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大佬論劍2018——改變小環境 適應大環境

外贸大佬论剑2018——改变小环境 适应大环境

導讀

又是一年“春耕”時。華交會歸來,寧波舜達日升電器的銷售代表小陳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忙碌,“華交會的客商大多來自日韓,這次試水下來反響不錯。但公司的大客戶還是在歐美,這塊市場直接決定全年的獎金。”

縱觀大環境

低頭趕路,不忘抬頭看天。回望2017年,寧波外貿一舉扭轉了前兩年的頹勢,出口額達全國的3.25%,比上年同期提高0.1%。“大象起舞”增速為業界矚目:出口額增速高於全國平均值3.5%,進口額高於全國平均值18.4%。

然而隨著時間進入2018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持單邊增長態勢,全球流動性收縮,貿易摩擦更呈升級態勢。本週,美國威脅對進口鋼鋁徵收懲罰性關稅,進一步引發全球對貿易戰的擔憂。

黑天鵝與灰犀牛並起,外貿增長承壓,面對國際市場諸多的不確定性,寧波外貿是否能繼續笑看風雲?

上週末,華交會寧波交易團團部。一牆之外,人流如織,華東9省市參展企業紛紛拿出看家本領,比拼過去一年外貿轉型新成果;屋內,10平方米的會議室座無虛席,來自中基寧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世貿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寧波參展企業的老總將目光投向2018年,展望新一年的外貿收成。

從市商務委公佈的1月份“成績單”來看,寧波表現依舊亮眼,1月全省進出口增長9%,我市增長12.7%。其中,1月我市出口增長6.9%,同期的全省、全國分別為2.7%、6%。當前,2月份數據雖未出爐,但商務委相關負責人預計仍保持增長態勢。

3月5日,商務部部長鐘山在全國兩會“部長通道”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18年,“要打造中國品質、中國品牌的外貿新形象,努力推進外貿強國建設”。

改造小環境

誠哉斯言,品質、品牌,仍是中國外貿決勝的“不二法門”。寧波五穀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黃和欽將每年的“華交會”視為“廣交會”的預演,“公司通過在華交會就近練兵,已經培養了一批外貿骨幹,這次展會訂單量符合預期,接下來公司將繼續申報廣交會的品牌攤位,希望以品牌拓市場。”他表示,預計在這一戰略下,全年外貿水平會進一步好於去年。

瞄準目標市場,增加品牌附加值,實現精細化出口,不少企業已經坐享轉型紅利。寧波百納針織製衣有限公司1999年以毛衣出口起家,如今已經實現除牛仔、羽絨外的全品類童裝出口,總經理陳國平對品牌管理頗有心得,他說公司2012年轉型做自有品牌,去年為止有30家店鋪,今年增加到50多家。今年前兩個月出口訂單有所增多,包括阿瑪尼、Kids等在內的合作客戶也比較穩定。新產品在華交會上的反響也十分不錯。“勞動成本要素持續上升,這些大環境因素我們固然無法改變,但企業從小環境著手,同樣可以創造輝煌。”

參會的多家甬企中,寧波世貿通股份有限公司“年紀最輕”“來頭不小”,作為長三角地區唯一的國家級外貿綜合服務試點企業,其外貿成績對寧波有著風向標的意義。

去年,我市跨境電商綜試區交易總額636億元,同比增長1.36倍,其中進口8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65%,出口556億元,同比增長157%,規模、發展水平在全國13個綜試區中位列前茅。

跨境電商減少了中國供應商與國外消費者之間的銷售環節,從而大大降低了流通成本,增加了產品的銷售利潤,是傳統外貿企業升級轉型的重要途徑,目前國家也在積極出臺相關的監管扶持政策,使得跨境電商能夠健康繁榮發展。世貿通副總經理孔澤昊表示,世貿通平臺在提供現有服務的同時,集聚了大量的中國供應商與產品資源,通過大數據分析能夠清晰地知道哪些產品在哪些國家和地區具有強烈的需求,在此基礎上,為進一步幫助平臺客戶企業成功升級轉型,公司將推出跨境電商服務平臺,為客戶企業的優勢產品進行海外市場的零售與小額批發,並幫助企業在海外創立自己的品牌,擺脫長期以來的OEM貼牌生產的低端發展模式。

“今年已是公司第五次參加華交會,第三次參加跨境電商展。未來,我們將以外綜和跨境‘兩條腿’走路,同時辦好跨境產業園,引入90天孵化,以類似‘淘寶大學’的理念,手把手輔導外貿企業,讓寧波外貿再創輝煌。”孔澤昊表示。

共創大環境

據世界銀行最新預計,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小幅升至3.1%。對此,寧波外貿大佬多持謹慎樂觀態度。他們表示受原材料成本上漲、產品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響,後期產品價格或會有所波動,但隨著國際市場逐漸回暖,今年出口訂單有所增多,產品競爭力逐步上升,業績好於去年同期。

變量不少,但我們也應看到“恆量”。中基集團副總經理應秀珍表示,隨著國內經濟持續向好,“一帶一路”建設繼續穩步推進,以及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於今年11月在上海舉辦,內外並舉,這些大環境利好必將進一步助力外貿增長。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作為外貿大市,寧波目前擁有外貿實績的企業超過1.1萬家,外貿從業人員約200萬人,人均外貿額已超過1萬美元,超過意大利、日本。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18年寧波將繼續通過拓展歐美日主要市場和“一帶一路”等新興市場,建設境外營銷網絡和公共服務平臺等舉措鞏固外貿強市地位。對於每一個身處其中的外貿企業而言,小環境也可自己做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