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公司都是怎樣把流量變成現金的?

鶴遊煙


互聯網公司逐漸形成了寡頭局面,BATJ基本上佔據了主導地位,而對於互聯網公司而言,流量是關鍵,只有擁有足夠龐大的用戶規模,足夠龐大的流量規模,也不用擔憂變現的問題了。假如有億萬用戶規模,那麼變現方式有不少,不僅僅侷限於我們傳統意義上的賣產品、賣服務,而且對於互聯網巨頭公司而言,還會有大量的變現手段,不用擔心互聯網巨頭缺乏變現方式,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而只要用戶流量在手,提升足夠的用戶粘性,那麼互聯網巨頭企業就會有非常多的變現策略,這也是互聯網公司不斷思考的問題,但對於它們而言,用戶流量才是最看重的東西。


郭施亮


在互聯網有一個定理:流量即現金!

流量就像黑洞一樣,具有強大的的能量,又像是黑暗森林,蘊藏著巨大的寶藏,也像礦山,深埋著豐富的金礦。

這就是互聯網公司樂死不疲的原因所在!那麼這些互聯網公司是怎樣將流量轉變成現金的呢?不外乎有這麼些方式:

1.流量廣告

這是早期互聯網公司的流量變現模式,比如百度聯盟廣告,就是靠搜索引擎流量,為商家提供廣告服務。

如今的微信朋友圈廣告、微信公眾號廣告、阿里巴巴的淘寶聯盟均是這樣的變現方式。這是是一種撮合流量交易的方式。

視頻網站、資訊網站、搜索引擎等均採用這樣的方式變現。

2.電商變現

這是屬於生態流量變現方式,比如阿里巴巴的阿里媽媽廣告聯盟,提供給商家流量入口,從而獲利。

當然京東商城的廣告聯盟,也是一樣。以及騰訊入股京東,也屬於電商變現的方式!

3.入口變現

事實上不管是搜索引擎,還是電商平臺,甚至社交平臺和支付平臺,都是通過入口變現。

QQ和微信提供了用戶入口和支付入口,支付寶提供了支付入口,人工智能產品提供了使用入口。

這些入口都是可以變現的。

就拿支付入口來說,通過支付付費、現金存儲、支付手續費等,均可以產生現金收益。

4.場景變現

這是基於一種流量礦石的生態變現。比如小米的生態鏈企業、微信跳一跳遊戲營銷等。

這些都是流量變現的方式。當然還有更多的流量變現方式,回答不全面,歡迎補充、砸磚頭!


唐氏二少


對於互聯網公司來說,流量變現無非就是三種方式:賣實體商品、賣虛擬服務、賣廣告。

將流量進行轉化,變成實體商品的交易訂單,這個就是電商。例如:京東就是幹這個的,阿里其實都並不算是電商,因為阿里其實沒有買實體商品,阿里的主要流量變現的方式還是廣告,通過對天貓、淘寶的商家提供站內的廣告等等來獲利。

將流量轉化為虛擬服務(例如:優惠券、電影票、電話費),然後我們到實體去體驗,這個就是O2O。例如:美團、攜程等等就是這樣賺錢的,他們都是整合了線下的各種資源,但是通過在線上購買服務,線下進行體驗的方式,從中抽取服務費。

因為有流量,因此進行廣告的投放,這個算是互聯網最傳統的流量變現方式,也算是被應用得最廣的(內容類的平臺都是這樣贏利)。例如:今日頭條、愛奇藝等等,當然,愛奇藝還有一部分收入是會員收入,如果你不想看廣告,那麼你可以成為會員。

當然,遊戲是一個例外,網絡遊戲沒有實體商品,虛擬服務並不贏利,也不投放廣告,主要是通過遊戲道具的收費來賺錢,遊戲道具其實就是破壞遊戲平衡的途徑。

當然,如果你的流量能夠轉化為非常有價值的數據,可以被挖掘和分析並且形成一些指導價值的話,那大數據的應用也是一個可以變現的方式。

當然,大數據的變現方式也就那麼幾種:一種是為你的用戶提供行業層面的數據預測、數據分析的付費服務,一種是為社會層面提供一些相應的指數後,得到一些政府的扶持。

當然,還可以為你的未來業務開展提供一些幫助和決策,不過這個其實算是無形的價值了。

流量的應用方式雖然多種多樣,還是不管怎麼玩,其實還是逃脫不出這幾個方式,現在的中國互聯網,流量可以說已經非常昂貴了,想要再找到一個能夠產生大量流量的應用,難度應該是非常大了。


會技術的葛大爺


互聯網四大最掙錢的生意:電子商務,網絡遊戲,廣告,增值服務,本質上都是依託於流量的。 下面會從這四種生意的業務流程的角度去分析一下,流量是怎麼變成錢的。

1.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的主要業務流程就是大家熟悉的去淘寶買東西,網上下單,送貨到家。但實際上除了2C的業務,也有一大塊是2B 的,比如阿里巴巴。服務於這種業務流程的產業鏈,養活了上下游非常多的公司。以淘寶為例,送快遞需要龐大的快遞網絡,催生出大大 小小的快遞公司;開淘寶店需要有客服,需要裝修店鋪的設計人員,而淘寶龐大的出貨量又養活了義烏小商品生產的廠商。在這個鏈條中 的每個人的生存都依賴於消費者對淘寶的訪問,也就是淘寶的流量。

2.網絡遊戲:

網絡遊戲的業務流程更簡單,運營商運營網絡遊戲,玩家在遊戲裡消費真金白銀。這個鏈條中,遊戲首先需要研發商來開發 完成,研發團隊通常包括策劃,程序員,美術設計師,而負責運營遊戲的公司除了運營人員外,也需要有客服團隊服務玩家,搭建和維護 服務器的程序員,負責獲取目標玩家的市場推廣人員,商務人員等。這些工作可以簡單概括為玩家流量的獲取,轉化,和付費。

3.廣告

互聯網廣告的原理與傳統廣告並無二致,只是廣告的形式變成了網絡上各種各樣的鏈接,圖片,視頻。這裡除了廣告主和承載廣 告的各種位置——流量入口外,中間還有許許多多的中間商,他們代替廣告主選擇最合適的曝光位置,統一向廣告主收費,向流量入口付 費,賺取一定差價。這三方構成互聯網廣告的基本玩法——買量,買量買量,實際上買的還是廣告受眾的流量。

4.增值服務

增值服務的種類很多,粗略的可以分為會員類,內容消費類兩種。會員類比如視頻網站的付費會員,迅雷下載的會員等,用 戶付費可以獲得更好的服務。內容消費類比如今年很火的直播和知識付費。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把不付費的流量,轉化為付費的流量,從這 個角度上說,網絡遊戲其實也可以算作一種增值服務。 互聯網是一個有著無數節點的複雜系統,這四類生意並不是互相獨立的,這些業務往往都是互相關聯相互依存的。比如網絡遊戲為了獲取 流量需要去買量,要去。去投放廣告,玩家在遊戲裡付費又需要依託支付寶微信等電子商務服務。用戶在網絡上的一切行為的數據都可能 被收集統計,被賣給以他們為潛在客戶的電商,遊戲,廣告,增值服務公司。

互聯網的魅力就在與在這無數鏈條交織的龐大網絡中,無數 的商機與想象力吧。


彈球小姐Lydia




互聯網行業有個定義,流量=金錢,這也是現在的產品為何頻頻亮相綜藝節目。因為知道的人越多,用的人就越多。流量多了,就可以變現了。


最傳統的方式——賣廣告


公交車站、商城賣場、地鐵,只要是人流量多的地方,我們就能看到廣告。互聯網也一樣,流量相當於人流量,流量高的網站就能買廣告位。比如,網頁彈窗、今日頭條等閱讀廣告,視頻軟件的片頭廣告,搜索廣告等等。


百度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撈錢方式——競價排名。在百度上搜索的醫院,並不是按照醫療水平來排行的,而是按照那家醫院給百度多少錢來決定的。在2017年發佈的《全球30大媒體主》中,百度以\t645.25億元的收入排名第四。



把線上和線下的優勢結合,既使流量變現又方便了生活

將流量轉化為虛擬服務,如電影票、優惠券等等,然後我們再到實體去體驗,這個就是O2O。我們經常用到的,美團、攜程、滴滴等。它們整合了線下資源,通過線上購買服務,線下進行體驗的方式,從中抽取服務費。O2O模式讓流量變現的不單是展現了一種方式,更是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據調察,美團估值1230億元;攜程估值64億美元;滴滴估值129億美元;而阿里也以95億美元收購餓了麼。



2016年的“雙11”,商家通過二維碼紅包系統,推出掃碼送紅包的活動,掀起了線下掃碼的熱潮,也為線下門店創下了銷售額的新記錄。



增值服務

一些音樂軟件,視頻軟件還有各種各樣的知識付費等等,這些軟件都會販賣會員或者知識,能避免廣告和享受VIP特權。這就是增值服務,其核心內容是根據客戶需要,為客戶提供的超出常規服務範圍的服務。



前幾日範丞丞的付費照片事件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有位網友爆料稱:有8萬人付費查看了照片,一張照片需要交60元,也就是睡個覺一睜眼掙了480萬!

騰訊2017年Q4營收總額為663.92億元,增值服務達到了399.47億元,同比增長37% ,佔該季度總營收的60%。



結語:

互聯網流量變現的方式還有很多,但是都逃不出幾個大框。現在中國互聯網的流量可以說是很貴了,這也是為什麼BAT這些大公司更喜歡收購,而不是自己創造產品。


首席發言者


互聯網公司都是將網站或移動端流量通過某些手段去實現現金收益,具體流量變現的方式各有千秋,總體上分為廣告類、增值服務類、購物類、流量分成。

其中廣告是互聯網最傳統的流量變現方式,也算是被應用得最廣的。在Web4.0和移動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顯示性廣告、移動互聯網廣告、搜索廣告成為了互聯網廣告的三大主線。根據艾瑞諮詢的統計數據,預計到2018年,中國移動互聯網廣告市場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在整個網絡廣告市場的滲透率將近80%。現在國內外幾乎所有互聯網巨頭,歸根結底都是在做把流量轉化成收益的生意,BAT已經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廣告公司,只要有流量有用戶,就可以通過廣告商變現。像阿里巴巴是電商流量,靠直通車、鑽展等推廣模式賺錢;騰訊是社交流量,一部分賣掉,一部分給自家遊戲導流;百度是搜索流量,賣競價排名廣告。

增值服務類是有很多音樂軟件、視頻軟件通過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向用戶收費。像羅振宇的知識付費,販賣會員或者知識,根據用戶核心需求,提供避免廣告和享受VIP特權的服務,行業中還有成立不久的的小鵝通都跑了3.5個億的流水,這些都是將流量轉化為收益的一種方式。而騰訊2017年Q4營收總額為663.92億元,增值服務達到了399.47億元,只要服務做得好,流量多了就可以變現。

另外如果你的流量能夠轉為有價值的大數據,挖掘並進行深度分析,那麼大數據的應用也可以成為變現的方式。

流量分成是作者提供某些原創內容視頻放在平臺上產生流量,根據用戶消費情況平臺提供收入分成,比如起點、百度回享、優酷等等,模式雖然不一,但本質都是一樣的。


天方燕談


我來說一下互聯網公司是怎麼贏第一桶金的。



90年代末的時候,各路英豪攜帶別人投入的巨資進入互聯網領域,搜狐呀,新浪呀,就是這時候進來的。進來的時候都豪情萬丈,但很快就出現問題,就是這些門戶網站只有投入,沒有產出,很快就變得苟延殘喘起來。

騰訊也是這時候出現的。它的主打產品oicq是廣東省電信部門一次即時通訊軟件競賽的產品,oicq是仿照以色列人發明的軟件icq編的,但功能有所改進。oicq後更名QQ。這款軟件並沒有被廣東電信部門採用,但用戶卻不斷增多。它的用戶呈幾何級增長。騰訊最初也是靠別人的投資苟延殘喘,找不到盈利的方法。



2000年以後,QQ一度要收費,但受到用戶的抵制,最後不得不停止收費。 馬化騰一度想把QQ賣掉,搜狐就是潛在的買主之一,搜狐曾經收買過以同學錄著稱的chinaren,那時風頭正盛。搜狐對QQ出價50萬,騰訊要價100萬,最終沒談攏。現在搜狐不斷沉淪,而騰訊還是挺有活力的。

好,早期這些苟延殘喘的互聯網公司是如何賺錢的呢?那就是一句話,和手機的結合。當時,搜狐、新浪等專門有一個網頁,用來下載段子和鈴聲。一個段子一毛錢,一個鈴聲五毛一塊的。錢從話費扣,不要小看這一毛五毛的,由於國人基數巨大,這就是這些門戶網站賺的第一桶金。騰訊也一樣,當時有人在手機上用QQ,流量費用和移動服務提供商分成,錢也是從話費扣得。於是這些公司就生存了下來,再後來,賺錢的門道就越來越多了,這個你從其他回答中就能看到,我就不重複了。


元和拾一年


互聯網流量變現的主要方式有電子商務、廣告以及增值服務等

說起電子商務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淘寶、京東等平臺的業務流程。其他也有一些垂直類的互聯網公司利用自己的流量優勢從而開始電子商務的運營。例如很多女生都愛用的小紅書,以及健身愛好人士使用的Keep。最開始小紅書是一個美妝個護等產品的分享平臺和社區,後來因為人氣的累積,就自己開始運營小紅書商城,各個美妝達人分享的產品可以直接就在商城一站式購買。Keep也是同樣的發展軌跡,現在除了有各類健身的教學視頻,還有自己的網上商城出售各類運動健身器材。

廣告投放是互聯網最傳統的變現方式。互聯網廣告的原理與傳統廣告並無本質上的區別,只是廣告的形式變成了網絡上各種各樣的鏈接,圖片,視頻。這裡除了廣告主和承載廣告的流量入口外,還有一些中間商代替廣告主選擇最合適的曝光位置,統一向廣告主收費,向流量入口付費,賺取一定差價。

增值服務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是會員類,內容消費類兩種。會員類比如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的付費會員,用戶付費可以獲得更好的服務。今年很火的直播和知識付費就屬於內容付費。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把免費的流量,轉化為付費的流量。


獨角獸工場


目前互聯網企業的主要變現手段無非就是電商,增值服務和廣告。但是,題目問的是流量變現,所以答案應該是廣告,增值服務嚴格來說是用服務增收,電商則是通過商品交易獲利。只有廣告才是純粹的流量變現。電商和有償服務也有利用流量,但是你可以理解成流量幫這些服務省了廣告費而已。流量的價值依然是廣告。

1. 互聯網時代流量為王

互聯網時代,商業邏輯跟過去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中,渠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互聯網的出現,互聯網產業的成熟,徹底顛覆了人們對渠道的認知,不僅僅是經商渠道也包括廣告渠道。商業地段,黃金時段電視節目的廣告價值相比過去嚴重下降。精準營銷,個性化營銷成為可能。廣告不再被動地等用戶來發現,而是有了主動推送的可能性。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支撐下,廣告的推送不再是以人群為單位,可以精確到個人。互聯網廣告的效率,覆蓋面都是傳統渠道難以比擬的。

而互聯網廣告的前提條件就是有用戶,有流量。阿里巴巴就是最好的例子,阿里巴巴把淘寶平臺免費開放,積累了海量買家和賣家,並依靠廣告費則是賺得盆滿缽滿。當然阿里巴巴也有一些增值服務可以為阿里創收,但是相比其廣告收入不值一提。

因此,簡單地說,在互聯網時代,流量就是力量,流量是王道。騰訊和阿里之所以可以傲視群雄,正是因為這兩家分別依賴社交跟電商積累了其他任何企業都難以匹敵的流量優勢。有了流量,就相當於有了免費的廣告資源,在和其他任何競爭對手的對抗中都佔據了極大的上風。

2. 流量意味著曝光度,意味著廣告價值

流量之於互聯網正如黃金地段之於傳統商家,也正如黃金時段之於電視廣告,是無可爭議的核心競爭力。

騰訊旗下很多業務可以採用後發優勢,後來居上,很多時候正是因為騰訊手握qq和微信兩大流量利器。兩大社交平臺非但用戶數量龐大,用戶粘性也很強。騰訊遊戲披荊斬棘,稱霸遊戲市場,騰訊的流量帶來的優勢不可忽視。對於其他商家來說,微信和qq也是極佳的推廣平臺。

至於很多人提到的電商,其本身是不能變現的,比如說騰訊就做不好電商。因為電商真正創造價值的商品交易,流量只不過是起到了推廣宣傳的作用。而增值服務也是一樣,關鍵看你的增值服務是不是真的能滿足用戶需求,流量只能起到推動的作用。

因此,流量真正的價值就比較明顯了。那就是曝光度,是廣告資源。因此,流量變現最主要的方式自然就是廣告了,不管是給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做推廣間接變現(省廣告費),還是對外接廣告直接變現。


鎂客網


大家不要把流量變現看的很高大上。你想想看,把上千萬甚至上億的人聚集到一起,隨便兜售點什麼,賺錢就是分分鐘的事。互聯網公司,特別是平臺型互聯網公司,難度最高的不是流量變現,而是吸引流量。21世紀實際越來越貴的是什麼?是流量。

聚集到流量後,如何變現上,各家使各家的招,各家都有秘密配方(長文預警,只有15秒耐心的網友,可以出門左轉離開;想看好玩的請繼續往下走)

下面我們將解剖BAT,講講流量變現的秘密配方。

阿里巴巴:天下沒有難變現的流量

流量變現雖然是個技術活,但再難的事在馬老師眼裡都不是事,因為天下沒有難變現的流量。

馬老師別激動,我們當然知道您的原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在流量變現方面,您最有發言權。

15年前,淘寶網面世,來自美國的eBay通過易趣網落地中國C2C市場,佔據國內超過90%的市場份額。

淘寶網正面和易趣網剛沒有勝算,於是打出一招“黑虎掏心”:易趣網不是要對賣家收2%的交易佣金嗎?淘寶網免費!

eBay最終兵敗中國,在退出中國的那天,老闆還可能一萬個不服氣: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馬雲你搞免費,看你怎麼玩下去。

在中國市場,eBay因為蔥花錢輸掉一頓大餐

事實證明,eBay的老闆錯了。淘寶一統江湖後,開啟流量變現模式,淘寶天貓賣家們需要付出的包括技術服務費、裝修模板費、會員關係管理費等9種費用(保證金和淘寶客費用除外),淘寶賣家相對要少一些。但要讓店鋪保證一定的營業額,一年的運營宣傳費用超過20萬元(天貓、淘寶各開一家店)是小意思,詳見下圖。

相比之下,2%的交易佣金真的是蔥花錢好麼。估計eBay的老闆都能看傻眼了,馬雲確實沒有提供免費的午餐,要命的是午餐還不便宜。

騰訊:只要在我這兒玩,不怕你不花錢

QQ在網吧青年中流行時,很多人沒想明白,一個網絡聊天軟件能賺到什麼錢啊?普通人想不明白,老一輩企業家包括海爾的張瑞敏也沒想明白。

2004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現場,馬化騰獲得年度新銳獎,當時QQ註冊用戶數3.55億,活躍用戶1.19億,央視給小馬哥的頭銜是“網站站長”,這個頭銜今天看來真的很LOW。

主持人要求馬化騰現場說服海爾CEO張瑞敏使用QQ。

大概沒搞懂QQ如何將流量變現,結果張瑞敏秒拒使用QQ,馬化騰的表情如下圖,兩個字:尷尬。

當時互聯網經濟還很邊緣,今天炙手可熱的馬雲老師坐在第二排,沒有開煲雞湯(主要是沒人喝),第一排的都是傳統企業的老總。當年想不明白互聯網企業如何變現流量的,現在都有廉頗老矣的感覺,想明白的都已買了騰訊股票,賺幾百倍收益。

不僅時間是金錢,眼光有時也是金錢。

我們回到QQ流量變現問題:

  • 賣頭像皮膚,有一陣子用戶不買QQ皮膚,騰訊讓你只穿內衣聊天,被用戶痛罵之後,騰訊給大夥穿上衣服(推出免費皮膚);

  • 賣廣告,在聊天對話框旁邊閃呀閃的,想關掉?不可能,否則騰訊怎麼賺錢;

  • 賣會員等級,QQ用戶誰用誰知道;

……

你以為這就是騰訊變現流量的全部招數?其實,只是1.0版。2.0版是給自有核心業務導流,比如騰訊遊戲、騰訊文學、QQ音樂、騰訊漫畫、騰訊新聞網、QQ瀏覽器等。這些騰訊的親兒子們有了流量哺育,成長為白白胖胖的獨角獸,上市之後讓騰訊賺的盆滿缽滿。流量不僅變現,還增值了。

2.0版也不是終極版,後來騰訊又搞出流量變現3.0版本,從哺育親兒子到哺育乾兒子(騰訊投資的企業),最典型的是京東、拼多多等。從此,騰訊由單一的QQ產品演變為以社交為核心的生態帝國。

只要你想通過網絡聊天、交友、工作,要麼選QQ,要麼選微信,反正都是騰訊的產品,逃不掉的。一旦上了騰訊的船,馬化騰才不會擔心你不花錢納。

相對於騰訊,百度的流量變現方式簡單粗暴:出售關鍵詞。

和百度打交道的公司,對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譯為搜索引擎優化)這個詞應該不會陌生,直白地說,就是購買關鍵詞。

比如“投資、理財、P2P”等詞語,你買了的話,用戶搜索這些詞,你的公司就排在最前面,點擊後進入你公司的主頁,接下來的事成年人都懂的,這人大概率成為你的菜:客戶。

通過關鍵詞引來一個客戶要花多少錢呢?幾塊錢,真的不貴。

當然,這只是最初的情況。當百度壟斷PC端80%的流量後,關鍵詞也……漲價了!漲價很好理解,二十年來,房價漲了多少倍,大家心裡都有數,何況百度又不是公益慈善機構。

因為點擊率高的關鍵詞是稀缺品種,搶的人又多,結果價格就被哄抬上去,貴的時候,點擊一次關鍵詞搜索,要花幾十元。怎麼個貴法,具體見媒體報道截圖。

點擊鼠標左鍵還是很輕鬆的,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下,隨著億萬網民的食指有節奏地點擊鼠標左鍵,在百度那裡,一長串阿拉伯數字在不斷變化,它們可是實打實地真金白銀。

但百度覺得,讓大家在關鍵詞上展開軍備競賽還不夠,於是又推出“品牌專區”。接地氣兒地說就是,李四公司為防止“李四”這個關鍵詞被競爭對手張三公司買走(張三公司買走的話,用戶一搜李四,結果出來張三公司,等於李四公司的潛在客戶被張三公司撬了),於是花錢向百度購買“品牌專區”。

扯淡之處在於,公司名氣越大,這筆保護費也水漲船高,高的一個月能有一百萬。嗯,是不是感覺淪為了流量巨頭的打工仔?

這種流量變現方式有一個婦孺皆知的名稱“競價排名”,至於如何婦孺皆知,可自行搜索“魏則西事件”。這裡不展開。

以上說的都是大家熟悉的互聯網公司的流量變現方法,不知道大家對我的回答是否滿意?歡迎在留言裡發表不同觀點。


如果喜歡答案內容,請點贊,謝謝!頭條號《魔鐵的世界》專注有營養接地氣的科技、商業故事,喜歡請點擊關注,每日獲取新鮮、有態度的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