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羊,你會選品種嗎?

养羊,你会选品种吗?波爾山羊

波爾山羊: 是一個優秀的肉用山羊品種。該品種原產於南非,作為種用,已被非洲許多國家以及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引進。自1995年我國首批從德國引進波爾山羊以來,許多地區包括江蘇、山東、陝西、山西、四川、廣西、廣東、江西、河南和北京等地也先後引進了一些波爾山羊,並通過純繁擴群逐步向周邊地區和全國各地擴展,顯示出很好的肉用特徵、廣泛的適應性、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顯著的雜交優勢。

山羊的品種特徵及識別

波爾山羊的品種介紹

波爾山羊(Boer Goat)是一個優秀的肉用山羊品種。該品種原產於南非,作為種用,已被非洲許多國家以及新西蘭、澳大利亞、德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引進。自1995年我國首批從德國引進波爾山羊以來,通過純繁擴群逐步向全國各地擴展,顯示出很好的肉用特徵、廣泛的適應性、較高的經濟價值和顯著的雜交優勢。

波爾山羊的起源

關於波爾羊的起源,目前有幾種起源的說法,一來自南非,二來自印度,三來自歐洲,現認為這三種來源均存在,實際上波爾羊真正命名是在1800-1820年,據查波爾山羊是在南非 經過近兩個世紀的風土馴化`雜交選育而成的大型肉用山羊品種。早在19世紀初,隨著羊 主的居住趨於安定,人們就開始對其所飼養的山羊的某些性狀有目的地進行選擇。經過約一個世紀的漫長選育,逐漸形成了具有良好體形、高生長率、高繁殖率、體軀被毛短、頭部和肩部有紅色毛斑和改良型山羊。自1959年7月南非成立波爾山羊育種者協會,並制定選育方案和育種標準,之後,波爾山羊的選育進入了正規化育種。最初的育種標準主要描述波爾山羊的形態特徵,隨著生產者認識和接受波爾山羊生產性能測定的優點,開始進入波爾山羊生產特徵方面的選擇階段,最終形成了目前的肉用波爾山羊,定名為改良波爾山羊。

波爾山羊的品種標準

頭部:

頭部堅實,有大而溫順的棕色雙眼,有一堅挺稍帶彎曲的鼻子和寬的鼻孔,有結構良好的口與顎,至4牙時應完全相稱,6牙以後有6毫米突出,恆齒應在適宜的解剖學位置。額部突出的曲線與鼻和角的彎曲相應。角堅實,中等長度,漸向後適度彎曲,暗色,圓而堅硬。耳寬闊平滑,由頭部下垂,長度中等。耳太短者不理想。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前額凹陷。角太直或太扁平。顎尖,長且位低,短基顎。耳褶疊,突出且短。藍眼。


頸部和前軀:

適當長度的頸部且與體長相稱。肌肉豐滿的前軀。寬闊的胸骨且有深而寬的胸緝肌肉肥厚的肩部與體部和髻甲相稱,髻甲寬闊不尖突。前肢長度適中與體部的深度相稱。四肢強健,系部關節堅韌,蹄黑。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太長或太短且瘦弱的頸部和松馳的肩


體軀:

理想型應有一長、深且寬闊的體軀。多肉的開張肋骨與腰部相稱,背部寬闊平直,肩後不顯狹窄。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背部凹陷,肋骨開張不良,肩後呈圓柱狀或狹窄。


後軀:

波爾山羊應有一寬而長的尻部,不宜過於傾斜。多肉的臀部不宜太平直。有豐滿多肉的腿部。尾平直,由尾根長出,可向兩邊擺動。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尻部太懸垂或太短,脛部太長,可向兩邊擺動。


四肢:

四肢強健結構好,肌肉太多者屬非理想型。所謂強壯的四肢是指結實,適應性強,這是波爾山羊重要的基本特徵。應排除的特徵缺陷:X狀肢和外彎肢,太纖細或肉太多的四肢。系部弱,蹄尖向外或向內。


皮膚和被毛:

鬆軟的皮膚,有充足的頸部和胸部褶皺,尤以公羊為甚,這是一個基本特徵。眼瞼和無毛部分有色系,尾下無毛的皮膚應有75%的色素區盅蛟蛞?00%的色素為理想。毛短有光澤。少量絨毛有利於耐受冬季的寒冷。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被毛太長且粗,絨毛太多。


性器官:

母羊:有結構良好的乳房,每邊有不多於兩個的乳頭。公羊:在一個陰囊中有兩個較大、正常、結構良好和同等大小的睪丸。陰囊的圓周不少於25釐米。應排除的特徵性缺陷:乳頭為串狀、葫蘆狀或雙乳頭。小睪丸,陰囊有大於5釐米的裂口。


體色:

理想型應為頭、耳紅色的白山羊。有豐富的色素沉著,具明顯光澤,允許淡紅至深紅。種羊頭部兩邊除耳部外至少有10釐米直徑的紅色斑塊,兩耳至少有75%紅色區和同樣比例的色素沉著區。


波爾山羊的經濟性狀

羊的經濟性狀體現為優質高產的畜產品,進而體現在投入與產出比,能獲得高效益。

生長性能和品質:

成年波爾山羊公羊、母羊的體高分別達75釐米-90釐米和65釐米-75釐米,體重分別為95公斤-120公斤和65公斤-95公斤。屠宰率較高,平均為48.3%。波爾山羊可維持生產價值至10歲,是世界上著名的生產高品質瘦肉的山羊。此外,波爾山羊的板皮品質極佳,屬上乘皮革原料。

繁殖力與產羔率:

波爾山羊屬非季節性繁殖家畜,一年四季都能發情配種產羔。母羊6月齡成熟,由於在秋季性激素水平較高,故而春夏性活動較少。秋季為性活動高峰期,而春夏季性活動較少。據100頭母羊的產羔結果,產單羔者24頭,雙羔者58頭,三羔者15頭,四羔者1頭。平均窩產羔數為1.93頭。公羊6月齡成熟,在放牧的情況下平均配種15頭母羊;9月齡以上平均可配種30頭母羊。高產羔率意味著提高了每頭母羊和 面積肉產量。

耐粗性和適應性:

波爾山羊是最耐粗和適應性最強的家畜品種之一。能適應南非各種氣候地帶,包括內陸氣候、熱帶和亞熱帶灌木叢、半荒漠和沙漠地區都表現生長良好。在乾旱情況下,不供水和飼料,與其它動物相比存活時間最長。有放牧習性,可採食小樹和灌木以及其它動物不吃的植物。採食範圍大,可高至160釐米的樹葉和樹皮,低至10釐米的牧草。因而適於與牛混牧提高每公頃牧地的產肉量。此外,由於波爾山羊有采食灌木的習慣,可用於控制灌木的叢生和蔓延。因波爾山羊具有上述的耐粗性和適性,故不僅適於在南非飼養,同樣適於在其他國家發展。在我國,除有豐富牧草的地區可發展波爾山羊外,許多雜草、農作物秸稈都能作為波爾山羊的粗飼料,發展地域範圍進一步擴大。

抗病性:


波爾山羊有罕見的抗病能力,便如抗藍舌博氫氰酸中毒症和腸毒素血癥等。

波爾山羊的雜交利用

用純種的波爾山羊公羊和當地的母羊交配生的小羊叫波雜一代, 用符號表示 ♂(純波爾山羊)×♀(當地母羊)=F1(一代)簡稱雜交一代,理論重量=純波爾山羊公羊的重量加當地母羊的重量之和除2,我國山羊的個體普遍較小,用引進的波爾山羊公羊做終端父本雜交當地羊,雜交一代有雜交優勢,普遍比當地羊長得快,長得大。雜交一代含有50%的波爾山羊血緣。有波爾山羊肉用的體型特徵,耳朵比當地羊大且下墜。

用另一隻純種波爾山羊公羊和雜交一代母羊交配生的小羊叫波雜二代,用符號表示 ♂(另一純波爾山羊)×♀(F1)=F2(二代)簡稱雜交二代,理論重量=純波爾山羊公羊的重量加雜交一代的重量之和除2,二代含有75%的波爾山羊血緣,純波爾山羊公羊的100%+50%(F1代羊)/2=75%,雜交二代部分羊具有波爾山羊棕色的花頭,只是顏色淡。

同樣,用純種的波爾山羊公羊和雜交二代母羊交配生的小羊叫波雜三代,雜交三代含有87.5%的波爾山羊血緣。

如此類推,雜交羊無法含有100%的波爾山羊的血統,雜交三代很像波爾山羊,我們專業人員是能區分的,

我國引進波爾山羊的目的是改良品種,雜交羊最終目地是上老百姓的餐桌。就目前而言,現在的雜交一代二代三代賣的價格都很貴,需求量極大,遠遠超過肉羊的價格。

有的地方買純種波爾山羊有困難,購雜交三代公羊搞改良,效果也不錯,用雜交三代公羊和當地母羊交配生成的小羊,波爾山羊血統為43.7%,純種波爾山羊公羊產生的F1代(血統50%)。

客戶購純種波爾羊和雜交羊,要分析您當地的市 情況,處於那一個環節,經濟效益有無保障謹慎從事。


波爾山羊的雜交利用

波爾山羊雜交魯西白山羊。據對66只懷孕母羊的調查,其中第1個情期受胎的38只,第2個情期受胳的18 只,第3個情期受胎的10只。共產羔175只,母羊胎繁殖率為265%,成活159只,成活率為90. 9%。

波爾F1(F1:雜交一代)羔羊體型外貌明顯趨向父本。其頭大、額寬、耳扁寬大而下垂、胸寬深、背腰長平、四肢粗壯、前後軀發育良好、 肌肉豐滿;尾尖有一彎曲,公羊多有角。全身被毛為白色, 頸至頭部毛色多為棕色,有的脊柱有棕色背線。通過對波爾F1羔羊適應性觀察,在當地飼養無不良反應, 表現為性情溫馴、哺乳性能良好、覓食性強、不挑食、食量大。 對一般疾病的抗病能力與當地羊相似,比較適應當地的氣候與自然條件。

通過對波爾F1的測試,其體尺、體重的增長比魯西白山羊有明顯提高。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四項主要體尺指標比魯西白山羊增幅多在20%-40%之間,均有明顯提高。

波爾F1體重增加更為顯著,其初生、3月齡、6月齡和9月齡比魯西白山羊分別提高48.54%、 99.57%、91.83%和82.67%,平均日增重指標F1羔羊在180-120克,比魯西白山羊高出1倍到0.5倍。9月齡F1公母羔體重分別達到46.35公斤和39.33公斤。


波爾山羊的效益分析

波爾山羊是世界上公認的優秀肉用品種,具有個體大,初期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廣,繁殖性能好,出肉率高等優良特性。由於前期波爾山羊原種均從國外引進,相對價格較昂貴,導致引進回國繁殖選育的原種、純種價格相對較高。所以對農民朋友而言,初期投入利用以下方式適度小規模經營,採取邊生產邊建設滾動發展的思路,逐步建成輻射周邊的小型種羊場。


投資分析一 飼養1-2頭成年波爾公羊

1、 建立種公羊配種站。飼養成年種公羊,為周邊農戶繁殖母羊配種出生的羊為波爾羊雜交羊,與飼養普通山羊相比,農戶也可獲取更大收益。一般情況下,一頭成年種公羊一天可配種2-3次,如每4天休息一次,平均一個月可使用24天,一個月平均可自然配種60次。目前波爾公羊配種收費在有的地區一次100元,山東梁山普遍在40元/次,如平均在30元,一個月至少獲利1800元,一年中扣除4個月高溫天氣,全年一頭成年種公羊收益近15000元。當年投資,當年收回,並淨得一頭成年種公羊,來年繼續使用。

2、 建立人工授精技術服務站。人工授精技術就是利用適當的的器械採集種公畜的精液,經過質量檢查、稀釋和保存,將合格的精液在用器械適時輸入母畜的生殖道內,以代替公母畜直接交配而使其受孕的方法。正常情況下,一頭成年種公羊,一天可採精1次,如果每4天休息一次,平均一個月採精24次。一次採精正常可製備鮮精15-20支,目前用鮮精進行人工授精包配種懷孕(正常用鮮精配種需配2次)收費10元/頭次,一頭成年公羊一天可獲利100元,每月2400元,一年扣除4個月高溫天氣,一年收入19200元。當年收回投資,並適當盈餘和淨得一頭成年種公羊,公羊來年繼續使用。

3、 配種服務和雜交羊生產相結合。飼養種公羊按上述1或2的方式經營的同時,飼養本地母羊,用波爾公羊配種從事雜交羊生產(該方式特別適合於廣大的養羊專業戶或養羊大戶朋友); 一隻本地母山羊,以年產2胎計算,平均獲得4-6羔羊,本地山羊12個月體重26.3公斤,5只羔羊總重131.5公斤,屠率宰32.7%,可獲羊肉43公斤,以12元每公斤計算,共收入516元。如採用波爾山羊雜交繁育,在同樣5只羔羊,每隻12個月體重64.9公斤,5只羔羊總重324.5公斤,屠率宰46.8%,可獲羊肉151.87公斤,以12元每公斤計算,共收入1822元。在每年同樣飼養一隻母羊情況下采用波爾山羊雜交可多收入1306元。提高經濟效益2.35倍。如每戶10只母羊每年可多收入13060元。在農村飼養,草料、精料及人力消耗幾乎不需成本。通過上述分析,養一頭羊勝過種10畝田,誰都有機會,誰投入早,誰就早收益,莫錯過良機。


產業開發

波爾山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生力軍”

中國是農業大國,畜牧業在農業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但與畜牧業發達國家新西蘭、澳大利亞等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特別是養羊業,仍停留在傳統的品種低層次和飼養管理低水平上。品種差,散養多,規模小,效益低。99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將畜牧業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強調要把畜牧業作為一個大的產業來抓,提出要下大力氣健全良種繁殖、疾病控制、飼料生產三大體系,大力推進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發展草食家畜,調整優化畜種結構是一條重要舉措。農業部將“引進肉用波爾山羊,加速我國山羊產業化進程”列入“948”項目,波爾山羊成為重點推廣的良種,成為改良地方山羊、促進養羊業產業化的當家品種。以波爾山羊的良種推廣、促進養羊業產業化為龍頭,帶動農村種植業、流通業、加工企業的調整和發展,在造福於民的同時,壯大地方經濟,實行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首先,建立良種繁育推廣體系,促進養羊業產業化

肉羊生產不宜像毛羊搞純種選育或級進雜交,要利用雜種優勢進行經濟雜交,特別是多元雜交已成為趨勢,各省可以波爾山羊為終端父本選適合當地的優化雜交組合,建立完整的肉羊生產三級良種繁育體系。

第一級施地級波爾山羊純種繁育中心

因地制宜,根據山羊養殖分佈和當地的自然資源狀況,建立2-4個規模100頭以上的波爾羊純繁 ,專為第二、三級種羊 或配種站提供種羊。並負責全省種羊的調劑、地區間肉羊生產體系中種羊的按期交換,以保持雜交優勢。

第二級縣、鎮級良種擴繁

養羊主要產區建立規模在20-40頭的良種擴繁 ,為種羊飼養專業戶和農戶提供種羊,並即時為種羊飼養專業戶和農戶種羊品系更換提供保證,以保證雜交優勢。同時雜交改良地方品種,為周邊肉羊生產專業戶和農戶提供鮮精、凍精或配種服務。

第三級種羊飼養專業戶

種羊主要來源於第一、二級種羊 ,最接近廣大養羊農戶,飼養種羊主要用於建立配種站或人工授精服務站,為周圍農戶地方品種山羊提供配種服務,改良地方品種,增產增收,達到種羊飼養專業戶和農戶養羊雙贏的目的。養羊專業戶或大戶是該群體的主體,飼養種羊既服務於周圍農戶,又能雜交改良自身飼養的山羊,種羊服務農戶收益,飼養雜交羊增收,並且會起到典型示範作用,帶動農戶發展養羊業。

其次,以肉羊為龍頭,促進地區種植業結構調整,促進地區肉食品深加工企業的發展和地區流通業的搞活。

1、 養羊業的發展,肉羊資源的豐富,肉羊品質的提高,必將促進肉食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原有的肉食品加工企業,肉產品結構不斷完善,肉產品質量不斷提高,提高企業的效益,提高地區整體經濟水平。從無到有,新建肉食品加工企業,更能增加就業機會,解決就業的問題,促進鄉鎮工業的發展,提高經濟水平。

2、 羊是草食性動物,以秸稈型飼料為主,配以營養全面的精料。養羊業的發展,可促進種植業結構的調整,種草養羊,特別是低產農田,促進土地增值。提高農作物秸稈利用率,變廢為寶,並促進農作物秸稈微貯等加工業和飼料加工業、飼料添加劑工業的興起和發展,提高地區的整體經濟水平。

3、 養羊業的發展,肉羊資源的豐富,促進流通業的發展。有豐富的資源,必然會有行業協會或個人組織銷售、加工再銷售。促進商業大流通, 社會信息大流通,提供更多的行業發展機會,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小尾寒羊

小尾寒羊是我國乃至世界著名的肉裘兼用型綿羊品種,具有早熟、多胎、多羔、生長快、體格大、產肉多、裘皮好、遺傳性穩定和適應性強等優點。4月齡即可育肥出欄,年出欄率400%以上;6月齡即可配種受胎,年產2胎,胎產2~6只,有時高達8只;平均產羔率每胎達266%以上,每年達500%以上;體重6月齡可達50千克,週歲時可達100 千克,成年羊可達130~190千克。在世界羊業品種中小尾寒羊產量高、個頭大、效益佳,被國家定為名畜良種,被人們譽為中國“國寶”、世界“超級羊”及“高腿羊”品種。它吃的是青草和秸稈,獻給人類的是“美味”和“美麗”,送給養殖戶的是“金子”和“銀子”。它既是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最佳項目之一,又是政府扶貧工作的最穩妥工程,也是國家封山退耕、種草養羊、建設生態農業的重要舉措。因之,近年來全國各地都在大力發展小尾寒羊,其數量目前已達200萬隻以上。

主要產於河北省滄州、邢臺,河南省東部及山東省的西南部地區。

品種特性: 具有成熟早,早期生長髮育快,體格高大,肉質好,四季發情,繁殖力強,遺傳性穩定等特性。山東省西南部所產的羊較優。

生產性能: 以山東省西南部地區所產的小尾寒羊為例,其體重平均週歲公羊為65千克,母羊為46千克;成年公羊為95千克,母羊為49千克。剪毛量平均公羊3.5千克,母羊2千克。性成熟早5-6個月就發情當年可產羔產羔率260-270%.

適合地區: 東北、華北、西北、西南等地

主要用途: 該品種是我國發展肉羊生產或引用肉羊品種雜交培育肉羊品種的優良母本素材,發展羔羊肉生產。

杜泊綿羊

杜泊羊是由有角陶賽特羊和波斯黑頭羊雜交育成,最初在南非較乾旱的地區進行繁殖和飼養,因其適應性強、早期生長髮育快、胴體質量好而聞名。杜泊羊分為白頭和黑頭兩種。

一、外貌特徵:杜泊羊體軀呈獨特的筒形,無角,頭上有短、暗、黑或白色的毛,體軀有短而稀的淺色毛(主要在前半部),腹部有明顯的乾死毛。

二、品種特性:杜泊羊適應性極強,採食性廣、不挑食,能夠很好地利用低品質牧草,在乾旱或半熱帶地區生長健壯,抗病力強;適應的降水量為100毫米-760毫米。能夠自動脫毛是杜泊羊的又一特性。

三、生產性能:杜泊羊不受季節限制,可常年繁殖,母羊產羔率在150%以上,母性好、產奶量多,能很好地哺乳多胎後代。杜泊羊具有早期放牧能力,生長速度快,3.5-4月齡羔羊,活重約達36千克,胴體重16千克左右,肉中脂肪分佈均勻,為高品質胴體。雖然杜泊羊個體中等,但體軀豐滿,體重較大。成年公羊和母羊的體重分別在120千克和85千克左右。山東省是全國養羊大省,綿羊品種資源豐富,如小尾寒羊、大尾寒羊和窪地綿羊等,這些品種存在一個共同的缺點,即生長髮育慢和出肉率低,雖然小尾寒羊相對生長速度較快,但出肉率低卻是其明顯的不足之處。因此,引進杜泊羊對上述品種進行雜交改良,可以迅速提高其產肉性能,增加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亞洲黃羊

南江黃羊(亞洲黃羊)原產四川南江縣,經我國畜牧科技人員應用現代家畜遺傳育種學原理,採用多品種複雜雜交方法人工選擇培育而成的我國第一個肉用山羊新品種。1995年和1996年先後通過農業部和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管理委員會現 鑑定、複審,認定:南江黃羊是我國目前肉用性能最好的山羊新品種。並由農業部正式命名,頒發了《畜禽新品種證書》。

南江黃羊是以紐賓奶山羊、成都麻羊、金堂黑山羊為父本,南江縣本地山羊為母本,採用複雜育成雜交方法培育的,後又導入吐根堡奶山羊的血液。目前在我國山羊品種中是產肉性能較好的品種群。

體型外貌

大多數公母羊有角,頭型較大,頸部較粗,體格高大,背腰平直,後軀豐滿,體軀近似圓桶形,四肢粗壯。被毛呈黃褐色,面部多呈黑色,鼻樑兩側有一條淺黃色條紋,從頭頂部至尾根沿背脊有一條寬窄不等的黑色毛帶,前胸、頸、肩和四肢上端著生黑而長的粗毛。

品種特性

生產性能體格高大,生長髮育快;南江黃羊成年最高體重公羊、母羊分別可達80千克和65千克。成年閹羊可達100千克以上。

1、繁殖力高,性成熟早:南江黃羊2月齡即有性行為表現,3月齡可出現初情;4月齡可配種受孕,最佳初配年齡母羊8-12月齡,公羊12-18月齡,經產母羊群年產1.82胎,胎平產羔率為205.42%,群體繁殖成活率達90.18%。

2、產肉性能好,膽固醇含量低,蛋白質含量高,口感好:南江黃羊羯羊6、8、10、12月齡胴體重分別為8.83千克、10.78千克、11.38千克、15.55千克;屠宰率43.98%、47.63%、47.70%、52.71%;成年羯羊為55.65%,而且具有早期(哺乳階段)屠宰利用的特點,最佳適宜屠宰期8-10月齡,肉質鮮嫩,營養豐富,含有人體必需的17種氨基酸、無羶味,是南江黃羊特有的產肉特徵。更是美容、長壽的綠色食品,特別是老人、孕婦的最佳食品。

3、板皮品質優,質地良好:南江黃羊板皮細緻結實,厚薄均勻、抗張力強、延伸率大、彈性好。主要成革性能指標均達到輕工業部頒發《山羊板皮正面服革標準》。

無角陶賽特羊

無角陶賽特羊產地:原產於大洋州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該品種是以雷蘭羊和有角陶賽特羊為母本,考力代羊為父本進行雜交,雜種羊再與有角陶賽特公羊回交,然後選擇所生的無角後代培育而成 。

顯著特點: 該品種羊具有早熟,生長髮育快,全年發情和耐熱及適應乾燥氣候等特點。公、母羊均無角,體質結實,頭短而寬,頸粗短,體軀長,胸寬深,背腰平直,體軀呈圓桶形,四肢粗短,後軀發育良好,全身被毛白色。

品種概況

該品種羊具有早熟,生長髮育快,全年發情和耐熱及適應乾燥氣候等特點。公、母羊均無角,頸粗短,體軀長,胸寬深,背腰平直,體軀呈圓桶形,四肢粗短,後軀發育良好,全身被毛白色。成年公羊體重100-125公斤,母羊75-90公斤。毛長7.5 -10 釐米,細度50-56 支,剪毛量25-3.5公斤。胴體品質和產肉性能好,4月齡羔羊胴體20-24 公斤,屠宰率50% 以上。產羔率為130%-180% 。我國新疆和內蒙古自治區曾從澳大利亞引入該品種,經過初步改良觀察,遺傳力強,是發展肉用羔羊的父系品種之一。

利用情況,我國在80年代末開始引入,用無角陶賽特公羊與 小尾寒羊母羊雜交,6月齡公羔胴體重為24.20千克,屠宰率達54.50%,淨肉率達43.10%,後腿肉和腰肉重佔胴體重的46.07%。

夏洛萊羊

夏洛萊羊產於法國中部的夏洛萊地區,以英國萊斯特羊、南丘羊為父本與當地的細毛羊雜交育成的,當今世界最優秀的肉用品種,具有早熟,耐粗飼,採食能力強,肥育性能好等特點。

夏洛萊羊體型外貌特徵為,頭部無毛,臉部呈粉紅色或灰色,額寬,耳大靈活,體軀長,胸寬深,背腰平直,後軀豐滿,前後檔寬,肌肉發達呈倒“U”字型,四肢較短,粗壯,下部呈淺裼色。

成年公羊體重為110-140千克,催肥用的是壯樂康。母羊80-100千克;週歲公羊體重70-90千克,週歲母羊體重50-70千克,8月齡公羊達60千克,母羊40千克,屠 率50-55%,胴體品質好,瘦肉多,脂肪少,母羊八個月參加配種,初產羔率達140%,三至五產可達190%,毛短,細度65-60支。

特克塞爾羊

品種: 特克塞爾羊

產地: 荷蘭

顯著特點: 特克塞爾羊頭大小適中,頸中等長,粗,體格大,胸圓,背腰平直、寬、肌肉豐滿,後軀發育良好。

品種概況:

特克塞爾羊主要繁殖在荷蘭。在19世紀中葉,由當地沿海低溼地區的一種晚熟但毛質好的母羊同林肯羊和來斯特公羊雜交培育成的。

生產性能:公羊體重110~130千克,母羊70~90千克。剪毛量5~6千克,毛長10~15釐米,毛細50~60支。特克塞爾羊早熟,羔羊生長快,4~5個月齡體重可達40~50千克。屠宰率55%~60%。產羔率150%~160%。對寒冷氣候有良好的適應性。

特克塞爾羊已被引入到德國、法國、英國、 比利時、美國、捷克、印尼和秘魯等國,作為這些國家推薦飼養的優良品種和用做經濟雜交生產肉羔的父本。60年代初法國曾贈送我國一對特克塞爾羊,飼養在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

我國黑龍江大山種羊 1995年引進該品種公羊10只、母羊50只。

薩福克羊

該品種是英國於1930—1850年由南丘(Southdown)和諾(Norfolk)雜交育成。

外貌特徵為:體軀強壯、高大,背腰平直,頭及四肢為黑色且無毛。薩福克是體型最大的肉用羊品種。薩福克具有適應性強、生長速度快、產肉多等特點,適於作羊肉生產的終端父本。薩福克成年公羊體重可達114-136千克、母羊60-90千克,毛纖維細度30-35微米,毛纖維長度7.5-10釐米,產毛量2.5-3.0千克,產羔率140%。用其作終端父本與長毛種半細毛羊雜交,4-5月齡雜交羔羊體重開達35-40千克,胴體重18-20千克。

薩福克與國內細毛雜種羊、哈薩克羊、阿勒泰羊、蒙古羊等雜交,在相同的飼養管理條件下,雜種羔羊具有明顯的肉用體型。雜種一代羔羊4-6月齡平均體重高於國內品種3-8千克,胴體重高1-5千克,淨肉重高1-5千克。利用這種方式進行專門化的羊肉生產,羔羊當年即可出欄屠宰,使羊肉生產水平和效率顯著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