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認爲,莫言將筆下的中國人描述得非常醜惡,你怎麼看?

傳說--白鬍子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本來應該是個舉國同慶的大好事,沒想到卻被一些不懂文學的人罵得很慘,讓人即憤怒,又無奈,同時感到這些人很可憐。

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文學名著,沒有一部是淺薄的溜鬚拍馬之作。尤其是現代主義文學和後現代主義文學更是如此。他們以醜為美,反向詩學的文學理念,這些人更是聞所未聞。

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中篇小說《變形記》,通過人變成大甲蟲的荒誕故事,展現了現代人喪失自我,在絕望中掙扎的精神狀態。

美國作家福克納的小說《喧譁與騷動》,描寫的是兩個墮落的女人和一個白痴男人的故事。

法國作家薩特的《禁閉》描寫的是三個人:一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臨陣脫逃的膽小鬼,一個心理變態的同性戀者,一個淹死私生女兒、氣死情夫的蕩婦。這三個罪人先後投入地獄,囚禁於一室,又都本性難移,形成三角關係。三人之間爭風吃醋,嫉妒挑撥,互相猜忌,各不相容,“他人就是地獄”,這成了薩特的名言。

莫言是新時期崛起的一位有靈氣的作家。他的小說有著豐富的主題內涵。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對傳統價值觀的質疑與反叛,對封建倫理觀念深刻的剖析,也有對由於社會環境改變而導致的人性缺失和種族退化的感嘆,對城市文明的批判……而其中最重要的則是對生命意識的弘揚。

莫言是一個偉大的作家,無論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是在世界文學史上都是一顆耀眼的明星!再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人們仍然知道莫言,而現在紅得發紫的許多作家,將會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文學分陽春白雪的純文學,和下里巴人的通俗文學。那些文化水平低的人,你就看通俗文學吧,不要褻瀆了神聖的文學殿堂,更不要詆譭一代文學大師莫言。莫言是需要仰視的,不是讓你謾罵的。


美食家106


罵莫言的人,都是一些不理智的人。中國人最大的短板之一,就是不肯正視自身的弱點和不足。尤其喜歡聽好話,說好話。對於有人指出了身上的缺點和錯誤,便惱羞成怒,恨不得致他(她)於死地。更喜歡報喜不報憂等等,這些都是阻礙中國長足發展的障礙物。醒醒吧,國人,不要老是斤斤計較別人對你的指責與批評。放寬心胸,抬起頭來,好好向前走。這才是一個理智的民族,一個充滿希望的民族!


龍任國


清朝入關後,百姓還在結婚娶老婆;八國聯軍侵華時,百姓也未覺得是喪權辱國,認為那是朝廷的事兒;曾國藩絞殺太平天國時,給他指路的都是那些發誓效忠天國的人;李自成在京城圈錢時,互相揭發誰家錢更多的都是平日裡的同僚和哥們……

柏楊、魯迅都寫過國人的“醜陋”,在俺看來,莫言的描寫還相對含蓄委婉。

莫言只不過是指出了人性的弱點。

在文學作品中,人物的典型化並非普遍性。

衛道士常是男盜女娼,貌美如花下也許是蛇蠍心腸,容不得別人批評的大都心虛氣短,腿瘸總怨路不平,這樣的人擅長的是背後放冷箭……

誹謗、詆譭、舉報,貌似正派,實際猥瑣不堪。

說莫言醜化了國人,究竟看了多少莫言的作品?又看懂了多少?世界上哪部小說不是善與惡的交織,邪與正的爭鬥?

俺說小販缺斤短兩就是醜化了所有生意人?

文學歡迎批評,只是嘴炮、噴子,未免醜陋。



千嬌百媚的虎頭鍘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實至名歸的,並沒有什麼可以質疑的地方。無需上升了政治高度、以及所謂陰謀論。

真正優秀的作家,鐵肩擔道義,稟筆書春秋,敢於挖社會的瘡疤,勇於揭人性的陰暗,從這一點講,莫言做到了這一點,無愧於他的良心,他的筆。

當然作家也可以寫鴛鴦蝴蝶、愛情風景,這是寫作的不同領域,例如沈從文、郁達夫等,這是並行不悖的,讀者都能欣賞。

不過在人文淪喪、世風日下的時刻,再沉淪在愛情風月之中,甚至是去做歌功頌德的事情,那種作家是得不到尊敬的。因為作家代表著社會最敏感的脈搏,最直接的擔當。

莫言筆下的人物的確非常醜陋,事實上現實中還有大批更加醜陋的人,且這種醜陋具有代表性,普遍性,所以寫得非常好。我要說,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寫得還是不夠,太隱晦了。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如果社會更多魯迅、柏楊、莫言這樣的作家,且這些作家獲得人民的認同的尊重,中國才有希望。


胡川徽永不馴服


我也讀過莫言的部分作品,讀完後的第一感覺是噁心。他的筆下,幾乎沒有美好的事物。換句話說,即便是美好的事物他都用他那特有的豬糞般的形容詞把它塗抹一番。在他筆下,中國的歷史沒有美,中國的現實也沒有美,有的只有鼻涕、哈喇子、屎尿、眼屎等分泌物裝點的世界。人性的惡覆蓋了中國的鄉村,善只能苦苦掙扎、哀求,像糞水裡的蛆。這樣的世界正契合自以為是西方普世價值的代言人諾貝爾獎的評委對中國形象的認知。於是他們咧著嘴笑了,為自己的英明神武。他們說“你看,我說的不錯吧?他們自己的作家都這麼說,那是一個充滿邪惡、臭氣熏天的世界。你看這個作家描寫的多麼生動,每個人物、每隻動物甚至每片腐爛的樹葉都描寫的那麼生動。我們可以給他發個大大的獎章”於是,中國第一個諾獎得主誕生了!於是評委們覺得中國人一定會漫天鼻涕飛舞,哈喇子橫流地慶祝這個偉大的時刻。殊不知,中國人異常冷靜,不憤不怒,不卑不亢。既尊重諾獎評委們和作者莫言,又繼續做自己該做的事。這種大氣和大度正說明中國人的成熟——做好自己的事,到我們足夠強大的那一天,中國人一定會氣定神閒地欣賞這些頒獎詞是那麼的可笑、可嘆、可悲,欣賞那些站在道德的制高點的上的先生們成為莫言筆下那些“美好的”形象呈現在世人面前。

有人認為莫言是在揭露醜惡,只有揭露醜惡才能消除醜惡。但還是說這話的人把當下中國說成是比任何時候都缺乏道德、都醜惡,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豈不是說莫言的作品並沒有起到消除醜惡的作用嗎?

有人說魯迅不是揭露中國人的醜惡嗎?為什麼不說魯迅醜化中國人呢?說這話要不就沒讀過魯迅,要不就不瞭解歷史。魯迅筆下的中國人是那種被封建社會弄愚昧的卻又令人同情的中國人,魯迅的目的是喚醒民眾,而不是為迎合諾貝爾評委而刻意醜化中國人。

魯迅的作品裡看得到中國的光明,即有為中國的命運奮鬥的人。莫言作品裡即便描寫抗日的角色也是性格扭曲醜陋不堪的樣子。

有的人把真實等同於醜惡,即誰把中國描寫得醜陋,誰就在說真話。這是對“真實”的褻瀆和歪解。


mulin30311368


莫言是一股清流,當然不會趨炎附勢的去美化汙濁,厭惡就是最真誠的批判,何來的討好西方?他也只不過是對國人的怒其不爭罷了。比起那些一邊高調愛國一邊割完韭菜移民只顧自己快活的人比起來,誰更醜陋?


梁永剛932


你說莫言的醜惡能或諾貝爾文學獎。可你裝的高尚為什麼或不了獎。莫言只是寫出來了現實,諾貝爾獎不會給吹牛說假話的人。日本人得了18個諾貝爾獎,你沒能力得獎,就會醜惡有能力著。你才是大家都罵的所謂磚家,教獸。


手機用戶15148519033


莫言對中國的黑暗和人性醜惡無情揭露,用手中的筆晾在世人面前,絕大多數國人不能容忍莫言,就象當年柏楊的《醜陋的中國人一樣》。一個民族不能正視自己,象阿Q一樣沾沾自喜,精神勝利的自我感覺極其良好,這樣好嗎?


蓬萊仙客89264888


我確有同感。雖然我看過莫言的作品不多,也就六七部,不過我感覺到一個特點,那就是莫言筆下的人物,無一不是“殭屍氣”,無一不像古代版的崔公公。所謂的“殭屍氣”,就是一種變態、腐爛、黴變、扭曲、專制、壓抑的人物氣質。稍微有一點正常的人物,卻是一個流氓大老粗,往酒缸裡面撒尿。

張藝謀拍電影,多取材莫言的作品,裡面的歷史背景絕大多數為滿清或者民國,都屬於“非文明時代”,也就比17世紀的印第安土著稍微高上一點。比較印象深刻的,就是一篇《透明的紅蘿蔔》。那個小鐵匠,已經被非人的苦難折磨的失去了正常人的思維,連痛感都沒有了。在莫言的心目中,他所理解的整個社會就是一個變態的大雜燴,吃人,小腳太太,鴉片,土匪,瘋子,姨太太,就是這個社會的元素。

不過,我們也不必責備莫言,莫言有他的生活經歷,如果不愛看他的作品,可以不看。莫言還是有他的價值的,至少沒有歌功頌德。莫言的寫作技巧也是一流的。


懷疑探索者


看了這麼多回答,深感九年制義務教育任重而道遠,國人什麼時候才能正視自己?大多數人都認為莫言是摸黑國人,阿諛西方,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莫言是繼魯迅先生之後的又一大家,其針砭時弊切中要害,為我們審視自我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文學作品有很多風格,有歌頌的、勵志的,也有諷刺的、揭露陰暗面的,莫言大抵屬於後者。目前看好多人接受不了這種把傷口揭開來、把陰暗面剖瀝在面前、赤裸裸的直觀的審視自己的問題。我覺得這說明國人還是沒有擺脫自己的自卑心理,無法直面自己的缺陷,諱疾忌醫。從網上留言我們可以看到關於政治軍事方面主要有兩種人,一是鼓吹派,認為中國現在已經無所不能,分分鐘就可以趕超美國領導世界;還有一種跪舔派,認為現在中國現在什麼都是吹牛,雞蛋裡總能挑出骨頭來。其實這就是自卑心理的兩種表現,真正能客官審視自身的人並不多。看多這麼多人都在貶低莫言,痛心疾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