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是被“剩下”的那個?

假期剛過,牛哥就收到了一位粉絲的留言,看起來一副很急迫的樣子。她說:

“牛哥你好,我今年29歲,明年就要奔三了,還是單身狗一枚。沒錯,傳說中的剩女就是我了。每年回家都要被家人虐一遍,這次十一也不例外。最可怕的是,家人輪流吐槽完我之後,媽媽還給我下了‘最後通牒’,要是今年過節還是自己一個人,年夜飯就沒我的份了……其實我覺得自己條件還是挺好的,也相過幾次親,但不知道為什麼,就是遇不到合適的。像我這樣的情況,要怎麼快速擺脫剩女行列呢?

1.你以為你很優秀,可惜在男人眼裡並不是。

有一句話不知道大家聽過沒有。“二十幾歲的男人,喜歡年輕女人。三十幾歲的男人,喜歡年輕女人,四十幾歲的男人,還是喜歡年輕女人。”雖然並不能無視姐控的存在,但這句話也基本算是真實可信了。

對於男人來說,年輕就是最強有力的吸引。所以,當你已不再年輕,吸引力就理所當然比不過年輕女孩。

對於相對大齡的男女青年來說,相親是他們最主要的異性交往途徑了。但是相親和自由戀愛最大的不同在於,相親中很難碰到一見鍾情的情況,大多數人去相親都是帶有目的性的,是有條件的選擇。你希望找一個跟自己匹配的,對等的。但男人們卻並不這麼想。

你覺得自己受教育程度高,經濟條件優越,成熟知性,大方懂事……這些固然是你的優勢,但在你相親對象的眼裡,這都不是最重要的。

與你相比,他們更希望找一個受教育程度不高的,這樣有利於他們展示才學;他們更希望找一個經濟條件不太優越的,這樣更有利於建立依賴關係;他們更希望找一個沒那麼成熟懂事的,這樣他們更容易被對方需要。

大多數條件優越的男人,選擇相親對象的目的往往很單純:年輕,漂亮,基因好。

“反正我啥都有,你有沒有對我來說不重要。我要的是我沒有的,你擁有我沒有的,你才值得我愛。”

還有一個容易被許多人忽略的原因,跟小姑娘比起來,你更難以取悅,難以滿足。你的閱歷多,見識廣。對男人的期待,對幸福感的要求也就更高。同樣的一束花,男人送給你,你大概覺得稀鬆平常,沒什麼特別的感覺。但若是送給涉世不深的小姑娘,卻足夠她們開心好幾天。

你的年紀,確實已經使你的性吸引力處於劣勢。如果你是真心想要脫單,就請認清這個客觀事實,從自我陶醉中拔出腿來。除非,你能接受姐弟戀。

為什麼你是被“剩下”的那個?

2.降低標準,並不是解決辦法。

在哈姐看來,現在的剩女們,大致上分兩類:一類是“看上我的我不來電”,一類是“我看上的對我不來電”。

來不來電這個問題,我們還真沒有什麼辦法。因為這是基因的選擇,是費洛蒙的決定,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大部分女孩們也都清楚這點,所以她們最常見的解決方法就是:降低標準。

“看上我的我不來電,恐怕是因為我眼光太高了。既然我眼光高,那就降低點標準吧,找個不那麼優秀的吧。”

“我看上的對我不來電,可能是因為我還不夠優秀,但我也沒什麼辦法。那就降低點標準,找個不那麼優秀的吧。”

可姑娘們一定要明白,降低標準不過只是權宜之計。本來你愛吃牛肉,但由於吃不到牛肉,你只好被迫選擇雞肉。可你並不會因為只能吃雞肉而變得不愛牛肉。你潛意識裡的需求並不會因為現實困境而改變。

如果你降低標準,選擇妥協,就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妥協而來的婚姻,難免會出現許多問題。不管你有多著急,家裡逼得多緊,也不要不顧未來的幸福,盲目降低標準。

為什麼你是被“剩下”的那個?

3.男朋友不是不好找,而是你不好好找。

既然降低標準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什麼才是最適合大齡女青年的脫單辦法呢?

其實,一句話就可以概括:明確你的核心需求。

說得通俗點:缺什麼,補什麼

從前,我在一檔相親欄目中,聽到過一位35歲未婚女嘉賓的擇偶標準:

身高1米8、高顏值、高收入、有車有房、身體健康、無不良嗜好、愛我愛家愛工作、溫柔體貼又專一、會做家務廚藝好、不發脾氣不應酬、性格開朗會幽默、孝敬父母、孝敬我的父母,最好再懂點音樂或者體育運動……

我聽著她的敘述,心理卻默默地嘟囔:求求您,還是去看偶像劇吧,那裡啥都有。

這樣的男人誰不想要?可你真的能找到嗎?就算你找得到,他又憑什麼愛這個,已經在性吸引力上處於劣勢的你呢?

想要脫單,就奔著自己最需要的去找,缺什麼,補什麼。

如果你的經濟條件不怎麼樣,那麼有車有房,收入穩定的成功人士就是你的核心需要。

如果你的童年不太幸福,缺乏安全感,那麼感情專一,溫柔體貼的暖男就是你的核心需要。

如果你是個任性的小女人,那麼包容力強,情緒穩定的成熟男人就是你的核心需要。

如果你是個文藝女青年,高度追求精神生活,那麼同樣是具有文藝氣質,才華橫溢的浪漫紳士就是你的核心需要。

如果你生理需要強烈,或是個大齡處女。那麼身體倍兒棒,經驗豐富的老司機就是你的核心需要。

“把你最想要的一個特質和條件寫下來,並告訴自己。唯獨這點,不能讓步,其他都可以商量。當你嘗試這樣做了之後,你會發現,自己擇偶的眼界豁然開朗。如果再發現他身上的其他閃光點,便都是驚喜了。”——某閨密的經驗之談。

吃不到裡脊和外脊,總還有肋條和胸口可以吃啊,總之都是牛肉。

我們從小就應該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什麼都想要,就什麼都得不到。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逐漸把它拋到腦後了。

其實,“想要的太多”,就是你被剩下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