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右玉縣情

右玉縣位於晉西北邊陲,隸屬於山西省朔州市,北與西北以古長城為界,與內蒙古的涼城、和林格爾縣毗鄰,東連大同市左雲縣,南與山陰縣、平魯區接壤。

右玉縣四周環山,南高北低,蒼頭河縱貫南北,東西寬45.7公里,南北長67.7公里,轄一個省級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4鎮6鄉1個風景名勝區,288個行政村,總面積1969平方公里,總人口11.5萬(2017年末總人口)。

右玉縣旅遊資源豐富,有殺虎口風景名勝區、右玉精神展覽館、蒼頭河溼地公園等旅遊景點,先後獲得“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中國魅力小城”、“最值得向全世界推薦的旅遊縣”、“聯合國最佳宜居縣”、第一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等榮譽稱號。

中文名稱:右玉縣

所屬地區:山西省朔州市

下轄地區:一個省級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4個鎮、6個鄉、1個風景名勝區

政府駐地:新城鎮

郵政區碼:037200

面積:1969平方公里

電話區號:0349

方言:晉語

地理位置:山西省西北部

人口:11.5萬(2017年末總人口)

行政代碼:140623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晉F

著名景點:古長城、殺虎口、寶寧寺、蒼頭河

1 建制沿革

右玉縣,古稱善無縣。右玉縣自古為中國北方要塞,這裡自春秋以前一直為北方少數民族所佔領。

據《山西概況》記載,秦置善無縣,屬雁門郡治。

西漢沿用秦制,東漢雁門郡南徙後,為定襄郡治。

漢末郡縣俱廢,北魏復設置善無縣,後廢。

唐以後為雲中縣址。

明洪武25年置定邊衛,永樂七年(公元1409年)將邊外玉林衛併入右衛,改稱右玉林衛,屬大同府。

清初名右玉衛。

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旋升為縣稱右玉縣,歸朔平府,府治設右玉。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府留縣,歸雁北道。

建國初,屬察哈爾省,仍屬雁北區。

1958年與左雲縣合併稱左雲縣。

1961年復縣。

1972年將縣址由右衛城遷梁家油坊。

2001年後,梁家油坊鎮更名為新城鎮,右玉城鎮、殺虎口鄉、高牆框鄉合併為右衛鎮,威遠堡鎮、威坪堡鄉合併為威遠鎮,元堡子鄉更名為元堡子鎮,歐家村鄉併入牛心堡鄉,破虎堡鄉併入李達窯鄉,西碾頭鄉併入高家堡鄉,撤殺虎口鄉組建殺虎口風景名勝區。區劃調整後,全縣轄4鎮6鄉1個風景名勝區,縣政府駐新城鎮。

2 位置境域

右玉縣位於山西省的西北端,為古北方要塞。

尤以古關殺虎口為“咽喉之地”。北部以外長城與內蒙古和林格爾縣、涼城縣為鄰,西與平魯區接壤,南與山陰縣毗鄰,東臨左雲縣。東距大同市80公里,南距朔州市110公里,北距呼和浩特市150公里。全縣南北長67.7公里,東西寬45.7公里,總土地面積1969平方公里。

3 行政區劃

右玉縣轄4鎮6鄉1個風景名勝區:新城鎮、右衛鎮、威遠鎮、元堡子鎮、李達窯鄉、高家堡鄉、牛心堡鄉、白頭裡鄉、楊千河鄉、丁家窯鄉、殺虎口風景名勝區。

4 地形地貌

境內四周環山,南高北低。南部是洪濤山脈,北部和西部是陰山山脈的延伸部分。主要山峰有紅家山、曹家山、雷公山、樺林山、賀蘭山、牛心山、老龍山、馬頭山等。全縣平均海拔1400米,最高點紅家山臺頂海拔1969.3米,最低處殺虎口(蒼頭河出境處)海拔1230米,高低相差739.3米,構成了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的地貌特徵。在起伏的丘陵山地間,插入一條條形斷陷盆地。東西兩側均為土石山地,南北部為黃土連綿的丘陵,形成垣、梁、峁為代表的黃土地貌。

水文特徵

縣域河流分屬黃河、海河兩大水系,屬黃河水系的主要為蒼頭河,屬海河水系的主要為源子河。蒼頭河縱貫全縣南北,幹流全長74.5公里,有支流179條,流域面積1693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86%。

氣候特點

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嚴寒少雪而漫長;春季乾燥多風,氣溫回升快;夏季溫涼適宜,雨量集中;秋季降溫迅速,氣溫嚴寒。年平均氣溫4.2℃,降水量410毫米,太陽輻射強,光照時間長,溫度日較差大,無霜期短。

5 礦產資源

境內主要有煤、硅線石、硅石、石灰石、粘土、鐵礦石、黃金、雲母、沸石、石墨等,其中煤炭面積165平方公里,儲量達34億噸。煤炭產業開始由單純的採掘向精深加工邁進。

6 經濟概況

右玉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右玉精神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省委“一個指引、兩手硬”的思路要求和市委“大力學習弘揚右玉精神、堅定不移推動轉型發展”的工作主題,圍繞提升綠水青山品質、共享金山銀山成果的主題主線,大力傳承弘揚右玉精神,深入實施脫貧攻堅、旅遊興縣兩大戰略,加快建設環境好產業優人民富的美麗右玉,全力打造踐行 “兩山”理論示範區和推動綠色發展先行區。

1、堅持穩中求進,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

2017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7.19億元,同比增長9.1%,高於全市增幅1.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高於全市增幅2.3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2%,高於全市增幅7.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87億元,同比增長7.2%;財政總收入達到9.55億元,同比增長51.6%,創歷史最好水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億元,同比增長28.3%;全縣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2717元、7161元,同比增長7.5%、8.7%。各項主要指標完成均好於上年、好於預期。

2、堅持精準要求,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右玉縣是山西省36個國定貧困縣之一,也是朔州市唯一的國定貧困縣。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右玉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精準扶貧的重要論述精神和省市部署要求,把脫貧攻堅作為弘揚右玉精神的主戰場,團結帶領幹部群眾艱苦創業、苦幹實幹,脫貧攻堅取得顯著成效,實現在一個戰場打贏綠色發展和脫貧攻堅兩場戰役。2017年底,全縣貧困發生率降低至0.5%以下,完成7778戶、15918口人的減貧任務,實現126個貧困村的退出,各項指標均達到貧困縣退出標準。2018年6月份,接受了國務院第三方評估檢查,8月8日省政府批准右玉縣退出貧困縣,成為全省第一批退出的國定貧困縣。

3、推動綠色發展,縣域經濟增添新動力

大力發展生態工業

良好的生態,吸引了京能、國電等大集團、大企業來右投資興業,全縣形成以煤電循環經濟、清潔能源、材料化工、高新技術、農畜產品加工等為主的工業經濟。特別是依託右玉豐富的風能、光能優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目前全縣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100萬千瓦,成為山西省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

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右玉縣依託全國小雜糧基地縣的優勢,做大做強雜糧產業,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堅持林業發展和脫貧攻堅相統一,加快發展沙棘等經濟林,全縣沙棘面積達26萬畝,成為全國重要的沙棘產業基地。在認真論證考察的基礎上,確定把中藥材作為脫貧主導產業,推廣種植板藍根、苦參等中藥材4.4萬畝。

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

右玉縣立足山西省唯一的半農半牧縣的優勢以及實施國家草牧業試驗試點、草原生態獎補等政策機遇,以規模化、集約化為方向,發展壯大生態畜牧業,目前全縣羊的飼養量達到75萬隻,右玉羊肉成為山西省唯一的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的畜產品。

大力發展綠色農副產品加工業

堅持“企業+基地+農戶”發展模式,不斷髮展壯大沙棘、苦蕎、小雜糧、肉羊等綠色農副產品加工業,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增收致富。右玉梁威生態產業園入園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13家,基本實現本地大宗農副產品就地轉化增值,右玉成為山西省重要的綠色農副產品加工基地。

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不斷改善的自然生態環境,為右玉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業提供了“美麗”資本。2017年4月20日,省政府第148次常務會議決定在右玉設立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標誌著我省第一家以生態文化旅遊業為發展方向的省級開發區正式獲批。按照殺虎口一右衛文化創意園、環縣城生態產業園、蒼頭河溼地體驗帶三大功能區佈局,著力構建以生態文化旅遊業為核心的綠色產業體系,變生態資本為經濟資本,化生態優勢為經濟優勢。

7 交通區位

右玉區位優勢突出,交通網絡發達。地處晉蒙兩省“三市五縣”交匯處,毗鄰蒙晉冀長城金三角經濟合作區,是晉蒙經濟文化匯通的重要通道,地理區位優勢明顯。境內109國道、241國道、大呼高速、準池鐵路縱橫貫穿全境,山西西縱高速右玉至平魯段2018年通車,縣城距離呼市白塔機場、大同雲岡機場只有一小時車程,已經形成北連呼和浩特、包頭,西跨鄂爾多斯,南接太原,東達大同、北京、天津的交通路網格局。

8 生態文化旅遊

綠——右玉的靈魂。右玉是一個沐浴“森林氧吧”的綠色海洋,全縣綠化率達54%,基本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化的生態防護體系,多色彩、精品化的生態景觀體系和多類別、特色化的生態產業體系。走進右玉,能夠洗去都市塵埃,讓人變得清新、自由、安靜,重新找回了心靈的“芳草地”,是一個給心靈“放假”的好地方。

文——右玉的氣質。右玉是一條感悟西口文化的歷史走廊,距出土文物考證,遠在舊石器時期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從戰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置雁門郡起,秦築長城,漢伐匈奴,北魏遷都,唐徵突厥,宋抗韃靼、瓦剌,清設朔平府,自古以來是草原文化和黃河文化交流、北方少數民族和中原漢民族融合的重要通道。

涼——右玉的神韻。右玉是一處暢享清涼世界的避暑天堂。每到夏季,與城市的“蒸浴”、“桑拿”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裡卻是一片不高於19℃的清涼世界,清風送爽,輕拂衣袖,尋一方靜寂的原野,覓一堤蔥鬱的綠蔭,愜意緩緩流淌於天地間,恬靜悠悠注入於心田中,是迴歸自然、放鬆身心中享受“慢生活”的絕佳勝地。

特——右玉的魅力。右玉是一片充滿勃勃生機的“風光”勝地,全縣平均海拔1400米,四周環山,地勢開闊,風能和光能十分充足,是全省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全縣二十多處風車巨陣,氣勢磅礴,恢弘大氣,形成了一道環全縣域的獨特亮麗風景線。矗立在風車下面,大風縈繞耳邊,心曠神怡,一種震撼的感覺撲面而來,能夠切身感受到“風光無限”的無窮魅力。

味——右玉的情趣。右玉是一座品味風味小吃的天然樂園。右玉羊肉享譽全國,肉嫩、味美、無羶味,獨具特色;右玉雜糧營養價值高,無公害、無汙染,是標準的綠色食品、健康食品;右玉沙棘顆粒飽滿,富含維生素,具有活血、怯瘀、養胃、健脾、利肺、抗炎生肌的藥理功效。這裡的小吃種類齊全,這裡的美食與眾不同,走進他們的手工作坊,石磨榨油、滷水豆腐、石磨推面……各色雜糧麵食,混合了多種民族風味的牛羊肉美食更是令人稱奇。這些看似原始落後,但絕對無工業汙染的工藝,定會讓您享受到返樸歸真的田園樂趣。

這就是右玉,美麗的田園風光,豐富的歷史遺存,厚重的人文積澱,樸實的鄉情民風,不事張揚,天成大雅,正以她最具張力的歷史影像,展示出魔幻般脫胎換骨的時代魅力……

南山森林公園

位於縣城之南、取“壽比南山”之意,面積6萬畝,園內針闊花混交,喬灌草結合,景區通道20公里,園區內亭、臺、壇、閣、花、灌、路、園,錯落有致,有公僕亭、知春亭等,建成了佔地面積38畝,蓄水量1.5萬立方米的玉林湖,湖內有假山池塘、瀑布橋樑,登上小船可瀏覽湖內景色。

綠化豐碑

綠化豐碑位於自然風光優美的南山森林公園內,始建於2007年,2012年5月進行了完善提升,是反映右玉精神的主題雕塑建築。豐碑通高20米,由主雕塑和基座兩部分組成。主雕塑由象徵四棵顏色不同的參天大樹緊緊地環抱在一起組合而成,四棵樹代表著特色分明的春夏秋冬,其每棵樹的根部都是“人”字形,象徵右玉幹部群眾近70年來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大自然進行頑強抗爭的精神。基座的正面鐫刻著習近平總書記對右玉精神作出的重要批示;背面雕刻的是反映右玉人民近七十年來植樹造林,建設美麗家園的《右玉綠化賦》;西側雕刻著為右玉綠化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綠化功臣名錄;東側寓意後人傾情抒寫綠色篇章,永續傳承右玉精神。豐碑不僅是南山公園一處優美的人文景觀,而且也是開展生態文明和右玉精神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也為右玉幹部群眾傳承弘揚右玉精神,建設美好家園提供了持久動力。

右玉幹部學院

右玉幹部學院成立於2017年6月,位於右玉精神發源地——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地處晉蒙交界、西口古道南部。學院依山傍水、綠濤環繞、氣候涼爽、環境宜人,是中央黨校黨建教學聯繫點,新華社、《求是》雜誌等國家部委機關幹部教育培訓聯繫點,是山西省委組織部建設的兩所幹部學院之一,是山西省幹部教育培訓的主陣地。學院現佔地面積260畝,一期工程建築面積19000多平方米,包括教學樓、學術報告廳、學員公寓、教授公寓、學員餐廳、展覽館等,外設15個現場教學點和佔地1000多畝的植樹體驗教學基地,各種教學、科研、生活設施配套完善。目前,可同時滿足260多人的學習培訓需求,年培訓能力達10000人次。

一代雄關殺虎口

在綿延萬里的明長城的中部有一個關隘,那就是成就晉商的關口——一代雄關殺虎口。秦漢時稱參合口,隋唐名白狼關,宋遼時號啞狼關,明為殺胡口,清康熙皇帝為緩和民族矛盾,改“胡”為“虎”,殺虎口一直沿用至今。

殺虎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地內拱神京,外控大漠,實三晉之要衝,北門之扃鑰也”,“扼三關而控五原,自古倚為要塞”,千百年來,北方民族南進中原,中原民族北歸王庭,皆經此而往。是萬里茶道、兵驛之道、移民之道.....

作為一代雄關,聞名遐邇,已有兩千多年曆史。殺虎口地勢險要,東、西兩山之間形成一條3300米長的狹長走廊,自成天然關口。清《朔平府志》雲:“殺虎口乃直北之要衝也,扼三關而控五原,自古稱為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殺虎口又是歷史上的重要稅卡,作為中原與蒙古、新疆、俄國貿易的必經之路,清極盛時期,關稅日進“鬥金斗銀”。清末年解關稅還有13萬兩之多。明清時期,殺虎口還成為晉商的發源地和主通道。曾經盛極一時的“大盛魁”商號的發祥地就在這裡。另外,“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殺虎口。所謂“東有張家口,西有殺虎口”。作為古代的軍事要塞和邊貿重鎮,殺虎口有較高的知名度和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這裡雄偉壯觀的古長城,保存完整的殺虎堡,櫛比鱗次的烽火臺,蒼涼古樸的古戰場,全省罕見的古道敞路坡,工藝精湛的古樂樓等,似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殺虎口的大地上。這裡是名符其實的“西口”。“走西口”不僅承載著晉商商幫的光榮與夢想,成長與艱辛,更銘寫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謀生的血淚悲情。殺虎口是明清山西曆史的縮影,是中國近代金融貿易興衰的實證。

右玉縣博物館

位於右玉縣殺虎口風景名勝區,於2006年正式開館,館藏文物達1390件。博物館分為南、北兩個展廳,南廳為“殺虎口專題文化陳列館”,含軍事、商業和民俗三個部分,軍事部分展示了殺虎口作為中原北大門的戰略作用,以及在戰爭中湧現出來的麻家將等著名將領和他們的赫赫戰功;商業部分展示了明末清初殺虎口作為西口茶馬古道的經濟作用;民俗部分展示了當地老百姓日常生產、生活等情景。北廳為“右玉縣通史陳列館”,按時代順序展示了商代乳釘方格紋銅簋、明代鎏金菩薩像和魏晉時期的鮮卑族、遼金元時期的文物等,代表了當時先進的生產力和藝術水平,呈現了草原文化和漢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特色。

右玉精神展覽館

右玉精神展覽館位於右玉幹部學院西南角,2013年7月完成布展並投入使用。整個展廳面積1584.04平方米、展線周長360.52延米。展覽館以右玉黨員幹部踐行宗旨意識,恪守為民情懷,接力鑄就“右玉精神”為主線,集中展現了幹部群眾齊心協力抗擊風沙、播撒綠蔭、艱苦奮鬥的感人歷程。展廳共分四個部分,照片281幅,用圖文、聲、光、視頻、實物、展櫃、實影等多媒體畫面,多視角、多形式再現了右玉人民近70年植樹造林的真實情景,是一處學習研究、傳承弘揚右玉精神的重要陣地。

松濤園

松濤園距縣城5.3公里,總綠化面積達1萬多畝,是右玉幹部早期義務植樹基地之一,也是目前右玉環縣城生態旅遊圈上的重要一環。從70年代開始,按單位劃分任務,統一規劃,統一組織、統一行動,在賈家窯山西坡栽植楊樹、針葉樹等樹種3500多畝;進入80年代,對東部山樑溝壑綠化4000多畝;2000年以後,對賈家窯山周邊增綠擴綠,栽植新樹種30多萬株3000多畝。經過三個階段堅持不懈的努力,形成了如今滿目蒼翠、林海茫茫、清新宜人的綠色生態走廊。革命烈士紀念碑矗立在松濤園四季常青的松柏中,成為右玉縣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特別是每當山風掠過,松濤陣陣,猶如講述著無數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因此又被冠名為“松濤懷英”。

蒼頭河溼地公園

位於右玉縣右衛鎮高牆框村西一公里處。蒼頭河發源於平魯和右玉的交界帶,從南向北縱貫右玉全境,是右玉的母親河,在右玉境內全長75公里。解放前,這條河是一條河床遊蕩無常,水土流失嚴重,植被稀少的“害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右玉第一任縣委書記張榮懷在深入調研後,認識到“人要在右玉生存,樹就得在右玉紮根”,帶領縣委機關幹部到蒼頭河畔開始植樹,挖下了第一個樹坑,栽下了第一棵樹,為右玉帶來了第一抹綠,也拉開了右玉植樹造林、防風治沙的序幕,為此後歷屆縣委、縣政府接力不斷植樹造林跑出了第一棒。

經過多年的集中治理,蒼頭河沿岸栽植沙棘12萬畝,鎖住了風沙,保持了水土,呈現出“蒼河碧綠映照秀美山川,水草肥美養育遍地牛羊”的秀美景色。河道穩定後,沿河兩岸農民營造出了5萬多畝的高產灘灣地,成為全縣收入最穩定的基本農田,沿河村莊的老百姓,也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進入新世紀,縣委、縣政府因勢利導,充分依託蒼頭河沿岸良好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開發建立了蒼頭河溼地景區,成為遊客休閒避暑的絕佳去處。

玉龍馬文化產業園

由山西玉龍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由玉龍賽馬常態化項目和玉龍飛鷹低空觀光旅遊機場項目兩大部分構成。總投資2億元,其中:玉龍賽馬常態化項目投資1.25億元,玉龍飛鷹低空觀光旅遊機場投資0.75億元。項目年創收2000萬元,帶動就業210人,拉動旅遊10萬人次,帶動全縣旅遊相關消費收入6000萬元。

玉龍常態化賽馬項目佔地320畝,建築面積3.75萬平米。建設有三層看臺、15棟馬房、拍賣表演大廳及接待中心、展廳、辦公樓及公寓等,可容納4000名觀眾,每場賽事可面向海外直播。玉龍飛鷹低空觀光機場項目佔地130畝,建築面積1036㎡,由800m跑道、4000㎡停機坪、1000㎡停機庫、36㎡塔臺和公用工程構成。

右衛藝術糧倉

位於右玉縣右衛古城內,由廢止的城關糧站改建而成,佔地12畝,建築面積3600多平方米,各類大小房間130餘間,可為畫家、藝術家提供畫廊、展廳、工作室、觀景臺、陶藝製作間、咖啡酒吧、書店、畫材店、民俗博物館、多功能廳、音樂餐吧、陽光花房、檯球廳等場館。目前,右衛藝術糧倉已成為了一座充滿了懷舊與歷史氣息的藝術殿堂。造型各異、色彩豔麗的藝術作品,在這裡綻放光芒,吸引了眾多文藝愛好者的造訪。

9 風俗民情

民間藝術——右玉道情

道情由來已久,漢唐時即具雛形。在秦滅韓國後,張良為謀恢復韓國,曾借唱道情,雲遊四方,以訪志士。至唐、佛道並盛,道家以道教故事,運用道曲宣揚黃老思想。宋、金、元以來,隨著諸宮調的形成與發展,道情受到影響,一些志士不滿異族統治,常閉戶自居,作歌自詠,以唱道情為樂。當時,流行於秦晉兩省。由於方言不一,曲調上產生的流變,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流傳在晉北,則為晉北道情。至明清以來雁北以外二十餘縣均有道情。每逢年節,到處搭班演唱。

道情從道教藝術演變為民間藝術,豐富了藝術表演內容和藝術特色,逐漸脫離了宗教的羈絆。傳統劇目有《大劈棺》、《打經堂》、《打刀》、《打碗罐》、《老少換妻》、《摸牌》、《金鳳裙》等。後多移植梆子戲劇目。新中國成立後,亦上演現代戲,如《訂婚之前》、《三世仇》、《山村衛生員》等以及近年來精心編排反映右玉精神的道情現代戲《綠色夢》。為了配合形勢宣傳和調演,也演短小的曲藝說唱小節目。

道情劇目曲調別有風味。音樂優雅動聽,唱腔細膩柔和。文場有三絃、笛子、揚琴、低胡、二胡、笙等,武場有漁鼓、簡板、戰鼓、木魚、碰鈴、手鑼等。板式結構為流水、滾白、介板、二性、緊句、慢開頭等。微調錶現幽靜、悲哀、傷感情調,宮調錶現歡快、奔放、爽朗情調。曲牌有大救駕、鳳鸞和鳴、樂消遙、爬山虎等。在表演方面多受山西梆子的影響。

1956年8月,右玉道情劇團成立,編制47人,政府投資2萬元購買道具,劇團自負盈虧。1957年4月,道情劇團參加了山西省第二屆戲曲觀摩匯演大會。同年冬,在雁北首屆戲劇觀摩匯演中,演出《殺狗》。1959年,道情劇團帶劇目《合鳳裙》赴並參加全省戲曲匯演。1962 年,演員劉桂英在並錄製了《玉鳳配》中的唱段,唱片在全國發行。同時,錄製了道情音樂曲牌聯奏。1964年9月,道情劇團帶劇目《燈芯絨》、《劉四姐》參加了山西省戲曲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作曲家唐訶隨團採訪了道情音樂,後又派小樂隊學習道情演奏,改革了部分唱腔與過門。1968年5月,右玉道情劇團解散。兩年後又恢復。以後的十多年裡,右玉道情劇團多次參加省、地匯演,《出發之前》、《決裂》、《舊花承》、《殺狗》等劇目獲劇本獎。1983年,成立了右玉縣青年道情劇團,從此有了道情一團和二團( 青年團)之分。1985年1月,兩團同時參加了雁北地區新劇目創作調演。分別上演了《易水恨》《沙葉龍》,由山西省人民廣播電臺錄音。1986年3月,右玉縣青年道情劇團撤銷,原道情劇團進行整頓。2003年3月,縣委、縣政府重新組建了右玉縣道情劇團。新組建的右玉縣道情劇團,為保護、搶救和傳承道情這一古老劇種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06年,右玉道情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0 著名人物

右玉縣歷史悠久,人文昌盛。在這片古老文明的土地上,出現過不少名人志士。如北齊的高市貴,為驃騎大將軍,戰功顯赫,官至晉洲刺史。南北朝時期右玉籍名臣厙狄幹彪炳千秋。明代的孫祥、何廷魁以及麻貴、麻承訓、麻承宣、麻承宗父子均是見諸史書的將領,官職皆在總兵以上。尤其是麻貴更為出類拔萃,官至右都督,與李成梁併為名將,時人有東李西麻之稱。清代亦有文武進士5人,出任知縣、知府。民國年間左派作家、中國共產黨著名的地下黨領導人關露也是右玉人。此外,被譽為中國“裝甲兵之父”的中國第一個裝甲團的籌建者、騎兵名將、中國裝甲部隊的開拓者耿耀張,愛國將領王國相,著名醫學家劉治漢,著名學者、教授劉子威等都是右玉人中的佼佼者。

11 城市榮譽

全國治沙先進單位

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全國綠化模範縣

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全縣域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最值得向世界推薦的旅遊縣

中國低碳旅遊示範區

全國綠化先進集體

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縣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

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