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加快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羣建設丨都市圈帶動機場羣

隨著我國城市群、都市圈的加快發展,機場群也在加速打造之中。

11月5日,民航局與廣東省政府簽署《關於推進廣東民航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下稱《協議》)。《協議》明確,要加快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建設。加強頂層設計,民航局積極支持並協助廣東省高質量、高標準編制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發展規劃,推動與港澳共同打造整體統一、資源共享、分工明確、功能完善、發展聯動的機場群。

珠三角是我國航空最繁忙的區域。2017年,廣州、深圳、珠海、惠州等幾個機場吞吐量之和突破了1.2億人次,如果加上鄰近的港澳,則突破了2億人次。

珠三角地區擁有世界上密集度較高的工業基地和巨大的貨源生成量,是目前國內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發達的區域經濟和便利的貿易口岸條件是粵港澳機場群航空客貨運輸持續發展的基礎。

《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廣東將重點打造“5+4”骨幹機場:即珠三角地區打造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珠三角新幹線機場、珠海金灣機場、惠州平潭機場等5大機場,粵東西北打造揭陽潮汕機場、湛江機場、梅縣機場、韶關機場等4個機場。

民航資深專家李曉津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珠三角、長三角等地,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人口最為稠密的區域,空域也最為繁忙。在未來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過程中,隨著經濟發展人口增多,空域資源緊張的局面將加劇。在這種情況下,機場群之間的各個機場加強合作,實現合理分工和差異化經營很關鍵。

《協議》明確,要整合優化機場資源,實現協同發展。加強廣東省機場資源整合,進一步明確廣州白雲、深圳寶安、珠海、惠州等機場的功能定位,形成定位清晰、協調互補的協同發展格局;進一步深化粵港澳民航合作,推進廣東與香港、澳門在機場及配套設施、機場運營管理、航空物流、通用航空、航空維修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實現互聯互通。

其中,要著力提升廣州、深圳機場國際航空樞紐競爭力。進一步完善廣州白雲機場基礎設施,加快推進白雲機場三期擴建項目前期工作和貨運樞紐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國際中轉功能,並著力構建以機場為核心的城市綜合交通樞紐;積極拓展廣州白雲機場航線網絡覆蓋,打造通達歐美、大洋洲、非洲及南美地區的國際運輸通道,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國際中轉航線網絡格局。

作為中國三大航空樞紐之一,2017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達6584萬人次,同比增長10.2%,增速在國內六大機場中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13。貨郵吞吐量達到178萬噸,增長7.8%。

今年4月底,廣州白雲國際機場T2航站樓投入使用,這是國內最大的單體航站樓。自此,廣州白雲機場二期擴建所涉及的二號航站樓、綜合交通中心、第三跑道、AOC信息大樓、110伏變電站、北站坪、地鐵及城軌等七大工程全部完工。T2航站樓投產後,廣州與國內、東南亞主要城市形成“4小時航空交通圈”,與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時航空交通圈”。

“十三五”期內還要開始啟動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目前,包括建設第四、第五跑道和三號航站樓的白雲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已開展預可研工作。三期擴建的第四、第五跑道和第三航站樓建成投產後,隨著空域改革加快推進,白雲機場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1億人次,將成為全球重要的航空綜合樞紐之一。

同時,《協議》明確,將增強深圳寶安機場國際航空樞紐功能,支持寶安機場新開和加密國際航線,支持寶安機場積極拓展以面向亞太、連接歐美地區為重點的國際航線網絡,並進一步完善國內中長距離幹線網絡。

此外,《協議》提出,要大力支持廣東通用航空和臨空經濟發展。廣東省在新建、改擴建干支線機場中統籌設置通用航空功能區域,選擇有條件的地區開展FBO建設試點,在廣州、佛山、東莞、江門、肇慶等地佈局一批通用機場;加快推進廣州、深圳臨空經濟示範區發展和珠海航空產業園建設,培育和建設一批特色臨空產業基地和航空小鎮,積極支持臨空經濟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