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養殖業抗生素濫用及治理

動物養殖業中,抗菌藥物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從發現之初即用於動物疾病的防治。但是,養殖業抗生素濫用會給人體和生態系統帶來不可逆轉的負向影響。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範柏乃教授等系統分析了養殖業抗生素濫用的現狀和危害,提出了構建一套健全有序的制度安排,斬斷濫用抗生素對人類健康的威脅鏈。

「參考」養殖業抗生素濫用及治理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

養殖業濫用抗生素會造成多方面危害。不僅會引起動物免疫機能下降,導致畜禽疾病繼發頻發,並使細菌產生極強的耐藥性,從而加大了動物疾病的防治難度。而且抗生素殘留難以降解,會導致大氣、土壤和水體被嚴重汙染,並通過食物鏈對整個生態系統產生毒害,嚴重破壞生態平衡。

最重要的,抗生素的使用對人體健康的危害最為嚴峻。長期食用抗生素殘留超標的畜禽產品會對人體健康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危害,不斷增加人體的耐藥性,人體生病後將不易得到治療甚至無藥可醫。

據報道,廣州市婦嬰醫院曾搶救過一名體重僅650g、25個孕周的早產兒,使用了頭孢一代到四代甚至“頂級抗生素”始終未見效果。細菌藥敏檢測顯示,該新生兒居然對7種抗生素均有耐藥性,這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孕婦食用的抗生素殘留超標的肉蛋禽類產品。在我國,耐藥性細菌每年奪走70萬人的生命,如果不限制抗生素的濫用,2050年將達每年100萬人,甚至超過癌症患者的死亡人數。

「參考」養殖業抗生素濫用及治理

養殖生產者的宣傳教育及技術培訓

通過網絡、電視、廣播、標語、宣傳手冊等方式,把相應的法規、監管標準、處罰措施等宣傳到各個養殖場所,使廣大農村養殖戶瞭解國家的有關政策,並提高其對濫用抗生素危害性的認識,引導養殖場開展健康生態養殖。

依託大專院校舉辦培訓班,向養殖戶(養殖場)普及養殖專業知識,大力推廣綠色畜產品生產技術。重點加強獸藥管理基礎知識培訓和普及動物疫病綜合防治技術,提高養殖戶對動物性食品安全生產的意識,使其自覺減少抗生素的濫用。

動物源性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溯源體系構建

在管理層面,應將“動物源性產品質量安全全程溯源體系”納入食品藥品質量安全部門執法管理;

在技術層面,大力開展全程溯源體系的數據採集、傳輸、存儲和處理技術的深入研究,實現對動物源性產品的電子標識,對畜禽從出生、養殖、屠宰、運輸到消費各個環節進行一體化全程監控。

養殖的規模化、標準化

通過政策扶持、技術引導、示範帶動,以生豬、肉雞、奶牛、肉羊、水產為重點,在主產區試點的基礎上逐步擴大至全國,全面推進畜禽規模化養殖進程。

加強技術培訓指導,優化管理模式,爭取實現“六化”,即: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範化、防疫制度化、糞汙處理無害化和監管常態化。逐步改變目前過渡依賴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的局面。

全面實施執業獸醫資格制度與獸藥管理處方制度

需健全執業獸醫從業管理制度,提高從事經營性活動的獸醫人員業務水平,並加強執業獸醫隊伍的醫德建設。

在養殖和獸醫臨床中實行獸藥分類管理,將獸藥劃分為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對人和動物容易產生藥物殘留和耐藥性的抗生素,必須憑獸醫處方購買和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