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裡面的獨立團是怎樣的一個建制?

奇葩史說


《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屬於團級單位,隸屬於八路軍129師386旅。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

八路軍屬於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八路軍129師屬於國民革命軍戰鬥序列,八路軍129師386旅屬於過國民革命軍序列,但是八路軍129師386旅獨立團卻不屬於國民革命軍序列。

也就是說,李雲龍的獨立團其實是一個沒有正式編制的團長。

為什麼會這麼說?

在國共合作抗戰之時,紅軍被改編為國民革命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屬於國軍戰鬥序列,名義上接受國民政府的領導。(後來八路軍又被改編為18集團軍)


但是老蔣對八路軍非常忌憚,在給八路軍編制時只給了了三個師的編制,分別是115師、120師和129師。而每個師下面又只給了兩個旅的編制,每個旅下面又只有2個團。別入說129師下轄365旅和386旅,386旅下轄771團和772團。

也就是說,八路軍有國軍編制的就是3師6旅12團。

面對蔣介石的限制,我軍也有自己的解決辦法。既然老蔣只給12個團的編制,那我就自己給自己編制,至於你老蔣承認不承認都無所謂,反正軍餉裝備都是自己解決的。

李雲龍的獨立團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擴編出來的團級建制,包括丁偉的新1團,孔捷新2團都是如此。

不過,李雲龍這個獨立團倒是有點名不副實,雖然是獨立團,卻一點也不獨立。

正常情況下,獨立團應該越過旅,由師直接領導才對,但李雲龍的獨立團是掛在386旅下面的,和新1團新2團沒有什麼區別。(不過,在李雲龍手下,不管是什麼團都會變成獨立團)


不過,八路軍時期還真有名副其實的獨立團,那就是115師的獨立團,同樣也是沒有國軍編制的一個團級單位。115師獨立團的團長楊成武,在55授銜中被授予上將軍銜。


胡史亂翔


八路軍1937年接受國民政府改編時,全軍不過45000人,下轄三師六旅,番號一直給到團級的,這算是國民革命軍正式序列,比如戰鬥中犧牲的名將葉成煥,就是三八六旅772團團長,按照林彪、劉伯承、賀龍三個師長的元帥級,徐海東、陳賡等旅長的大將級推算一下,八路軍1937年剛剛改編時的團長,解放後的級別真是不低。

楊成武就是115師正式改編時的團長,解放後已然是上將了。不過隨著八路軍不斷擴軍,軍事幹部使用肯定達不到最初改編時的標準了,一般能達到開國少將的級別就算正常,所以《亮劍》裡李雲龍、丁偉和孔二愣子55年授少將是有講究的,因為他們不是八路軍首批團長。



怎麼區分呢,除了“77*”番號和最初的各師屬獨立團外,其它所有的團級建制都是新建的,什麼新一團新二團的,老蔣的軍政部一概不承認的,不撥糧餉不撥彈,估計開始國民黨方面也不知道這情況,百團大戰一打起來 ,老蔣確實有點暈比了,臥槽,神馬,100個團?40萬人?

打那以後,老蔣的抗戰就不那麼積極了。



但是,李雲龍的獨立團絕不是1937年改編時的三個師屬獨立團,129師直屬獨立團,明顯他的級別不夠,應該是三八六旅自己後建的獨立團,這還是國民政府軍政部不承認的武裝,不過呢,也管不了。

《新亮劍》不知道多少人看了,李雲龍從西路軍突圍出來,剛組建八路軍時只給安排了個副團職,之後隊伍壯大了,幹部不夠用了,才把有能力的再放出去做主官,長征到陝北,確實是官多兵少了。

當時八路軍的獨立團和新建團級建制,按三三制的原則,最多也就千把號人,八路軍的連達不到日軍中隊的規模,八九十人,百十來人,都是有的。“劉老莊82烈士"就是一個稍有損失的正規連 ,百人都沒到。


度度狼gg


附:八路軍建制及將帥圖,供大家討論時參考。



圖中可見,王近山將軍當年是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陳賡)772團的副團長,屬於抗戰時期國共合作之國民革命軍八路軍建制團副團長。而《亮劍》中李雲龍的團是建制外的擴編團,如獨立團、新X團等。

蔣介石在國共談判時只給延安一個軍(集團)、三個師、六個旅、十二個團的編制(番號),定為丙級部隊。但軍餉定為乙級。

隨著抗戰發展,八路軍由最初4萬人發展到30萬人、100萬人以上,各旅、各軍分區都擴編了許多團級戰鬥單位,靠軍民大生產自己解決後勤給養。這些團就是“編外團”。

李雲龍由抗日時期的團長,到解放戰爭做到東北野戰軍師長、解放軍代軍長、南京軍校學員,1955年授少將,還是合理的。而真實生活中的王近山,是抗日戰爭時期的建制團團長,解放戰爭至抗美援朝時做到兵團副司令(正軍級以上),1955年授中將,也是合理。

但這兩人都是既能打仗的戰將,也是能犯錯誤的性格人。如果他們不犯或少犯錯誤,職務和軍銜應該更高些。

英雄前輩,風範永存!


東之水32552593


首長問:李雲龍,獨立團是什麼建制。

李雲龍:首長問這幹嘛,直接說,你需要多少人,我們獨立團,啥都缺就是不缺人。

首長答:那就先來一個師,要整編的。

李雲龍:首長,緩幾天行不,我要去打平安格勒戰役。我要領導二戰的轉折之戰啊。等幾天等幾天。🙄🙄



哈哈,來個段子先開個玩笑,活躍下氣氛,也是告訴各位一個道理,那就是抗日武裝編制標準本身就不固定

看亮劍電視劇裡面,影響最深的莫過與李雲龍因為秀琴被抓,團部被毀,趙家裕鄉親被屠殺集結部隊哪一段,以及之後的平安格勒戰役,還有那聞名全中國的“開炮,開炮,開炮”。這李雲龍,在當時,可謂掛團長頭銜的師長。看到這,我們就能明白,獨立團肯定有特殊性。


言歸正傳,回到問題本身,獨立團編制是否有標準,我的答案是,有,但是標準嗎?就見仁見智啦。。

在抗戰時期八路軍編制裡面,是有獨立團概念的。他們的定義是,不直接隸屬於師,由駐軍區域內的軍分區、司令直接指揮。

作戰任務主要為:擔負駐地及附近地區的守備任務。(這也就是為啥獨立團總在基地蹲守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一般部隊的編制為師、團、營、連、排、班、或者旅、團、營、連、排、班組成,另外師以及師級以上建制,比如軍、集團軍等戰役集群的編制不固定都是隨著戰鬥需要,而編組。

那麼相對應的,獨立團這種番號一般是給剛升級上來的地方部隊的。就是地方武裝升級成正規武裝過度使用。所以,這些部隊往往戰鬥力並不強,也基本都由軍區直接管理。是一種,根據任務需要對某部補充形成的非常規編制,其規模一般比同類建制單位大的多,也就可以理解李雲龍的團為何人數比師級單位還多啦。


抗戰時期,最出名的就是隸屬八路軍115師下屬的楊成武獨立團。(狼牙山五壯士,還有擊斃日本名將之星,阿部規秀的都是這個團)

因為當時國民黨給的正規番號不足,整個八路軍,只有3個師,12團的正規番號,而115師人數又多,完全不夠編。所以就單獨編了獨立團,由師部直接指揮。(題外話,這也是老 蔣為啦少給補給,摳門到家啊)

一般師部直屬的獨立部隊,最大作用就是建立抗日根據地,看看李雲龍,貌似也做得這個事情。

在這裡我們要澄清一個事實,那就是,亮劍電視劇裡面李雲龍所在的八路軍386旅獨立團是不存在的。

以下為386旅編制及主要指揮官

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參謀長李聚奎、政訓處主任王新亭

771團,團長徐深吉、副團長韓東山、參謀長黃新友、政訓處主任黃振棠;

772團,團長葉成煥、副團長王近山、參謀長孫繼先、政訓處主任謝富治;

根據推測,和性格比較,我們的李雲龍,李大團長,原型應該是是772團的王近山中將。

獨立團的特殊建制,是八路軍突破國民黨的軍隊限制而選擇建立的。他有一定特殊性,與正規團級單位不一樣,在國民黨的政府裡沒有備案,所以領不到軍餉和補充。 (我們可以理解為黑戶)

因為以上原因,大多數獨立團的武器裝備都很差,戰士們的主要武器就是大刀,漢陽造步槍都只有3,4個共用。重武器更是一樣都沒有,都是繳獲的才有。

所以我們就能夠理解,李雲龍團長對於繳獲物資的渴望,還有強取豪奪的興趣,從哪裡來的啦,那是真窮怕啦😄

我是阿斗,我喜歡看亮劍!


阿斗不傻


八路軍改編時,X路軍是集團軍級編制(老蔣給的級別都高死人,比如龐炳勳號稱是一個集團軍級的第三軍團,實際只有一個40軍。整個軍團實際作戰兵力總計才5個團),但八路軍下只有三個丙類師,每師兩旅四團加一個師部直屬團,全編4.5萬。

所以八路軍撒入敵後之後迅速擴編。比如在八路軍總部下設置縱隊、軍區,在各師和軍區下設新編旅、軍分區、支隊。各旅和軍分區下設新編團,獨立團。各團下再設置縣大隊,區小隊這些游擊隊,地方武裝。

而獨立團又分正規軍的直屬部隊,軍區/軍分區下的獨立團,兩者差距很大。團也有大團和標準團、基幹團、小團之分。

大團兵力充足,有三四千。標準團也就是兩千左右。基幹團一千來號人。小團只五六百。比如李雲龍那獨立團顯然是386旅自己編的,最初是基幹團,千來號人,分兵擴大到四五千的大團。加上地方部隊就有一萬多。


四川達州


圖為影視劇《亮劍》的劇照,中間就是團長李雲龍


獨立團並不是亮劍裡面獨有的虛幻的編制,而是真實存在的,而八路軍歷史上就有一個。正常情況下應該是軍師旅團營連排班逐一向下管理,而班則是最小的作戰單位。那麼獨立團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是無奈之舉。


圖為真實的115師獨立團,前面拿望遠鏡的就是團長楊成武


當時國共合作工農紅軍改編的時候蔣介石僅僅給了三個師的編制,分為115師,120師以及129師。就這樣給的還是丙種師的待遇,我們都知道正常情況下每個師應該下割三個旅,丙種師老蔣只給了兩個旅的編制,每個旅下面也僅僅只有兩個團,這樣115師總人數正規編制大約只有1.1萬人左右,多出來的人怎麼辦?


只能以獨立團的名義存在,是沒有備案的。也就是說沒有餉銀沒有裝備補給的黑戶,所以獨立團的裝備一般都是非常差勁。由於獨立團是獨立編制,所以是其直屬最高指揮部直接下達命令,也就是師部,這也是為什麼《亮劍》裡面總是說師部來電的原因。


圖為亮劍劇照,這種火力配置在獨立團裡面幾乎沒有


《亮劍》裡面的獨立團雖說重火力基本上都是邊區造手榴彈,但是裝備好歹齊全,步槍還是清一色的,這就和歷史上真實的獨立團不符合了,不過考慮到影視作品也有誇張的部分在裡面,更何況根腳交代的也比較清楚,獨立團每次打仗繳獲的物資都是自己的,以戰養戰似乎還說得過去。

軍情繫悟空問答簽約作者,各位讀者大大點波訂閱關注吖~


軍情解析


我來分三個部分回答下這個問題:“紅軍整編為八路軍過程”,“為什麼是4.5萬人編制”,“八路軍擴編出來的“獨立團””!

要說清獨立團的事,先要說下紅軍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事。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後,1937年2月,共產黨在堅持“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五項要求下,自願實行四項保證:停止武力推翻國民黨政府的方針;蘇維埃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

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特區實行徹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1937年8月13日,日軍發動入侵上海的“八一三事變”,宣傳三個月滅亡中國。在此危難時刻,蔣介石才被迫同意將在陝北的中央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委發佈命令,中央紅軍改編為八路軍,任命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指揮,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同年10月,南方十五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任命葉挺為軍長,項英為副軍長。

(1937年9月,國民政府又將“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改稱“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但是,除了國民政府軍委會正式命令稱我軍為“第十八集團軍”外,習慣上一律還是稱“八路軍”。)

在蔣介石政府批准的八路軍編制中,全軍人數共計四萬六千人,3個師,6個旅,12個團!三個師為:第一一五師(1.15萬)、第一二零師(1.4萬人)、第一二九師(1.3萬餘人)。每師又下轄兩個旅,每旅下轄兩個團,每師定員為15000人。

再說下八路軍編制人數的事,為什麼最後定員4.5萬人。

其實,最初,蔣介石想只給兩個師,8個團,3萬人編制。而我黨要求是四個軍(四個軍的軍長是林彪、賀龍、劉伯承、徐向前)、十二個師、三十六個旅。按照一個是1萬人算,這起碼12萬人的編制。

由於雙方要求差距較大,我黨又提出新的方案:組建四個師,十二個旅,二十四個團,共計七萬人。四個師的師長仍是林彪、賀龍、劉伯承、徐向前。(軍長變師長了,降了一級)這算是我黨底牌了。

但是,蔣介石就是堅持只給兩個師的編制,還不同意設總指揮部,師級單位聽命於“國民政府軍委會領導”或歸“西安行營領導”。蔣介石之所以這麼堅持,是因為戴笠給了情報,紅軍就剩下3萬餘人。

對於此事,毛澤東同志說,“只要蔣介石同意改編紅軍,就是我們的一大勝利。”

終於,在1937年3月8日,雙方達成“三八協議”:

紅軍改為國民革命軍,取消紅軍名義,服從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及蔣介石統一指揮。其編制人員給養及補充,按國軍同等待遇。紅軍中最精壯者改編為三個國防師,計六個旅十二個團及其直屬工、炮、通信、輜重等四萬五千人。在三個國防師上設總指揮部。

也是因此,八路軍最終定員為

三個丙種師編制,4.5萬人。也是因為軍隊級別降了,很多紅軍指戰員都降級了。許多高級將領甚至“官降三級”:方面軍總指揮當師長,軍團長當旅長,軍長當團長。

(注:國軍甲種師為3旅9團,乙種師為3旅6團,丙種師為2旅4團。)

但是,紅軍當時有7萬餘人,4.5萬人的編制不夠用。八路軍只能自己擴編部隊了。

最初,八路軍想將紅軍地方部隊改編為陝甘寧特區的保安隊和民團,這樣又能安置1萬餘人。可是蔣介石不同意。

於是,八路軍就給每個師又加了幾個“師直屬團”:一一五師為獨立團,一二〇師和一二九師為教導團。這三個團,不在國民政府給的八路軍編制內。因此,沒有軍餉,也不被國民黨政府承認。

115師獨立團團長楊成武上將曾回憶:1937年8月底,他率剛改編的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東渡黃河時,被國民黨檢查站攔住了。國民黨以八路軍編制序列裡沒有一一五師獨立團為由,不讓過河。於是,楊成武找到686團團長李天佑,把獨立團的人全部編入686團,才過了河。

所以,獨立團,教導團,新一團,新二團等等,都是八路軍自己擴編出來的團。不在國軍編制內。等到百團大戰時,八路軍已經擴編為上百個團。這些團,人數不固定。少則不足千人,多則七八千人。

除了這些擴編團,八路軍還整編地方抗日武裝為“抗日縱隊”。並且,還將師的直屬部隊:騎兵營、炮兵營、工兵營、輜重營、特務營等,都擴編到團級單位。也是因此,到抗戰結束,八路軍能有百萬人規模。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八路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後改叫“第十八集團軍”)的時候,老蔣給了一個軍(集團)、三個師、六個旅、十二個團的編制(番號),定為丙級部隊。但軍餉定為乙級。

這些軍隊名義上就是國民革命軍系統的,他們有番號,有政府編制。

一開始八路軍也就4萬多人,很正常,老蔣給的編制就是4萬5千人,但八路軍後來有多少人?百團大戰的時候發展到近40萬!抗戰結束的時候更是有百萬大軍!!

3個師有百萬大軍,這哪是啥師級編制啊,這都大軍團了。

這些人自然是八路軍自己擴發展充的,老蔣自然不可能允許,這些人共軍認,老蔣的國防部可不認。

那怎麼辦?這些編外部隊只能稱呼什麼“獨立團”,什麼“新幾團”(《亮劍》裡也有新一團,新二團);還有什麼“縱隊”,“大隊”,什麼“教導旅”之類的了。

說實話,這種編制有些無奈,而且老蔣是不給錢的,只能自給自足。


國史拾遺


說到獨立團就要說說編制了!接受改編是有編制限制的,給了八路軍和四軍的編制番號,其他的沒有編制,總不能解散吧,就冠以其他稱號,往往有獨立兩個字,很多屬於直屬性質。


抗日戰爭中要發展擴大部隊,老蔣不給編制,沒有編制也沒有軍費,就要自謀出路,就像現在的差額事業單位,總部可能給你撥款一點,大部分你得自己去搞,就像亮劍裡面,李雲龍會過日子,很快把獨立團發展起來,一點不比有編制的差。當然除了自己發展,也給一些願意跟著乾的其他雜牌加上獨立兩字,慢慢再改造。

當時,不給編制就是怕八路發展壯大。不過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發一定八路的帽子,你就是八路軍了,從平型關廣告戰打響後,敵後很多百姓和雜牌,散兵遊勇紛紛投八路,很多就被編入獨立大隊,獨立團等!



江湖濁酒說史


八路軍是國民黨下屬編制,全稱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不過蔣介石為了防著共產黨做大,不願意給更多的編制。

李雲龍的獨立團呢?自己拉山頭,到處拼湊,最多的時候人數達到千人,趕得上一個師了。

這個就是共產黨在各地地拉山頭擴充隊伍,但是又得防著國名黨知道真正的實力的好辦法了。當然各地的非編制部隊都系要自負盈虧,這也導致了李雲龍打起仗來怎麼這麼像土匪的原因了。

比如後來彭德懷老總指揮的百團大戰,雖然有效的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還一舉暴露了共產黨軍隊的實力,以至於在廬山會議上遭到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