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方、華星光電業績下滑明顯,面板行業前景還好麼?

2017年末的藍籌股牛市後期,正是面板行業炒作最紅火的時候,京東方A(000725.SZ)和TCL集團(000100.SZ)曾出現近三個月“脈衝式”的暴漲行情。

當時就有資深投資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稱,內地面板企業,有可能複製格力電器(000651.SZ)、美的集團(000333.SZ)過去的成功,成為長期牛股。不過,多年前也有資深私募人士向本報記者稱,“切記迴避依賴大量政府補貼的行業公司!”

從過去多年京東方和TCL集團的股價表現平平來看,除了偶然的“脈衝式”行情以外幾乎毫無亮點。此時回頭看,後面那位資深私募人士基本說對了——依賴政府鉅額補貼的面板行業,隨著宏觀大環境不理想,今年以來深陷價格戰的泥潭,全年業績下滑已經註定,未來能否隨著產品價格回升而翻身也是未知數。

京东方、华星光电业绩下滑明显,面板行业前景还好么?

京東方三季度利潤大跌

京東方作為我國高端顯示屏國產替代的代表,10月29日晚間公佈的第三季度報批露前三季度淨利潤33.8億元,同比下降47.82%,其中三季度淨利下降81.42%,只有4.03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2億元,同比大跌93.68%。

儘管第三季度業績不好看,京東方並未在三季報當中詳細說明原因。另外,第三季度末674億元的在建工程也是同比增加33%,主要為報告期內新建項目投入增加所致。

2018年半年報當中,京東方給出的解釋是,面板市場整體增長低於預期,供過於求,市場價格一路下行。京東方認為,顯示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能手機、彩電這五大主流顯示面板市場處於基本飽和狀態,增長空間有限。

西南證券分析師劉言表示,受宏觀經濟和LCD行業持續低景氣影響,2018年前三季度,京東方實現銷售毛利率18.8%,同比下降7.1個百分點;銷售淨利率4.3%,同比下降4.5個百分點。其中三季度單季毛利率18.3%,同比下降5個百分點;報告期內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較大數額的匯兌損失,2018年前三季度財務費用達到22.4億元,同比增長59%。

11月1日,以華星光電作為盈利主體的TCL集團,發佈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顯示,前三季度華星光電實現銷售收入190.5億元,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61億元。在2017年前三季度報告當中,TCL集團稱,華星光電實現銷售收入204.4億元,同比增長33.9%,實現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85.9億元。

由此可見,今年前三季度華星光電的銷售收入下滑6.8%,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大跌近三成。

TCL集團稱,“2018~2020年,華星光電、京東方以及夏普廣州幾條大世代線陸續實現量產,產能將有所增加。但是考慮到已有外資廠商在供給端做出結構性調整,明確將逐步收縮 LCD業務,將現有工廠和產線改做其他業務,再加上大尺寸化的持續發展,以及顯示面板的運用領域越來越廣泛,我們認為長期來看面板行業供需基本是處於平衡狀態。”

對政府補貼高度依賴

對京東方和華星光電來說,儘管兩者已經佔據較大的市場份額,部分面板尺寸領域已經領先競爭對手,然而兩者依然高度依賴政府補貼。在科目“其他收益”當中,前三季度京東方達到了22.6億元,同比增長近四倍,“主要是報告期內政府補助增加所致”;前三季度,TCL集團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8.96億元。

實際上,兩者獲得的政府補貼不僅僅是這種“其他收益”。2018年1月17日,京東方A公告稱63億元的債務可以豁免,債權人為福州城投京東方投資有限公司,是福州市人民政府指定投資平臺,此前以無息銀行委託貸款方式向京東方提供資金用於項目建設。

這一項政府平臺的債務豁免,就超過京東方2017年的淨利潤75.68億元的八成。

京東方首席執行官陳炎順曾經公開表示,“所有政府的支持都是通過市場化方式來運作的。我們有一條發展的思路,政府支持市場化運作。大家看到,地方政府給我們資金方面的支持,都是通過地方政府的投資平臺,以股東形式來進行的,而不是白送的,天下沒有白送的午餐。”

上述不看好依賴政府補貼企業的資深私募人士稱,投資者看企業關鍵是要看產品的定價能力,一般來說產品定價能力不高,實際上很難實現盈利的企業,才需要頻繁依靠政府補貼度日,然而政府補貼可以扶持一個產業發展,但無法補貼出牛股,京東方和TCL集團過去十幾年的長期“橫盤”的股價表現,就是一個鮮明案例,更早的包括已經曾經大量破產的光伏行業,現在比亞迪等部分電動車企業走勢也長期不佳。

市場份額帶不來高額利潤

根據IHS最新數據,全球大尺寸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出貨量在2018年第三季度達到歷史新高水平,出貨量1億9700萬片,同比增長7%;出貨面積5200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

西南證券稱,其中京東方在第三季度以23%的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市場份額穩居全球第一。目前市場對大尺寸液晶面板需求仍在,公司合肥10.5代線已實現1期2期滿產,第3期有望年底滿產,其中65吋和75吋超大尺寸面板出貨量有望在年底衝擊全球第一。京東方柔性OLED成功打入國內主流手機廠商,成為華為Mate20Pro旗艦機柔性OLED顯示屏第一供應商,為後續出貨更多智能手機品牌奠定良好基礎。

TCL集團則稱,“目前,華星光電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量保持全球排名第五,32吋液晶面板產品市場佔有率居全球第二,55吋UD產品出貨量國內第一,對國內一線品牌客戶出貨量穩居第一。”

IHS提供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排名前五的面板供應公司分別是中國京東方(佔22.3%)、韓國LG(佔21.6%)、中國臺灣友達光電(AUO,佔16.4%)和中國臺灣群創光電(Innolux,佔15.7%)、韓國三星面板(9.9%)。

雖然華星光電和京東方在某些領域已經達到市場份額第一,但能否從韓國和中國臺灣的企業手裡爭奪更多的市場份額,是一個很大疑問。

一位曾在京東方任職的電視面板工程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來看海外面板企業技術很成熟,現在中國內地企業的生產成本已經沒有明顯優勢,這跟當年格力、美的通過價格優勢爭搶市場份額,最終擠掉外資品牌之後獲得產品定價權的情況完全不一樣。雖然三季度面板價格有所回升,但未來“價格戰”很可能延續,行業的競爭依然非常激烈。

不過對面板行業來說,壞消息也並非全部。

TCL集團稱,“華星光電積極佈局商用顯示、筆記本電腦和車載顯示等新業務領 域的產品開發,拓展高附加值的細分市場,提升盈利水平。”“伴隨三季度面板價格的轉暖回升,華星光電業績環比實現增長。”

天風證券分析師潘暕也稱,國產安卓旗艦機型今年開始逐步採用剛性/柔性OLED屏幕,未來隨著屏下指紋等滲透率提升以及OLED屏幕成本下降,國產安卓機型OLED滲透率將逐步提升,看好京東方A在全球顯示行業綜合競爭力的提升趨勢以及在物聯網、健康醫療服務行業未來的發展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