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要求南京扛起“省會責任” 、體現“省會擔當”

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加快,作為經濟第二大省的省會,南京對周邊的中心引領作用日益突出。

據《新華日報》報道,12月10日,江蘇省委常委會到南京集體調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南京市工作。會議要求,南京要從經濟實力、基礎設施、科技創新、公共服務等各方面提升城市能級,加快建成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在新一輪轉型升級中勇立潮頭,發揚人才優勢,優化創新生態,圍繞創新鏈佈局產業鏈,縱深推進“兩落地一融合”;加快建設好江北新區,帶動全省發展。

在交通方面,要全方位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在高鐵、航空、港口、過江通道、公共交通等方面加強謀劃,抓住機遇,主動作為,推動各種交通方式無縫對接、功能互補、高效運轉。

會議強調,要加強對南京建設發展的支持,在創新發展、產業提升、交通建設等方面拿出含金量更高的政策舉措。南京市要做好“主場”文章,在集聚資源、提升能級上積極作為,並充分發揮牽頭作用,注重加強與比鄰城市聯動發展,切實扛起“省會責任”,體現“省會擔當”。

江蘇省社科院研究員田伯平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南京要體現“省會擔當”,就是發揮好對周邊地區、對全省的帶動引領作用,尤其是要發揮出南京高校眾多、科教實力雄厚的優勢。

南京211、985大學雲集,在校大學生超過70萬人。在去年9月份公佈的全國雙一流名單中,南京僅次於“教育第一城”北京(29所)和國際大都市上海(13所),以12所學校排名全國第三。但坐擁這麼多科教優勢,南京並沒有很好地打通高端生產要素和現代產業發展之間的環節,在高新企業數量等指標方面還不如武漢、成都等中西部城市。

11月3日,2018紫金山創新峰會暨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十週年論壇在南京舉行,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出席並講話。談及南京在過去10年探索中獲得的“啟示”時,張敬華用“五個不等於”來概括,包括資源優勢≠創新優勢,政府作為≠創新有為,自主創新≠封閉創新,人才流入≠人才紅利,政策優惠≠環境一流。

“目前南京的科教資源優勢還有待於進一步發揮、挖掘。”田伯平說,南京作為江蘇的最大城市,華東地區的特大城市,在資源、人才、創新等方面,應該更多地發揮出中心城市的引領帶動作用。

專家分析指出,南京的科教文化資源雄厚,各種高端生產要素在省會城市的聚集度比較高。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產業、價值鏈由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過程中,必須需要高端要素資源的配套,南京可以在轉型升級中發揮重要的服務作用。

江蘇常熟一位官員告訴記者,蘇南的常熟、張家港、太倉等地都是中國經濟最為發達的縣域,這些地方目前的經濟正處於加快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未來隨著南京米字型高鐵網絡的建設,南京的高端要素可以更好地服務於蘇南和周邊地區的轉型升級。

此前10月,江蘇省委提出,將支持南京創新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集聚全省資源,積極協調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大力支持南京建設綜合性科學中心;大力推動紫金山實驗室建設,協調推動未來網絡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開展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努力解決科技創新成果“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支持南京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協調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地標;支持南京江北新區建設發展,大力推進各類創新載體、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集聚高端發展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