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关于用户调查那些靠谱


产品:关于用户调查那些靠谱/不靠谱的案例


1、问卷调查

1982年,为了应对百事可乐的挑战,可口可乐公司计划调整口味试试。

但是这件事太大了,管理层不敢拍脑袋,于是他们做了2000份问卷调查。

问卷里调查了用户是否愿意试试新的饮料口味,如果可口可乐变得更加的柔和,你会买账么?

结果88%的人选择会去尝试新口味。

1985年,大量的新口味可口可乐投放市场。但是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几乎全美国人都抵制新口味,每天有1500个电话和成袋的信件投诉到公司,想要回到原来的口味。

管理层很纳闷哈,不是说好会尝试的么?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呢。

于是他们又做了一份问卷调查,不过这次结果反过来了,超过60%的人拒绝新口味,想要回到原来的口味。

你看,其实用户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有真正面对了,才会出现真正的“需求”。

所以,想要设计一份好的问卷调查,需要尽可能的还原样本,并尽可能的用客观无引导的问题来进行。

问卷调查,是一次沟通的过程,想要获得价值信息,就得设置谈话对象,谈话内容,谈话的场景。

谈话的对象,必须要同等比例匹配,而且数据要足够大。原来的用户是男女1:2,城市乡村1:2,老人和小孩1:2,那么你的样本也要如此,而且选一家三口肯定不可取,数据要大。

谈话的内容,首先必须要客观不引导,比如要明确定义到可识别,“经常”“如果”“是否”等等这些词,都不够客观,容易产生沟通偏离。

谈话的场景,也就是背景,不能先前置结果,也不能引导结果,更不同更换逻辑本身,要用探寻的局限问题去获取答案。

当然就算设计的再完美,数据的误差依然存在的,所以需要用户的面对面访谈。

2、用户访谈

当年,Sony准备推出一款非常复古的音箱Boomboex,它复古的外观有黄色和黑色两个颜色。

公司准备下半年进行市场主推,但是不确定主推那个颜色好。于是产品经理经过仔细筛选,选了一组潜在的消费者,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

这次会议做了很多的深入调查,而且着重的在颜色上听取了用户的意见,他们一致的认为应该推出黄色。

会议以后,产品经理为了对这些参与调查的人表示感谢,表示他们可以在黄色和黑色中选择一个作为回报。

结果每个人拿走的都是黑色的音箱。

用户访谈,是比问卷调查更加深入的沟通过程,但是你依然无法确定用户想要的是什么。

钻头和墙洞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你以为人家要的是一个钻头,其实人家想要在墙上出现一个洞,如果你在问为什么,人家说想要挂一幅画,其实现在有适合墙壁的强力挂钩比洞更好。

用户想要的,用户真的需求的,完全是不一样的,福特用户访谈也做过,但是人家说想要一辆更快的马车而已,而不是更快的达到目的的。

你问一个人最喜欢干什么?大部分人说环球旅游,我也想啊,大家都想啊,但是真的有多少人能实现呢?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上班和下班的路上而已。

所以,对于用户访谈,要多问why,比如5W追问法。

或者,不要问,直接观察对方做了什么,这就是可用性测试。

3、可用性测试

一问一答未必出真相,毕竟说话的时候飘到哪里谁也控制不了。

有一句话叫什么来着,嘴里说着不要不要,身体还很诚实的么?!

多少份问卷调查和用户访谈,都不如用户实实在在的选择来的真相。

可用性测试,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测试:寻找一批典型用户,然后让他们使用产品,记录下一切产品使用过程+使用者的表情。

比如你开发了一个APP,想要知道设计的体验如何,于是可以找一群人使用他,然后记录下使用者的使用过程:页面的操作过程+同步使用者的表情。

当然,这里非常重要的是典型用户寻找,你开发一个极客产品,却找小朋友来试用,那肯定就不对味了。

所以最好找使用过你上个版本的用户,或者使用过你竞争对手产品的用户。

那么找几个呢?用户访谈一样么?不不不,其实只要5-8个就够了,对于行为来说,多余8个就产生不要信息增量了,边际产出很小了。

找到用户以后怎么办呢?自然是设计一个典型任务:不能太多,但是要覆盖用户遇到的场景。

然后就让他们用起来吧,你只要观察就行。

时刻关注表情,比如迷茫的时候肯定是逻辑和操作出问题了,皱眉头肯定是体验不好了,惊讶也许是产品给予了超预期的反馈。

这些行为数据,则是优化产品的最直接的反馈。

根据这些反馈改进产品,这应该是快速迭代方法论里,最省成本的方式了。

4、数据分析

前面三者的用户调查,最后统计出来的都是数据。

除了这些数据,还有市场数据,竞品数据,典型用户的行为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就能得出一个相对来说非常可观的结果了。

我们说的话容易飘,容易偏见,我们的行为容易被诱导,容易被特定场景和个例所带偏,但是数据最诚实了。

排除清洗数据,和选择数据维度的误差,只要数据逻辑正确,那么数据就是真相。

所有的决策,当你的经验和直觉尚未达到一定地步的时候,相信数据总没错的。

除非你足够懂人心,足够懂你所在行业,所开发产品的典型用户的心理,你才可以用主观去做出各种假设。甚至用主观去做决策。

在数据时代来临之前,大部分的营销大咖,产品经理都是靠这种对于人性的敏感来创造奇迹的。

但是数据时代来临以后,不说一下子取代他们,但是也可以对各种假设做出验证了。

基于用户理解做出各种假设尝试,然后用数据去验证,最后实施,这能大大的提高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的项目成功率。

那么用在用户调研里面的数据分析,主要是哪方面的呢?当然是用户的行为数据。

比如用户在你的竞争对手那里的行为数据。

比如用户在搜索引擎里面的行为数据。

比如用户在整体环境下的统计大数据。

再比如用户在使用你的产品时候的行为数据。

再比如用户在参与你的活动时候的行为数据。

这些数据一方面可以分析问题,一可以预测未来。

当然用的最多的,不管是对于产品还是运营,依然是——验证假设。

——5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