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失敗皇子們的下場,讓人嘆息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失敗皇子們的下場,讓人嘆息

康熙的第一個孩子是胤褆,他的母親是惠妃。大家可能不太瞭解惠妃這個人,但是大家一定知道他的哥哥——納蘭明珠,當年他是撤藩並消滅吳三桂的主力軍。他的兒子納蘭容若更是大名鼎鼎,誰不稱讚一句芝蘭玉樹。然而大阿哥卻沒有舅舅和表哥的聰慧,他有些迷信,為了成為皇帝,他竟用巫術來謀害當時的太子。在他的父親要廢太子的時候還說出要替父親殺了太子的話,這樣不顧兄弟情誼只為了自己的利益,康熙漸漸感到了心寒,最終他一生都被囚禁。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失敗皇子們的下場,讓人嘆息

 二兒子就是廢太子胤礽,他乃皇帝的原配所生。原配與康熙的從小一起長大,感情相當深厚,然而在生廢太子時受到驚嚇,最終難產去世。所以康熙憐愛這個孩子,在他兩歲的時候立嫡子為太子,當時滿人是沒有立太子這一說法的。雖然康熙學習了前朝的做法,但是前朝的太子是不能幹政的,而滿人的習俗皇子可以預政。漸漸的,太子不再滿足手中的權力,渴望更多,而皇帝卻防備太子獲得更多的權力,於是父子兩人的矛盾日益增加。太子也兩次被廢,最終廢太子一直被囚禁直到他死去。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失敗皇子們的下場,讓人嘆息

三兒子,喜歡讀書善於研究,著名的《康熙字典》就是他帶頭編寫的。康熙年老的時候常常與兒子們交流感情,並且除了雍正就數和他最多。也許晚年的康熙更多顧念的是親情,這個兒子在他的眼中應該是孝順的。但是三兒子其實也有爭奪儲位的想法,他四處活動集結黨羽,然而康熙並沒有說什麼,反而有時會為他辯解,可見康熙對他的喜愛。在雍正時期被皇帝削了爵。

 四子胤禛,就是後來最終登上皇位的人。他的親生母親是德妃。作為這場戰爭的最後贏家,他的手段不可謂不厲害。他對父親表現他的誠心和孝心,偽裝成一個沒有什麼爭鬥心的人,暗地裡卻網羅各種人才,最後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失敗皇子們的下場,讓人嘆息

胤禩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一廢太子時,胤禩及其同黨躍躍欲試。但是康熙帝對胤禩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導致胤禩在他心裡的形象大損。胤禩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但胤禩本人並不肯認輸,康熙朝的最後十年裡,他都沒有放棄對太子之位的爭奪。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燁駕崩,本以為自己的同黨胤禵能入承大統的胤禩,見胤禛嗣位如五雷轟頂,氣急敗壞,卻又無可奈何。雍正上位後,將其改名為允禩。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穩根基後,找各種藉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失敗皇子們的下場,讓人嘆息

愛新覺羅·胤禟,康熙第九個兒子。其生母是宜妃郭絡羅氏,與皇五子胤褀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和其它皇子不同,胤禟是生母宜妃親自撫養長大的,因此得到了更多的母愛,為人也最為重情重義。胤禟自幼聰明好學,精通滿漢文化,擅結交,好施捨,有擔當, 重義氣。由於胤禟善於經商,為八皇子胤禩奪嫡提供了強大的經濟基礎,但是他本人並不貪戀皇位,作為八爺黨重要成員直到奪嫡失敗也沒有背棄胤禩,所以很多人認為他是無情皇家中的重情講義之人。雍正元年(1723年)初,雍正皇帝藉口將胤禟遣送到西寧。(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雍正展開了對當年參與儲位爭奪的兄弟的徹底打擊,九皇子胤禟被雍正革黃帶子,削除宗籍。三月,雍正又將胤禟的名字改為塞思黑,意思為"討厭之人"。他的兒子們也被分別改為俱有貶義的名字。到了四月,胤禟身縛鐵鎖押解赴京。中途雍正又改將胤禟留在保定,五月十五日到拘禁地保定後,胤禟被押入四周高牆,重兵把守的囚室,胤禟身上有鐵鎖,手足被拘禁,處境極為悲慘。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失敗皇子們的下場,讓人嘆息

愛新覺羅·胤䄉,康熙帝的第十子,生母是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遏必隆之外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封敦郡王。因黨附胤禩,雍正二年(1724年)四月,被雍正帝圈禁革爵。乾隆二年被釋放,授輔國公品級,乾隆六年(1741年)九月初九,胤䄉病死,年五十九歲。以貝子禮安葬,子6人。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失敗皇子們的下場,讓人嘆息

愛新覺羅·胤祥,生於康熙二十五年十月初一日(1686年11月16日),卒於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1730年6月18日),康熙帝第十三子,第一代怡親王。 胤祥的一生頗具戲劇性。前36年,他一直默默無聞,且因捲入康熙晚年的儲位之爭受到圈禁。後8年,是在其兄長胤禛(雍正帝)即位後度過的。他從一個閒散皇子驟升親王,得到了各種特權和殊榮,長期受到壓制的才華也得到充分施展。可惜他只活了45歲,在歷史舞臺上來去匆匆。他身後備極哀榮,追諡“賢”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失敗皇子們的下場,讓人嘆息

愛新覺羅·胤禵(1688年-1755年),又名允禵, 清聖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清高宗乾隆帝皇叔,生母為孝恭仁皇后,於雍正元年(1722年)改名為允禵。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為西征統帥領兵出征,為保衛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胤禵雖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其卻是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重要的一員,所以雍正帝胤禛登基後將胤禵遠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1725年)改為圈禁。直至乾隆帝弘曆即位後,允禵才恢復了自由。

康熙年間九子奪嫡-失敗皇子們的下場,讓人嘆息

康熙共有三十五子、二十女。其中只有24個兒子、8個女兒活到成年。康熙諸子初隨“承”、“保”、“長”等字、後均隨“胤”字。之後雍正帝胤禛即位後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怡親王允祥逝後其名改回胤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