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並未交火,民眾為何主動向俄軍舉旗歡迎?

用戶69331504


曾經俄烏一家親,分家後也並不是所有烏克蘭人想投奔西方。

第一 ,俄烏歷史就不梳理了,總之真是兄弟之國 ,在沙俄和蘇聯同一個屋簷下住了好幾百年,哥倆感情相當好,不然也不會出現俄羅斯把克里米亞送給烏克蘭的事兒。敵國之間那叫割讓,哥們之間才能真心相送。克里米亞由俄及烏,正是俄烏一家親的象徵。

第二,當年蘇聯經營不善,這才搞得俄羅斯和烏克蘭想擺脫蘇聯,為的是過上更好的日子,於是兄弟齊心,合理斷了蘇聯,然後分家單幹,不少俄羅斯族人留在了烏克蘭,這些人當然心向俄國。真到了後來俄烏鬧掰了,烏克蘭懷疑這些人會跟著俄羅斯走,更加重了這些人親俄傾向。於是,俄軍到來,那肯定簞食壺漿。

第三,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烏克蘭東部,烏克蘭西部地區更親歐反俄,假設哪天俄羅斯軍隊到了這裡,場面就完全不一樣了,正規軍打不過,那就游擊隊上,俄羅斯軍隊可就沒這麼受歡迎了。不過,也許我們看不到這場面,以為啥?因為俄羅斯攻佔這些地方和後,用刺刀逼著人們上街歡迎,然後錄個像拍個照,上了新聞,讓你看到。其實也不會,以為自媒體這麼發達,真要俄羅斯這麼搞,那不幾天,自媒體中也會流出真相,自媒體,真好~


北玄武


分兩個地區來說吧,畢竟這兩個地區我都在過:

一、俄軍進入克里米亞時,不要說民眾向俄軍舉旗表示歡迎,就連駐紮在克里米亞半島的烏克蘭海軍、海軍陸戰隊和陸軍都沒有放過一槍,10萬烏軍中有8萬直接加入俄軍!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克里米亞的居民中有超過80%是俄羅斯族,而克里米亞的重鎮塞瓦斯托波爾更是全城全是俄羅斯公民,因為儘管蘇聯解體俄烏分家後克里米亞早是烏克蘭的,但塞瓦斯托波爾是俄黑海艦隊駐地,俄政府用每年1億美元的代價租下整個塞瓦斯托波爾,所以我走在塞瓦斯托波爾的大街上,看到的全是俄羅斯國旗,街道和商場只有俄語標識,全城的主要行業都跟俄羅斯海軍有關,舉行的活動也是紀念蘇聯戰爭。這裡的多數居民也是貨真價實的俄羅斯公民,所以,當俄羅斯宣佈要收回克里米亞時,90%的居民投了支持票。克里米亞當地百姓也有意見呀,因為儘管赫魯曉夫早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但烏克蘭政客卻沒把克里米亞居民當回事,不但不願意將克里米亞居民納入其行政體系,而且還不願意發展克里米亞的經濟,從而失去了絕大多數的民心。

二、俄軍在烏克蘭東部並沒有直接公開交火,而是讓俄軍換上民兵服裝參戰。同樣,由於烏克蘭東部是俄羅斯民族的傳統聚居區。他們從意識上,從文化上,從情感上都非常親俄羅斯。因此,當俄羅斯情報與間諜機構開始行動起來之後,烏東的“民兵應運而生”,這些民兵中不少有在蘇軍服役的經歷,所以他們對於俄羅斯有天然親近與迴歸感,民眾也是如此,天然氣和糧食、藥品全部來自俄羅斯,而烏克蘭甚至停發了東部地區的退休金。民心歸哪裡就很容易知道的。


邱永崢


這個問題有些意思,一個國家被入侵,民眾為何還舉旗歡迎?原因很簡單:這些民眾並沒有把俄羅斯當做敵人,在他們眼中,俄羅斯軍人不僅是朋友,更是親人。與此相反的是,倒向西方的烏克蘭政權卻成了他們眼中的敵人。

俄羅斯奪取克里米亞,並沒有向外界猜測的那樣:俄羅斯與烏克蘭大打出手。說是俄羅斯未費一槍一彈就奪取了克里米亞,也不為過。克里米亞民眾更是舉旗夾道歡迎,最後克里米亞舉行了公投,加入了俄羅斯。這大出西方預料,打了西方一個措手不及,等反應過來後,一切都已經晚了。或者說是“西方乾脆就沒想動手,俄烏兄弟相殘才是西方想要達到的目的——不斷消耗俄羅斯,拖跨俄羅斯”更準確。



烏克蘭內部一分為二:親西方的西部地區,親俄羅斯的東部地區。俄羅斯軍隊進入的地區都是親俄羅斯的東部地區,包括:克里米亞、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這些地區大多數民眾都屬於俄羅斯族人,以俄羅斯語為母語。在尤先科沒上臺之前,烏克蘭一直走的是中間路線:既不倒向俄羅斯,更不倒向西方陣營。尤先科通過街頭遊行登上了總統寶座,一心投入西方懷抱,直接導致了國內的對立。烏克蘭的分裂,尤先科及後面的幾位“親西方”總統,“功不可沒”。


藍色地區為烏克蘭東部地區
,親俄;黃色地區為西部地區,親西方

烏克蘭這些親俄民眾,對俄羅斯軍隊舉旗歡迎,有這麼幾個原因:

一、對烏克蘭現狀不滿,希望俄羅斯能夠帶來改變。烏克蘭自宣佈加入北約開始,俄羅斯對其採取了針對性措施,對其施壓;北約允諾的“好處”遲遲看不到,導致烏克蘭經濟下滑,百姓更是收入難以保證,很多人乾脆跑到俄羅斯、波蘭、歐洲等地。根據烏克蘭前總理尼古拉•阿扎羅夫的話說,2014年後,有1000萬人離開了烏克蘭,加上之前的,大概每4個烏克蘭人,就有一個人在外國工作、生活。這些人很願意背井離鄉嗎?還不全是因為生活所迫。

俄羅斯國內的生活一直都是很多烏克蘭人嚮往的,在俄羅斯總共有近1000萬烏克蘭人(很多已經是生活多年,成為了俄羅斯公民,近兩、三年就有約300萬烏克蘭人搬到了俄羅斯)。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等地帶來了投資、提高民眾的工資待遇等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這是這些地方的烏克蘭民眾夢寐以求的,當然歡迎。

二、烏克蘭東部地區以俄羅斯族人為主,這些人有很強的民族歸屬感、自豪感,對於烏克蘭政府倒向西方,極為不滿。

如今,能夠重新回到莫斯科管轄範圍內,很是高興。烏東部地區的經濟與俄羅斯緊密相連,對俄羅斯的依存度高,動盪的烏克蘭使得這些地區的民眾收入不穩、生活水平下降。

烏克蘭政府不重視這些地區,缺乏對這些地區的投資,更談不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薪資待遇等,這就更加使東部地區的民眾反對烏克蘭政府——加入北約對烏東部沒什麼好處。再加上俄羅斯帶來的宣傳攻勢、福利待遇、優惠政策等等,東部地區重投俄羅斯也就不奇怪了。如果得到俄羅斯的保護,東部地區至少能夠得到一個相對安全的生活環境、穩定的工作,這是普通百姓的訴求。


第三,在俄羅斯軍隊進入這些地區之前,這些地區實際上已經脫離了烏克蘭政府的管控,控制這些地區的都是親俄勢力。這些勢力最希望的就是加入俄羅斯,對於俄羅斯軍隊夾道歡迎,也是理所應當的。

在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羅斯後,東部地區的頓涅茨克、盧甘斯克等洲也傳出脫離政府、宣佈獨立、公投入俄的聲音。一個地方公投入俄也就罷了,整個東部地區紛紛效仿,即使是俄羅斯暗中搗鬼,也需要百姓支持。這隻能說明是烏克蘭政府無能,怪不得俄羅斯的“貪心”,更怪不得西方的陰謀。
看看東、西部地區在語言上的差異

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置百姓生死而不聞,全無大局意識,更無戰略考量,輕信讒言,不計後果。這就是尤先科,一個從街頭遊行登上總統寶座的政客,烏克蘭歷史上的罪人,烏克蘭分裂的“功臣”,烏克蘭民主的笑話。沒有他,百姓又怎會歡迎俄軍的到來?


儒道之主


烏克蘭民眾的舉棋歡迎道出了烏克蘭的理想與現實。理想加入北約擁抱西方但是現實國家面臨分裂,民族矛盾難以調和,大國夾縫中生存實數不易。



一、烏克蘭危機爆發俄羅斯侵入,這其實並非俄羅斯本意,俄羅斯不希望烏克蘭徹底倒向北約,出兵造成烏克蘭與鄰國有領土糾紛,讓北約無法審核通過,所以俄羅斯的侵入並未給烏克蘭人民帶去災難,相反給予更多的權益和人道主義援助,烏克蘭民眾當然歡迎。

二、烏克蘭國內東西部民族差異比較大,西烏克蘭主要為烏克蘭族說烏克蘭語,親西方傾向加入歐盟和北約,烏克蘭東部俄羅斯族佔據主體,說俄語,親俄羅斯,傾向加入俄羅斯,此次俄羅斯入侵所佔地區基本上為東步,民眾有民族自豪感,民眾當然歡迎,

三、相比較烏克蘭紛爭的國內鬥爭和矛盾俄羅斯強大的國家力量和穩定的國內環境讓很多烏克蘭民眾心馳嚮往,渴望自己也屬於其中。民眾當然舉棋歡迎。

四、烏克蘭東部區域經濟結構與俄羅斯緊密相連,重工業為主,經濟相互依存度很高,在當前動盪的烏克蘭,民眾生活水平相對下降,俄羅斯的保護下,經濟與俄羅斯可以互通有無,能夠給民眾帶來福音,民眾當然歡迎。


談天論地迷



永遠是學者


烏克蘭戰爭始於克里米亞危機,雖說克里米亞曾經屬於俄羅斯但是蘇聯時被贈送給了烏克蘭,俄羅斯肯定不服氣,在強人普京的領導下,神秘的小綠人悄悄出現在克里米亞街頭,轉眼間整個半島就又被俄羅斯不費力的拿到了,而烏克蘭守軍不是跑了就是投降了,半島上居民對此不僅沒有發生反抗。反而來到街頭歡迎俄羅斯軍隊的到來。

這是因為烏克蘭管理時期無所作為,克里米亞居民生活沒有得到提高,所以當俄羅斯承諾改善居民生活,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後,居民自然樂見其成。而且島上居民大部分是俄羅斯族的,與俄羅斯本就是同個種族,從克里米亞自治公投可見其對俄羅斯的向心力。

烏克蘭東部戰爭也是如此,烏克蘭獨立後東部地區經濟蕭條,人們生活水平普遍低下,其自然對基輔沒有好感。當俄羅斯花重金投入當地民生後當地武裝和普通群眾都願意接受俄羅斯軍隊保護,這也是因為東部大量俄羅斯族民眾佔當地人口的絕對優勢。

(當地居民並未感到有什麼不一樣)

在烏克蘭版圖上,俄羅斯人佔據優勢的地區都有很強的向心力,迴歸俄羅斯是他們最支持的選擇了,因此當俄羅斯軍隊開進克里米亞之時並未遭到任何抵抗,反而受到當地人的夾道歡迎。


利刃巨透社


俄軍進入烏克蘭後並未遭到抵抗,反而受到民眾歡迎,主要原因是俄軍進入的東部地區本來就是俄族人佔多數的地區,那裡的人民對俄羅斯認同感更高。

烏克蘭和俄羅斯同宗同種,但在歷史上也存在著矛盾。蘇聯建立時最初包含的烏克蘭只有今天的烏克蘭東部和中部地區,有大量俄羅斯人雜居。烏克蘭西部則是在二戰後從波蘭收回的。西部長期在波蘭統治下,烏克蘭人波蘭化,對俄羅斯的離心力比較大。蘇聯時期採取了一些增強烏克蘭的手段,例如赫魯曉夫將克里米亞從俄羅斯劃歸入烏克蘭的轄區內。

整體來說,蘇聯解體後的烏克蘭,東部有大量的俄族人,對俄羅斯也更傾向。不少烏克蘭國籍的人在俄羅斯打工,和俄羅斯國人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西部則基本是純烏克蘭,包括不少右翼分子。

蘇聯解體之初,俄羅斯竭力想維持獨聯體,拉攏烏克蘭。烏克蘭政府也至少和俄羅斯保持表面上的和睦。但進入新世紀後,隨著西方不斷加緊東擴,烏克蘭的右翼勢力活動越來越厲害,這不但令俄羅斯不滿,也使得東部的俄族人和親俄勢力非常不滿。

終於,隨著烏克蘭右翼政黨依靠街頭武裝政變上臺奪取政權,公然全面倒向西方,並且加緊對東部地區的壓迫,終於點爆了火藥桶。烏克蘭東部的俄羅斯人在俄羅斯紛紛起來抗爭,烏克蘭爆發內戰,主要就是西部的烏克蘭右翼政府軍對東部的親俄武裝。這時候俄軍再進入,對於東部的俄族人來說,並不是侵略者,而是來幫忙的親人。更何況俄軍大舉進入的是克里米亞,這個地方本來就是當年蘇聯框架下俄羅斯送給烏克蘭的,裡面居民都是俄羅斯人。俄羅斯進入的旗號並不是入侵克里米亞,而是幫助克里米亞人獨立。最後經過獨立公投和入俄公投,克里米亞在“民意”下回歸俄羅斯。

不管這一手在國際層面上受到怎樣的評價,至少對東部的俄族人來說,俄軍並不是敵人,所以會受到歡迎。


巴山夜雨涮鍋


首先,同宗同源。

從根兒上說,烏克蘭才是真正的俄羅斯,當年,俄羅斯的政治經濟中心是烏克蘭首都基輔,元朝時,蒙古西征,攻入基輔,俄羅斯人東遷,才逐漸成為今天的俄羅斯,所以烏克蘭人從歷史上看才是真正的俄羅斯人,本是同宗同源,一家人,主動向俄羅斯軍舉旗歡迎,就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克里米亞的戰略地位對俄羅斯非常重要。

俄羅斯近年來被西方制裁,除了經濟上的,還有軍事封鎖,俄羅斯北境沿海終年結冰,只有極少部分港口可以用,而領土內面對的溫暖港口也只有黑海,克里米亞位於黑海北的中央,如果能控制這裡,整個黑海就攥在自己手裡了。



俄羅斯入侵克里米亞,是為了俄羅斯全局考慮,烏克蘭人並不反感,原本在前蘇聯時期,克里米亞就是俄羅斯聯邦,只是被赫魯曉夫頭腦一熱送給了烏克蘭,作為牢不可破的友誼象徵,但是從人口結構來看,俄羅斯族在烏克蘭佔據了主導地位,烏克蘭一大半都是俄羅斯人,雖不是同一國家,但是內心認同感很強,正是因為這些歷史原因,那些倒向西方的派別反而成為了烏克蘭人厭惡的對象。


軍事一點通


俄羅斯進入烏克蘭,俄羅斯軍隊受到烏克蘭人的歡迎的確不假。但是有一個情況,就是歡迎俄羅斯的基本上是烏克蘭的俄羅斯族。

由於歷史等眾多原因,無論在克里米亞,還是在烏克蘭東部地區,都是以俄羅斯族為主體的區域,這片區域脫烏入俄的傾向一直比較明顯。俄羅斯軍隊進入烏克蘭,該地的人歡迎俄羅斯也是自然的了。但是這個不能代表烏克蘭全國國民對於俄羅斯的態度。

烏克蘭東部地區和克里米亞一樣,歷史上都曾經是俄羅斯的土地,兩地原本就有大量的俄羅斯人。還有另一方面,俄羅斯一直以來有一個很歹毒的策略,就是移民。但凡俄羅斯曾經統治過的地方,都會遷移大量的俄羅斯人過去,蘇聯的時候也同樣如此。

因此,可以看到,俄羅斯人實際上遍佈亞歐大陸。不要說歐洲部分,哪怕是俄羅斯歷史上吞併的遠東地區,現在也有大量的俄羅斯人。而這一方面,蘇聯曾經的加盟共和國更甚,曾經的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除了俄羅斯以外,其他國家哪一個沒有俄羅斯人?最典型的如哈薩克斯坦,曾經遷入的俄羅斯人差一點在哈沙克斯坦佔據主體民族的位置。如果不是蘇聯解體,很多加盟共和國的第一大族群應該都已經是俄羅斯人了吧。

烏克蘭同樣是這個樣子,儘管烏克蘭東部地區原本就有很多俄羅斯人的活動,但是在蘇聯時代,蘇聯將俄羅斯人遷移到烏克蘭的舉動一直沒有停止。

所以,當烏克蘭出現危機的時候,烏克蘭東部包括克里米亞在內,肯定是支持俄羅斯的,他們更寧願回到統一的俄羅斯,當然,順便再帶走烏克蘭的國土。

現在,俄羅斯在要挾烏克蘭方面,也正是基於俄羅斯擁有著掌控烏克蘭國內眾多俄羅斯人的能力,所以俄羅斯在烏東問題上擁有更大的主動權。如果烏克蘭最終執意要和俄羅斯對著幹,那麼在俄羅斯的操縱下,烏東脫離烏克蘭就非常有可能了。


蘇綻


俄羅斯軍隊進入烏克蘭東部,民眾主動向俄羅斯軍隊舉旗歡迎,必然。首先,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是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蘇聯時期有交往。第二,烏克蘭分東西兩部分。西烏克蘭是親西方,是農業區,想過好日,不勞而獲,緊跟西方,代表是尤先科,搞街頭政治上位當總統,倒向西方,西方不兌現承諾。他們跟隨西方擠壓俄羅斯,民眾反感。他們生命受威脅。第三,烏克蘭東部主要民族與俄羅斯族是同族。烏克蘭東部的民族以俄羅斯族為主,有與俄羅斯同民族的感情。第四,講俄羅斯的俄語。第五,烏克蘭東部是軍港,工業區,經濟比較發達。西烏克蘭是農業,嚮往西方。執政者中立還好一點。倒向西方必然分裂。東部民眾必然歡迎俄羅斯的軍隊。克里米亞政府公投加入俄羅斯。盧甘斯克、頓聶茨克還在打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