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溪法院:基層法院司改“領頭雁”

——記瀘溪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瀚冰優秀事蹟

泸溪法院:基层法院司改“领头雁”

張瀚冰,女,花垣縣人,1969年5月出生,苗族,中共黨員,現任瀘溪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四級高級法官,2014年以來,帶領全院幹警在全省範圍內率先開展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全院審判績效高質量、高水平穩步提升,始終保持全省全州前列,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老百姓司法獲得感、安全感、滿意度逐年攀升,文明創建、司法宣傳、平安創建、信訪維穩、執行攻堅、脫貧攻堅工作屢創佳績,個人先後榮獲州縣多項榮譽。

腳步鏗鏘勇擔當

“從現在開始全院幹警要以高度的職業使命感和強烈的工作責任心,積極投身司改工作,確保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在司改工作動員大會上,張瀚冰院長擲地有聲的說到。

2015年4月,我院被確立為全國第三批全省首批5家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法院之一,率先拉開改革大幕,作為基層法院的改革試點代表法院,為全省法院全面推開司改積累基礎性、可借鑑性經驗。

“浦市人民法庭每週有四天駐守法庭,可以在法庭接受立案、開庭審案、自行簽發裁判文書等。”2015年,張瀚冰院長部署先以浦市法庭為全院改革的“試驗田”,先後開展了全面駐庭、訴訟引導、登記立案、聯調聯動、裁判文書自行簽發和審判權運行模式等改革試點工作。

隨後的3年多時間裡,我院先後推行了落實合議庭和主審法官負責制、組建4大工作團隊、設立4個法官專業會議和9個業務合議庭、設定8類、65項審判權力正面清單、設定6類、20項審判權力負面清單、遴選員額法官23名、招錄臨聘司法輔助人員25名、實行“3、6、8”案件催辦長效機制建設等一系列改革舉措,一步步將司法改革推向深入、推向全面,實現了服務提質、辦案提速、綜合配套改革的良好成效。

屹立潮頭譜新篇

“少數員額法官對改革推行的新工作模式有些不適應,工作積極性不高,導致改革推進略有不暢。”張瀚冰院長講到改革之初的困境,仍然嚴肅認真。

為帶動員額法官快速進入改革模式,張瀚冰院長深入審判一線送達、調解、撰寫閱卷筆錄、庭審筆錄、判決書,率先垂範辦理複雜疑難案件。

7月13日,被告人宋某受賄案在我院一審開庭審理並當庭宣判,該案系湖南省監察委第一件採取留置措施職務犯罪案件,社會影響大,關注度高,張瀚冰院長親自主審並擔任審判長,縣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劉潤髮出庭支持公訴。經過審理後,當庭判處被告人宋某有期徒刑十年,並處罰金人民幣80萬元;違法所得摺合人民幣335.7319萬元予以追繳上繳國庫。被告人宋某當庭表示認罪服判,並表示不上訴。

“不僅在辦理案件上,而且在推行改革新舉措方面,張瀚冰院長也都站在一線,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分管民商事審判工作的副院長徐和平介紹到。

11月6日,我院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彭某貪汙、受賄一案,並同時通過中國庭審公開網進行網絡直播。該案由我院黨組書記、院長張瀚冰擔任審判長,是貫徹落實湖南高院提出的“千場庭審直播”要求以來的我院首個庭審網絡直播案件。在她的示範帶動下,全院上下形成了 “比學趕超”的工作熱潮,營造了“多辦案、快辦案、爭辦案、辦好案”的工作氛圍。

2018年,通過改革,實現了提質增效並重,案件結案率達90%以上,排名全省第2,結案週期36.5天,排名全省第5,首執案件結案率、執行完畢率等核心指標,自“基本解決執行難”攻堅以來,始終保持全州第1全省前列,法官人均結案71件,比上年增加7件,平均結案週期比上年縮短25.5天。

捨己奉公勤為民

身為一院之長,張瀚冰院長為法院、為幹警、為群眾敬業奉獻,常常忽視了家庭。

“我已經長大了,不需要你每天陪在身邊。”張瀚冰院長的女兒對母親的工作給予充分理解,也對母親的繁忙習以為常。今年夏天,女兒從外地回家過暑假,由於工作太忙,擠不出一點時間回家一趟,張瀚冰只有在微信上向女兒表達思念之情。

“張瀚冰院長從不喊累,工作兢兢業業,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專職委員陳世永這樣評價張瀚冰院長的工作精神。在瀘溪法院,週末開會從不缺席、有事丟下飯碗起身就走、外出辦事回到院裡立即研究事項、關心幹警事無鉅細等,是張瀚冰的幾個工作特點,這些細小的情景,也時常出現在大家的眼前。

“對於工作,我有責任,必須做好,這沒有什麼好講的,就是要把肩上的責任落實落地,抓出成效,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司法答卷,決不辜負黨的囑託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對於家人,我陪伴的時間不多,我深感內疚,但家人們對我的工作的支持,也讓能夠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不辜負他們對我的希望。”張瀚冰院長認真地說到。

文章出處:瀘溪縣人民法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