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如何預習才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思維與策略


預習是小學生必備的學習能力之一,做好預習使孩子對本節課所學知識有了大體的瞭解,上課時對課程的重難點做到了心中有數,聽課時也有了側重點。不但可以增進孩子的興趣和自信心,也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數學課為例,講怎樣做好預習。


一、尋找知識的前後聯繫,加強練習,增強知識儲備。所有學科知識都是前後聯繫環環相扣,在預習一課時,在瞭解了本節課內容之後,要對本節課的知識基礎做到心中有數。瞭解了知識的前後聯繫後,對已學過的知識點加強練習,為新知的學習打下基礎。但是這個工作必須家長和孩子一起合作進行,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梳理,讓孩子掌握梳理知識的方法,為以後的複習鞏固打下基礎。

二、讓孩子瀏覽新課內容。有主題圖的課讓孩子按照一定的順序認真看圖,找出其中的數學信息 , 並結合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再嘗試解答。對於不理解的內容勾畫並記錄下來,不要求家長進行講解 ,不防給孩子留個懸念 ,激發孩子的求知慾。第二天聽課時以此為重點,認真聽講,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孩子也有了滿足感,對學習會更有興趣。

三、對於孩子自己能看懂、讀懂的問題可以完成相應的練習題,加以鞏固。


小數老師


預習是一個很重要的習慣,有許多大人都不見得掌握。

首先我們要知道預習的目的。一般而言一堂課45分鐘,讓學生注意力一直都集中是不現實的,預習就是讓孩子提前瞭解一節課的內容,合理分配時間。另外每個孩子的理解能力不一樣,那麼預習,可以提前知道知識的重難點,有利於孩子合理分配學習時間和精力。

其次預習不要過預習。不是說孩子把一節課預習到什麼都掌握了最好,這樣他上課基本上就是浪費時間,這也不利於將來的學習,進入大學,可能一學期十幾門課程,這時過去的過預習的缺點就很明顯了。

最後預習一定是預習清楚。遇到一些不懂得字詞要查清楚,重要的或不懂得要標識清楚,便於課堂聽講。


一起過註冊消防工程師


首先要弄清楚預習的目的是什麼?至少是兩點:一是熟悉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二是要找到哪個或是哪些是需要在課堂上請教老師的問題(找到痛點)。

所以有效的預習就是達到以上兩個目的:多讀幾遍熟悉內容;弄清楚不會或是理解不透徹的問題,做好記錄,準備課堂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