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日本老齡化問題嚴重,那麼同是工業強國的德國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明媚我心


如果說日本老齡化問題嚴重,那麼同是工業強國的德國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我們知道,日本是老齡化比較嚴重的國家,年輕勞動力減少,老人數量增加,社會保障負擔加重,這對一個國家是巨大的挑戰。不止是日本,德國同樣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德國是歐洲最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國家,在世界範圍內僅次於日本,位列世界第二。日本和德國都是工業強國,製造業發達,需要有較多勞動力,這些勞動力不僅能夠推進製造業持續健康的發展,還要用創造的價值支撐起日益龐大的老齡化群體所需要的福利和保障。

在這一點上,德國用多項舉措解決此問題。

第一,在發達國家,鼓勵移民政策一直是深受歡迎的。以德國為例的發達國家為了應對不斷減少的年輕勞動力,在本國人生育率低的情況下,鼓勵外來移民加入本國,最歡迎是高學歷精英階層的優質移民者。鼓勵移民不僅可以提升本國就業比率,還可以增加勞動力的供給,使得勞動力的充沛性。

第二,鼓勵生育。發達國家普遍面臨老齡化的問題,所以包括德國在內的發達國家一直鼓勵生育,以緩解老齡化問題。發達國家在鼓勵生育上,給出了較好的福利政策,對民眾頗具吸引力。簡單的來說,德國的做法就是生的孩子多,補貼就越多。

第三,對退休年齡的延長。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推動實施延長退休年齡,以緩解勞動力短缺和社會福利保障壓力大的問題。而在幾年前,德國已經決定將退休年齡延遲兩年,根據越來越嚴重的老齡化發展趨勢看,退休年齡將會進一步增加延長。

目前來說,西方發達國家針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所採取的的措施在大的方向上是基本一致的,只不過在具體的實施層面上會有出入。德國作為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所實施的措施產生的結果對後進入老齡化的國傢俱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環球網


德國也沒什麼好辦法,辦法只有一個:引進移民。

其實日本目前也有傾向於這麼幹。


德國引進移民計劃


這個事情要從二戰說起了,當年日本和德國在二戰裡面被盟軍的戰略轟炸機炸的一塌糊塗,蘇聯紅軍一路挺近,柏林基本上已經成為廢墟,戰後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啟動了馬歇爾計劃,給西歐注入了大量的資金用來複蘇。


有了資金還不夠,此時德國勞動力已經極度緊張,希特勒在德國戰敗前連德國青少年都不放過,組織了一大批希特勒青年團去送死,戰後重建的時候發現德國年輕人被消耗的非常嚴重,隨著西德經濟急速恢復,失業率居然達到了0.7%,不要以為失業率越低越好,5%的失業率一般為正常失業率,過低的失業率實際上只能說明一件事:勞動力不足。

所以在那去找勞動力呢?德國盯上了土耳其。

隨著與土耳其簽訂了職業培訓協議,德國以幫土耳其培訓為名,陸續開始引進土耳其人,1961年德國和土耳其又達成了勞工協議,大批大批的土耳其人來到德國,到今天土耳其人在德國已經高達300萬。


問題在那呢?土耳其人屬於穆斯林,和德國人信仰的基督教有相當大的差距,其實當時德國缺乏勞動力的時候,第一選擇是其他西歐國家,例如希臘,西班牙,意大利之類的,但是這些國家的居民很快就融入到德國裡面消失不見了,而土耳其人融入最差,人又多,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社區,所以在德國你會經常看到德裔土耳其人在街上揮舞著土耳其的國旗。


馬上德國又會引來新一波的難民,這次歐洲難民問題大家都看到了,我也不多說了。


日本移民


日本本質上還是一個同質化國家,目前在日本最大的外族團體,就是所謂的“在日韓國人”,這些人是從哪來的?這是當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以後,部分半島居民移民到日本造成的。

舉個例子,日本軟銀集團,也是阿里巴巴大股東的孫正義,想必大家都瞭解吧,他是個日本人怎麼會教“孫正義”,聽起來像是個中國人名字,其實孫正義有日本姓,叫“安本”。


日本人非常抗拒移民,但是自己勞動力不夠,怎麼辦呢?日本人想起一個辦法,叫“研修生制度”,研修生制度本身過去是日本進軍東南亞以後,培訓東南亞人才,然後讓其返回母國,負擔起培養當地人才重任的這麼一個鏈接作用,本意是好的,


但是研修生制度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日本企業為了解決勞動力不足而進行的剝削手段,研修生薪水微薄,還負擔大量的債務,在日本期間被安排去各種體力勞動活,被禁止戀愛,結婚,懷孕,甚至使用電話,甚至他們不受日本勞工法保護,導致大批大批的研修生被虐待,甚至被性侵的新聞屢見不鮮。


這種制度幾乎已經成為唾棄的對象,目測日本一定會修正這個制度。

日本目前人口問題非常嚴重,我們用一個日本的抱怨來結束吧:


本縣人口構成,七成老人,兩成貓狗,一成青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