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人工智能應先“人”後“工”

起風財經(ID:QFCJ2018)消息,12月11日上午,以“離岸創新·鏈接自貿”為主題的2018年海南“互聯網+”創新創業節在海口開幕,作為詮釋主題的創新創業節首場主要活動——區塊鏈創新應用大會也同步啟幕。

海南省政府及海南市政府相關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戴浩等專家學者,騰訊、百度、螞蟻金服、網易等互聯網巨頭公司區塊鏈負責人,多位知名區塊鏈投資人,當地優秀企業家代表等數十位嘉賓悉數出席,為海南區塊鏈發展、互聯網產業獻計獻策。

在區塊鏈創新應用大會上午場,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指出:“全球產業中,要重新定義中國經濟,應用現代金融和互聯網+進行助力,任何新技術都要回歸本源,以經濟發展推動目標,要敢於利用現代金融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人工智能應先“人”後“工”

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

以下為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院長朱巖《區塊鏈時代的全球化競爭與機遇》的主題演講實錄,由起風財經(ID:QFCJ2018)精編整理:

各位來賓,各位專家,各位領導,大家上午好。很高興來到海口參與這場盛會,共同探討區塊鏈與創新。今天我分享的題目是《區塊鏈時代的全球化競爭與機遇》。

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困難

進入2018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難,困難是暫時的,機遇在哪裡?機遇在於創新,在於不斷應用新技術。轉型是所有企業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不論是一個省還是一個企業,都要思考一個問題:應用各種各樣的新技術,到底向什麼樣的方向轉變呢?

仔細研讀十九大報告會找到非常明確的答案:要向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轉變。實體經濟是核心,科技創新和金融是兩力,人力資源是載體,基於區塊鏈打造一個全球化的產業體系。不再侷限於地域或企業,而是在全球的產業體系裡重新定義中國的經濟位置,這個位置能夠應用現代金融與現代科技助力實體經濟的發展。

在強調科技創新的時候,不再片面強調資本市場,迴歸到實體經濟,尤為重要。因為一些新技術很容易泡沫化,一些概念很容易氾濫,區塊鏈也不例外。目前就正處於區塊鏈概念比較氾濫的時期,需要回歸到本源,任何新技術都應該以成為社會發展推動力為目標,而不止一個概念

當前的金融體系是在西方經驗基礎之上建立起的一套金融玩法。我們需要基於中國的實踐去發展金融,金融學和經濟學是社會科學,應基於社會的人群對社會的運行進行分析,不能簡單地照搬照抄。例如在海南,基於重要企業的實踐經驗,敢於總結自己的規律,這樣的金融才能真正擁有自信,國家才能進入自信發展的階段。

人工智能應先“人”後“工”

在具體做法上,我國在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各式各樣的新技術是深度融合的抓手,不創造價值的融合不是深度融合,僅僅作為宣傳噱頭的融合也只是淺度融合。在區塊鏈領域,能創造價值的還是少數,大多數的應用還停留在比較淺的階段。

比如,某銀行在人工智能領域投資幾億元,上個月開發出人工機器人,我在銀行營業廳體驗過,服務效果不如大堂經理。那是一個展示,不是真正的創造機制。可能銀行的高管會不服氣,反問“人工智能到底能幹什麼”,我的觀點是,人工智能首先要尊重第一個字,“人”,第二個字才是“工”。應站在人的視角為人服務,這才是人工智能商業應用在全球過程中需要去承擔的。

在數據分析上,按照人的智能為用戶提供服務,而不是按照站在服務商的立場。比如,前些天我過生日的時候,銀行給我發了一條短信,提醒我信用卡需要還款,過了五分鐘又發了短信祝我生日快樂。稍有點智能性的人工智能都會調換兩個短信的順序,這並不複雜,關鍵是在站在人的視角,思考技術怎麼為人類創造更大的價值,怎樣支持中國的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怎樣面向全球的中高端,而不是隻停留在低端。

這裡面又包括兩層意思,一層是指在現有的價值鏈中儘可能地邁向中高端,同時要有做蛋糕的思維,中國要參與制造價值鏈,而不是隻思考怎麼重分蛋糕。“做蛋糕”的思維就是指敢於創造規則,敢於做一些在產業界從來沒有過的事情。

區塊鏈:通過技術實現美好生活

中國經濟已經發展到了敢於人先的階段。可能技術上仍處於追趕的階段,但是在經濟體系和產業體系角度上,中國要敢於做領先者,因為體量和積累已經足夠,要敢於構建基於技術產業的體系,如智能產業、智能生活體系。

想要構建智慧社會或者智能產業,需要利用新技術構造新業態,構造新模式。製造只是基礎,改變業態是手段,模式是目標。區塊鏈應在其中起到創造新模式的作用,而區塊鏈技術如何改變產業體系,應先確定需求如何被改變。

新經濟、新業態建立在新需求基礎之上,區塊鏈改變人類發展的模型,是改變著社會範式,舊的範式是以國家和城市無主體的束裝結構,現在絕大多數企業是束裝結構,每個人都有層級,是被條塊分割的一個個人群,這樣的規模是受到限制的,一個節點不可能規模太大。比如,一個國家下面有不同的城市,北京市最多人口2300萬,人再多的話水都不夠喝,規模一定是受限制的。

如果只集中在實體的節點上,只集中在一種人類社會的組織模式上,所能思考到的發展和經濟模型有限,因此必須突破,才能創造出更大的財富,創造出深度的融合。從傳播方式上來看,因為是束裝人群,束裝內生的傳播力量是有限的,層級化、智能化很難實現層級化。

企業必須分析人群的特點,分析到底該怎麼做市場,怎麼推廣自己。原來的傳播機制是拿大喇叭喊,成本相當高。而經濟模型上,是在有限信息上的最優化,不可能收斂到全局,只能是局部,這是網狀的結構。例如,微信就是網狀人群的工具,讓大家連在一起,沒有層級和職能化的劃分,在群裡不發言的都是領導幹部,不願意突然變平等。

網狀人群是一種平等化的人群,在這個虛擬空間裡聚集的規模是空前的,所以一個微信十億人,如此大的規模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裡面很多的規律很值得思考、研究,傳播方式多樣化、民主化,個體之間的傳播逐漸開始出現,經濟模型開始向著無限信息的經濟社會發展,“可信”的重要性隨之增長。

區塊鏈在全球被追捧,最重要的原因是讓人類看到了通過技術實現美好生活的路徑。在所有人真正平等、可信的社會,社會交易的成本大幅度降低,經濟模型發生本質的改變,經濟發展將擁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通過構建二維模型,可以看到企業和社會發展的變化,原來的企業和社會只關注實體市場的轉變,現在出現了虛擬的市場,客戶不只在實體空間聚集,經濟模式就將發生變化。

區塊鏈是在新社會範式之下構建數字經濟的基本思想。用技術追求平等,區塊鏈更像是一種思想,而不是簡單的技術或者工具,是體現著更深層次的哲學。區塊鏈強調自治,自治的方式是社會文明進步的代表,是價值的體現,也是國家自信的標誌。

具體而言,現在已經有了很多區塊鏈的實踐,一般都還處於萌芽階段,大量的區塊鏈從業者在努力思考並實踐,這是中國難得的機會。不能錯失社會發展的良機,希望更多人思考深層次的問題,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