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才能讓孩子養成愛閱讀的習慣?怎樣讓他自覺的學習呢?

兜寶逛娛樂界


閱讀分為電子版閱讀和書面閱讀,我建議還是培養孩子書面閱讀的習慣比較好。

因為電子版閱讀對人的眼睛,大腦,注意力都有負面影響,特別是對孩子。


常聽到周邊有家長說,經常陪孩子一起讀書,帶孩子去圖書館讀書,環境薰陶和言傳身教都有了,怎麼孩子還是不喜歡閱讀?


閱讀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孩子不喜歡閱讀,大多是因為孩子沒有體會到閱讀的樂趣。我們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興趣點。比如:

孩子喜歡小動物,我們就和他(她)一起多閱讀有關動物的書籍。

孩子喜歡吃,我們就和他(她)一起多閱讀有關美食的書籍。

孩子喜歡運動,我們就和他(她)一起多閱讀有關運動的書籍。


當孩子發現書中可以看到很多感興趣的東西,他(她)自然就會感覺書是個好東西,就會願意去拿起書閱讀。久而久之,就會自然養成閱讀習慣。

另外,孩子還小,認字有限。一些印刷精美的繪本可以吸引孩子,應該多選擇給孩子看。


讓孩子主動學習,這個問題比較難。針對孩子不同的個性,是要具體分析的。

但我想,簡單兩點,應該對每個孩子都多多少少適用些。


1)降低孩子學習難度和強度,逐步加深。當孩子發現很輕鬆地就學會了一樣東西后,就會信心大增,並且會感興趣。讓孩子對學習先有興趣和信心,不把學習當成一件艱苦的任務,自覺學習就成功了一半。


2) 當孩子不理解或短時間內,學不會某樣東西時,家長要有耐心,不能吵罵孩子笨。這對孩子的心理損傷很大,也許會導致其畏懼學習。家長心態放鬆,不能給孩子搞疲勞戰,學不會就放一放,出去玩一趟,或者隔兩天再學。


希望小小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


Liu嘟嘟媽


我小孩小的時候,我就和她有個約定: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我負責帶她行萬里路,她自己負責讀萬卷書。孩子就是從那時候起養成了閱讀習慣。我在培養她這方面的習慣有一點經驗,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其實,閱讀習慣是使孩子受益一生的好習慣,閱讀有兩個條件:一是閱讀興趣;二是閱讀氣氛。

培養閱讀興趣,首先是從選書開始。

一、家長選書

家長要給孩子選擇適合的,他們又比較感興趣的書。比如幼兒喜歡簡單的圖畫,彩圖。學齡前兒童喜歡日常經歷的童話集。到了七歲左右的孩子喜歡那些講述他們自己的興趣與愛好的書。到了小學五六年級喜歡幽默、童話、曲折的故事,經典著作。

二、和孩子共同選書

和孩子一起選書的益處在於選的書是孩子自己喜歡的,一種方法是:多參加每年本地舉辦的書市,感受那裡的氣氛,另一種是有針對性地選書。

閱讀氣氛又分為:

一、看書的氣氛

讓孩子愛看書,家長必須愛看書。家長愛看書的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傳給孩子,榜樣的力量是很大的。所以給孩子創造讀書的氛圍很重要。

二、與孩子一起讀書

給孩子讀書,孩子從中獲得的常常不只是學習技巧,還會增加很多和孩子聊天的話題。

要孩子能自覺地去學習:

(1)嚐到甜頭。

要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先要使孩子嚐到成功的滋味。

(2)欲速不達。

父母要避免急躁情緒,不能操之過急,不能強迫孩子學習。

( 3)要多鼓勵。

(4)防止反抗。

(5)做好榜樣





快樂童星


書是獲取知識的渠道,提高人素質的有效途徑,也是涵養靜氣的搖籃。

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讓孩子愛上閱讀,充分享受閱讀所帶來的樂趣,建議父母可以這樣努力。

第一步 陪伴

當孩子只會看圖還不懂文字,又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利用孩子的這種好奇心,每天定時陪伴孩子,併為其講述一段書中的故事,讓孩子從小就體會到書所帶來的樂趣,並長期堅持,讓孩子習慣這種生活方式。

第二步 牢築閱讀的基礎

培養孩子識字的能力,為閱讀打下堅實的基礎。當孩子到達識字的年齡,一般3歲半左右,父母可以有意識的教孩子學字,最好用遊戲的方式,設定規矩,利用孩子的喜好做獎勵,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但不必強求學習的結果,側重習慣的培養,同時賦予孩子識字的方法。

方式:

我在教孩子學字寶寶的時候,就利用孩子愛糖的天性,設立一個遊戲規則,每天晚餐過後開始識字遊戲:

前期是識字5個,可以獲得一顆糖果,時間半個小時左右。孩子可以當天享用,也可以記賬累積,當累積到5顆糖果的時候,可以換一個棉花糖,當累積到10顆的時候可以換一個冰淇淋,當累積到20顆的時候可以換個玩具。每個週日,就把以前學過的字進行一次複習,連續認識10個字,獎糖果,在這個階段不設立懲罰方式。隨著孩子的學習能力逐步增加,再適當提高遊戲難度,加入懲罰措施,並讓孩子參與到規則的制定,他就會計劃這周學多少個字,希望得到什麼樣的獎勵(週末去遊樂場、玩具、爸爸背上玩搖搖等),完成不了如何接受懲罰(都是象徵性的,扣糖果、跑步、疊被子之類的)。

方法很多,家長可以自由選擇,簡單列舉幾個:

1、圖字結合法 2、肢體表演法 3、比較法(例:兒、幾、凡;人、入、八)

4、聯想法(例:隊,你喜歡的動畫片汪汪什麼?(隊)) 等。

第三步 鼓勵、分享

當孩子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做觀眾和學生。當孩子完成閱讀後,要虛心向孩子“請教”書中的內容,並分享你的想法,詢問他的收穫。不要吝嗇你的讚揚和掌聲,要經常給予孩子鼓勵,這會是他習慣養成的最好動力。

相信只要父母能持之以恆,孩子能通過閱讀,獲取成就感、認同感、愉悅感,自覺學習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微妙人生悟


孩子養成閱讀習慣之前,父母首先要對閱讀產生正確的認識。

陳二狗一次和曹蒹葭下棋的時候曾問道:“讀書有用嗎?”
她的回答很乾脆,“讀書無用論?極少數不讀書成功的範例和極少數讀書後落魄的例子,便能作為放棄奮鬥和掙扎的藉口和理由?埋怨教育體制?沒用,陳二狗,你就是個窮人,讀書是窮人唯一擺脫困境和卑微的途徑,這不是改革開放初期,那個名字都不會寫、只憑敢拼敢闖就能混出一片天地的黃金時代,徹底過去了。讀書分讀死書和活讀書,大部分人都是前者,於是讀死了,小部分是後者,於是成功了,榮耀了。”
——烽火戲諸侯《陳二狗的妖孽人生》

從內心裡認為讀書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才能以身作則,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我以前讀書,沒有考慮過什麼方法,只是認真地捏著鼻子,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

讀小說還好,有時候過了那個檻兒,也就引出了些趣味。但是更多時候,需要看的是專業書,通常翻了幾頁,然後,就沒然後了。

如果沒有正確的閱讀方法,大人讀起書來,都不是一件舒服的事兒,更何況孩子呢。

「閱讀」本身,就是一門學問,也是有方法和技巧的。

學霸的閱讀方式,和學渣一定不同。


閱讀之前,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書「通上電」

★帶上讀這本書的目的

★找到這本書引發你的興趣點

★開發閱讀這本書的動機

感受到這種電流刺激,才能真正讀進書裡。


有時候,讀著讀著,腦袋裡不再投影書上的字,而成了跑馬場,在腦袋裡跑了一小時的小差,書沒翻一頁。這時候可以用到熒光筆。

把關鍵詞、關鍵概念用熒光筆標記一下,當讀到重點標記區域的時候,注意力就會像被拔出的紅酒塞一樣,“砰”地打開,瞬間提高了專注力。

有時候,看了一個小時,看是看了,標記也標記了,抬起頭,雖然看過的每個漢字都認識,但是完全不知道書裡講的啥。這時候可以試試

思維導圖。現在很多小學,都已經開始教育孩子用思維導圖來幫助學習了呢。

把書上的知識圖解一下,畫個思維導圖。大腦看到這種類型,才會喜歡,像圖畫書一樣,讓大腦放鬆警惕,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


有一句俗語:一位老師真正學會一個知識的時候,正是他在教學生的時候。

當孩子在學習或者閱讀的過程中,父母可以鼓勵寶貝當一個小老師,給爸爸媽媽講講今天學到的知識。這個過程不但反覆加深了孩子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又鍛鍊了自我表達的能力,更加深了親子關係。

有了這種良性反饋,孩子說不定就愛上了閱讀,開始了自主的學習呢。


木流流馬


所謂閱讀大概就是把自己的知識得到了充實,並且有機會表達,或者在兒童時期沒有機會表達,但是他有其他可以展現自己才華的地方就可以。



所以說如果培養孩子愛閱讀的習慣,那麼就要培養孩子有機會表現自己的行為,有機會表現自己的才華,只有這樣孩子才可能喜歡上閱讀。

孩子不像成年人那樣有著遠大的規劃,有著極強的慾望,孩子的眼中只要我學到的知識能夠在夥伴在家庭,在社會,在學校裡展現自己,那麼它就有了自己的動力。

因此我們應當讓孩子有機會來表達自己的才華,在家庭中可以讓孩子給自己的家庭成員講述自己的讀書心得,講述故事的心得,講述故事的內容,這一切都是孩子表達自己學習知識的一個方式。



當一切順其自然的時候,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喜歡上閱讀,喜歡上讀書,並且如果遇到了難點,他會自覺的去尋求答案,自覺的去解決這個問題,這一切都是為了表演,一切都是在表演中體現自己的能力,體現自己的才華。

所以我認為所有的解決問題都是讓孩子有一個舞臺,舞臺可以大可以小,但是必須有。


杜宜城老師


現在很多家長都認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也想讓自己的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要想讓孩子愛上閱讀,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需要家長慢慢引導。

首先,家長要給孩子製造閱讀的條件,需要提供給孩子一個適合閱讀的環境和充足的適合孩子閱讀的書籍。最早的時候,家長最好能夠放下手機,關掉電視,陪伴孩子一起閱讀。如果家長安排孩子去閱讀,自己卻沉浸在手機遊戲或者電視劇中,孩子就不太能安穩的坐下來,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干擾。因為手機遊戲或者動畫片能帶給孩子更直接的愉悅體驗。再有,除了家長給孩子選書以外,也應該給孩子一些自由選擇書籍的權利。

閱讀貴在堅持,每天不需要閱讀太長時間。孩子只要能靜下心來去讀,就能在書中發現很多的樂趣。閱讀能力提高了,也有助於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對各學科的學習都會很有幫助。


春風化雨花草香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家長開始,作為家住要致力於構建一個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從而帶動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建議如下:

其一、家長和孩子共同制定閱讀計劃,每年每月每週計劃看那些書,列一個閱讀清單,

其二、家長晚上、週末、節假日計劃每天計劃閱讀1–2小時,堅持21天,就會形成習慣。

其三、家長和孩子共同分享書中內容,無論孩子的觀點是否正確,家長都要予以鼓勵、肯定孩子,引領孩子找到閱讀後的喜悅和成就感。

其四、家長和孩子互相激勵、互相設定閱讀目標,閱讀計劃。

家長以身作則,孩子的閱讀興趣久自然形成了。

看好書,書看好。


延前談教育


怎樣讓孩子自覺,我認為不光是學習,平時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培養孩子的自覺性,這個問題可以說是全部負責任的家長的共同問題,那麼我們可以來探討一下,下面我對這個問題一些看法描述一下,針對小學階段的兒童哈,請各位家長參考一下,如有不對的地方請指正。

第一,自覺產生於興趣,怎麼理解呢,比如孩子愛看動畫片,他喜歡的動畫片幾點開始播放,他都會自覺的去看,比如遊戲,他喜歡他就會去玩,而不需要大人的提醒。而對於學習,現在很多孩子都不是很愛學習,所以就談不上自覺了,不愛學習的原因主要是每天在學校學習的時間很長,回家就想放鬆,又或者自身成績比較差,又或者沉迷於電視和遊戲。總之將孩子的興趣引導到學習上,那他就會自覺起來。怎麼引導?成績差的孩子就需要家長,耐心陪伴教導,讓他感覺到進步,給予多一些的鼓勵,我看到網上很多家長在教小孩寫作業的時候想爆發戰爭一樣的激動,這樣你的孩子只會更加討厭學習的,在強壓之下的自覺也是學不好的。沉迷遊戲的孩子,可以讓他玩,讓他看,但是得先規定他按時按量的完成作業之後玩一會兒(一定要規定時間),家長做這些都需要耐心(就像大人玩遊戲升級一樣,慢慢來,堅持做),時間長了才有效果!

第二,給孩子寬鬆的學習環境,現在的孩子每天在學校學習其實壓力也很大,如果回家,家長有變本加厲的讓他必須考試要多少分之類的,給孩子這樣的壓力,孩子一定聽不進去的,只會更加厭學,除非你給他畫了很大一個餅在等他,有些孩子你畫餅都沒用。給孩子一個寬鬆的環境,讓他自由的學,輕鬆的學,多和孩子溝通他心裡的事情,做孩子良師益友,這個時代不要像前一代人一樣總在孩子面前擺架子,要讓孩子對你產生信任感,當你做到你的孩子什麼大小事都會跟你分享的時候你就成功了,你說的孩子也會聽了,那時候你害怕你孩子不去自覺學習麼?

第三,給孩子制定學習的計劃,養成學習習慣,讓孩子瞭解學習的意義,當家長做到前面兩點的時候,你就可以給你的孩子制定學習計劃了,比如每天完成作業之後,複習一下第二天要學的內容之類的,這樣的規劃性的學習一旦養成習慣,還要讓孩子明白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去做,這麼去做會影響到什麼,我們這麼做的目標是什麼,這個目標是為了什麼而去做的準備。讓孩子明明白白知道每一次達成的目標都只是一個開始。

第四,家庭氛圍,孩子都是很善於表現的,他們總想贏得父母的讚揚,他們雖然小,但是自尊心卻很強,我們不能一味的責怪孩子,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犯錯,或者不自覺,責任都在父母,這是一定的,所以孩子在一個家庭之中是從一張白紙慢慢變得五顏六色的,你想要你的孩子變成你喜歡的顏色,那麼你就得先變成你喜歡的顏色,因為孩子很多東西都是跟大人學的,如果某天你發現你的孩子不稀罕在你們面前表現他的時候,那就是做家長的應該感到失敗的時候!總結一下要想教好孩子,先得做好自己!

以上便是我個人觀點了,其實我也初為人父,對於培養下一代也還在持續學習之中,如果各位家長覺得有用請點贊並關注我哦!


品味樂趣


我覺得你需要問一下你自己是不是愛閱讀,是不是有自主學習能力?如果你沒有,你憑什麼要求他做到呢?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你自己做不到,他自然也做不到!

想改變他,就得先改變自己。

不要當著他的面不停地刷手機

不要每天只知道刷劇

不要責怪他

不要遏制他出去玩的慾望

不要遏制他的興趣

不要強制他去上補習班

不要每天只顧工作

……

自己要養成閱讀的習慣,跟他一起閱讀,並互相分享閱讀的內容

自己要為了自己的興趣而堅持,並鼓勵他除了學習要有一技之長

多看新聞,並分享自己的觀點

定期帶他去看電影

對新出的電視劇有節制的觀看

多帶他去做戶外運動

多參加一些親子活動

……

你可能會說,這跟閱讀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有什麼關係?

看似沒有關係,但這些都能激發他的興趣。一個人當在一方面有所長,並覺得自己有優越感時,他會主動學習其他的內容,並且不甘落於人後。從多方面培養他的,以建立他對自己對其他事物的信心。

一切良性循環起來的話,他的成績,他各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會最好但會更好。

不喜歡閱讀,不自主學習,無非覺得無聊,沒有興趣。所以要培養並發現他的興趣,來帶動他對書本的興趣。


大話英語醬


我覺得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應該從小開始,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親子共讀圖畫書是非常好的啟蒙方式。通過大量的親子閱讀,逐漸延長孩子獨立閱讀的時間。

具體來說,我覺得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讓孩子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正如“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先生在《幸福的種子》一書中所說:“圖畫書對於幼兒來說,不是拿來學習東西的,而是用來感受快樂的。” 是的,只有當孩子體會到了閱讀圖畫書帶來的快樂,才能培養起閱讀的習慣。選擇圖畫書,因為它是用圖畫和文字來共同講述一個故事,圖畫是它的生命。所以,即便是不識字的孩子,也可以通過看圖去理解故事的大體情節。

父母給孩子“讀”書,是引領孩子進入圖畫書世界最有效的方式。孩子一邊用眼睛看圖畫,一邊用耳朵聽父母念出的文字,理解書中的內容,並在書中尋找樂趣。親子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孩子的心理播種一粒幸福的種子,隨著孩子的長大,慢慢地發芽、開花、結果。孩子能夠記住的不僅是書中的內容,還有你們共讀圖畫書這段美好的經歷。

第二步,選擇高品質的圖畫書,持續大量輸入

高品質的圖畫書對於培養孩子的想象力、審美能力和語言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因此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高品質的書籍,通過親子共讀的方式持續、大量地輸入,逐步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

當孩子的閱讀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你會發現,孩子開始輸出書中的內容。比如他們在生活中準確地使用了書中的句子,或是把書中的文字從頭到尾複述了一遍,又或是拿著書給幼兒園的小朋友講故事。只有當孩子理解了書中的內容,才會有這樣的輸出。

第三步,留給孩子自我回味的時間,讓孩子重複獲得心流體驗

親子共讀,要尊重孩子的閱讀節奏。

在給孩子讀書的過程中,除非孩子主動停下來,否則不要打斷故事的節奏。讀完之後,如果孩子想要再獨自翻閱一遍甚至幾遍,那麼,一定不要破壞這個氣氛,就讓孩子自己去回味、去理解,任由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要打斷這種專注的狀態,這是向獨立閱讀過渡的關鍵時刻。

只有當孩子專注於書中的內容並融入其中,才能獲得真正的喜悅和幸福。這其實是一個“深度工作”的過程,此時孩子會進入一種忘我的“心流”狀態,過後還會得到一種充滿能量且非常滿足的感受。只要孩子進入過一次“心流”狀態,就會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專注閱讀去重複獲得這種美妙的體驗。

第四步,用親子共讀去幫助孩子更加準確深刻地理解書中的內容

有了前面的積累,孩子自己翻閱圖畫書的次數和時間會逐漸增加,當有不能理解的部分,還是會讓你幫忙讀出某個句子,或是與你探討其中的細節。這時家長一定要通過自身豐富的閱歷去幫助孩子準確深刻地理解書中的蘊意,去昇華孩子的認知。

從親子共讀到獨立閱讀是一個非常微妙的過渡過程,界線並不明顯。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父母應該儘可能陪伴左右。即便孩子已經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我們也應該將親子共讀堅持下去。因為親子共讀圖畫書,能夠讓孩子與父母具有共通的體驗和語言,相互瞭解,並加深心靈上的交流。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閱讀推廣人,通過親子共讀圖畫書來幫助孩子打開書籍世界的大門,讓孩子體會到專注於閱讀帶來的快樂和滿足,建立起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步過渡,相信他們會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收穫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