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網絡警察」實施二次詐騙,市民遭遇連環詐騙

冒充“网络警察”实施二次诈骗,市民遭遇连环诈骗

通訊網絡詐騙案件層出不窮,一般受害人在被騙後急於追回被騙資金,犯罪分子正是抓住受害人心理特性,冒充“網絡警察”實施二次詐騙,迷惑性極強。

典型案例

張女士平時喜歡一個人在家上網購物、娛樂、社交,甚至工作都希望在網絡上解決。10月初,張女士在網上看到發兼職刷單賺錢的廣告之後心動了,便開始了刷單工作,一開始確實能得到相應的返利。之後假冒客服以完成三重任務能獲得1萬元佣金為由誘騙張女士,在刷了三單花了五萬元以後張女士並沒有得到相應的兩千五,而是落入了一個陷阱。

張女士詢問後,假冒客服解釋三重任務,每一種任務裡面都有三單要刷完九單任務才能夠領取整個的佣金,張女士心裡一算為了得到1萬元佣金自己還得繼續刷六單,也就是還得花10萬。假冒客服見張女士猶豫便嚇唬說如果不繼續刷單,那麼不但佣金拿不到前期投入的股份和錢,本金也無法兌換,張女士無奈又投入10萬繼續刷單,結果15萬元打了水漂。

冒充“网络警察”实施二次诈骗,市民遭遇连环诈骗

可接下來張女士並沒有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而是在百度網站去搜索網上兼職刷單被騙的解決方式。結果張女士在網上遭遇假冒警察,假冒警察聽了以後表示已經幫張女士立案,不過要求其提供刷單的賬號,銀行卡號以及密碼。等張女士將這些信息提供給對方後,卡上的24萬元即刻被轉走,十來天遭遇網絡連環騙的張女士損失慘重。

案件分析

1

1、作案時間:無固定作案時間,可全天候作案。

2

2、作案目標:已遭遇網絡詐騙,且防範意識薄弱、急於通過網絡渠道找回被騙資金的群眾。

3

3、作案人員:大多數為團伙協作作案,團伙分工明確,且團伙成員均對網絡詐騙手段較為熟悉,可熟練使用網絡平臺,熟練銀行、支付寶等轉賬流程。

4

4、作案方式:通過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發佈“網絡警察”相關信息,聲稱可快速凍結資金,幫助受害人追回被騙資金。在受害人通過搜索引擎,與其聯繫時,詢問受害人被騙經過,向受害人索要銀行轉賬流水賬單、聊天截圖等,以獲取受害人信任。後利用其身份偽裝及受害人急於追回資金心理,謊稱被騙錢款已被凍結,以需解凍或保證金、信用額度等為由,要求受害人轉賬匯款。或直接要求受害人根據其指令,對銀行卡或支付寶進行操作,以此轉走受害人錢款。

警方提示

1、互聯網上的網警均是騙子,按照處理電信詐騙案件流程,任何警種接到被電信詐騙報案警情,均會要求受害人第一時間撥打110,第一時間進行止付。凡是稱將錢打入安全賬號、要求網上填寫個人信息的網警均是冒充警察的騙子。

2、電信詐騙的受害人請注意保存被詐騙的各項證據,如騙子的微信號、QQ號、電話號碼、短信、各平臺的聊天記錄、轉賬憑證等。

3、發現受騙後,應第一時間撥打110,準確提供相關信息,配合警方、銀行採取應對措施,儘可能減少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