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助力鄉村振興

六盤水是“三變”發源地,在農村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三變”正持續發力,水城公路管理局也積極探索創新公路建設模式和運營機制,加快發展“公路+”將道路串聯為一條“流動”的美麗經濟線。

公路+園區,確保最後一公里通暢。近年來,我市發展一批農業園區為“三變”改革的載體,水城公路管理局用好小修養護投資,用足路政管理手段,推進“道路養護與園區發展相互依託,路域治理與園區景觀打造相互推進,路政管理與園區建設提質相互助力”,在脫貧攻堅路保駕護航。

玉馬線是水城縣米籮鎮的主要通道,線上百里獼猴桃產業帶初見雛形,半方塘水上樂園新景已現;鎮水線上,密集郎岱的西瓜、猴場的獼猴桃、蟠龍的李子,水果時節車水馬龍;煤興線上,發耳的楊梅、營盤的桃子,吆喝聲中,兩河的刺梨收入“天刺力”公司的倉庫,農家樂炊煙裊裊,野玉海風景區的旅遊大巴不斷往返。

公路+景區,遊客進得來,行得暢。隨著旅遊產業的發展,水城公路管理局將所轄道路與景區連接線或穿插線的道路管理和景區建設管理融合推進,讓道路成為景前景。

對連接梅花山景區、野玉海景區、老廠竹海景區等路段給予養護資金傾斜;路網結構改造工程實施加快推進,專人專班治理冊盤線老廠竹海的滑坡、梅花山段沉陷等問題;對影響景區道路通行的災毀恢復工程先行安排資金搶修;對景區路段的平交道口、違章建築、附屬設施等路域環境加強治理,制定治理臺賬清單,逐條銷號,提升景區路段路貌。

在推進“公路+”建設過程中,水城公路管理局對地質災害、高邊坡、高擋牆路段,生命防護工程薄弱路段,災毀路段進行細緻排查,重點向園區、景區路段傾斜,推進園區、景區路段的路網結構改造工程、生命防護工程、災毀等工程的實施,加大道路養護資金投入。截至2017年,累計安排資金14140萬元助推“公路+”建設工作,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逐年提升。

公路+農戶,確保物資運得進,農產品運得出。水城獼猴桃、落別櫻桃、保田生薑……近年來,我市一批國家和省的地理標誌產品不斷湧現。每逢週日,鐘山區德塢街道上來自農戶家的原生態產品,叫賣又叫好,很多人紛紛開車來“趕場”。在這片集市中,特色農產品能賣個不錯的價格,不僅調動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農產品的產量也大幅上漲。

貴煙線、上瑞線……而今一條條通途,承載著沿線群眾脫貧致富的願景、地方政府決戰貧困的使命、也搭載著“黔貨出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