏反映美國是世界第一帝國的形象,誰不聽使喚就打誰。什麼長期短期利益管不了,先出口八年一直是軟蛋的怨氣再說。

奧巴馬和川普政府的目標是有連續性的,只是方式不同而已。民主黨叫Liberal 自由派,追求自由平等和大政府喜用軟實力拉邦結派做事,向別國輸出自己的利益以求達到目的,最明顯的是TPP貿易協定,為跳離WTO內打擊對手而制定。共和黨叫Conservative 保守派,說求實力的叢林法則和個人努力的小政府,用硬實力打擊對手,川普的貿易戰就是用硬實力砸。

美國現在面臨最迫切的危險是被追趕上,失去世界一哥的地位,這是所有美國人都很焦慮的問題。在川普使出加鋼鐵和鋁關稅前已經公開說明只要盟友和川普合作,一起合力打競爭者,他可以豁免盟國的關稅。但是現在盟友們在搖擺不定,妄想兩邊拿好處,特別是德國上竄下跳的,所以川普特意提出希望對歐洲的豪車打重稅,這是專指德國的,美國的豪車是德國車為主,一臺法國車也沒有,進行拉法打德。川普用的就是美國佔逆差,送錢給6G盟國的硬實力,砸開一條路,要盟國做出妥協,全力合作抗敵。川普拉俄羅斯回8G也是一招拉一打一,以全力打擊對手,以圖一戰定江山。

美國這次是全力打擊,不要存任何幻想,整個美國社會的態度已經全盤否定執行了幾十年的友好關係。







用戶52609452587


特朗普是美國🇺🇸式的堂潔訶德總統,只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找到桑丘·潘沙,所以不斷地換助手,希望有個更能"聰明"的。接著,美麗的夢中情人杜爾西內亞會在什麼地方出現呢?讓自己有牛🐮一般的意志!

美國優先的戰略思維幾乎是二戰後歷任總統的共識,但都心照不宣,比較隱晦,只有執行起來才暴露無遺。但在特朗普口無遮攔的演繹和橫衝直撞的表演中,經常感覺像尋找杜爾西內亞。

特朗普真要把"美國優先"植入世界各國人民心中,而且在一切環境下無條件服從,那特朗普絕對是千古奇人,說不定比中世紀的教皇還厲害,征服靈魂遠比征服肉體困難得多。堂潔訶德充其量想征服風車,卻征服不了那"聖女"。

如果說特朗普因為堅持實現"美國優先"的做法,毀滅了二戰以後的秩序,得到愈來愈多的國家反對,變成"美國孤獨"的現實,只能說老騎士志在千里,出師不利。休整一陣,照樣出征。再要不行,盔甲掛正。

一箇中世紀的騎士,過了幾百年還有那麼大的人物願意效仿,故事肯定沒完。誰說塞萬提斯結束了騎士小說,且看二十一世紀的才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