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險!青島兩歲娃墜入「火坑」 家長們要留心這些事

為了防止地瓜生蟲

趙先生提前在自己用來儲存地瓜的地窖裡點燃了硫磺

沒想到幾分鐘後

地窖裡傳來一聲慘叫

他兩歲的兒子不慎掉進5米深的地窖裡

偏偏砸在點燃的硫磺盆裡

記者來到市婦女兒童醫院時,醫生介紹,孩子的耳後頸部、右肩背部大概佔全身皮膚面積4%的部位被嚴重灼傷,更嚴重的是,硫磺燃燒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硫造成孩子氣道嚴重損傷,經過一週的治療,孩子目前氣道損傷得到了緩解,被嚴重灼傷的部位也在逐漸恢復。

兩歲孩子墜入火盆 被硫磺嚴重灼傷

意外發生在10月17日中午,趙先生帶著因為嚴重燒傷而昏昏欲睡的孩子緊急趕到市婦女兒童醫院急診科。急診科負責人徐迎軍主任查看傷情發現,孩子耳朵後、脖子、肩膀、後背等身上多處傷口發紅發黑,被燒得血肉模糊,讓人不忍直視。他立即安排將孩子送到兒童燒傷外科緊急搶救。

據家人向醫生講述,趙先生一家來自平度,家裡收了地瓜準備挖地窖儲存。為了防止地瓜被蟲子啃食,他們用了點“土”辦法,先點燃硫磺來燻地窖驅蟲。沒想到,當天孩子一個人來地窖邊玩耍,剛挖的地窖並沒有做防護措施,孩子一腳踩空跌了進去。幸運的是,5米深的地窖下面是鬆軟的土,孩子並沒有發生骨折。但孩子偏偏掉進了地窖裡一盆點燃的硫磺中,身上被大面積燒燙傷。家長順著孩子的慘叫聲,找到地窖,把孩子抱了出來,但為時已晚,孩子的皮膚已幾乎被燙“熟”了。他們趕緊將孩子送到村衛生室,臨時塗抹了燙傷膏。隨後把孩子送到市婦女兒童醫院急診科求救。

緊急搶救孩子轉危為安

經兒童燒傷外科醫生評估,患兒全身約4%的皮膚受損,系二度燒燙傷,而且傷及真皮層,即便處理好了,日後也可能會留疤。徐迎軍介紹,醫護人員在對孩子的傷口進行清創、消毒、塗藥等處理的同時,還觀察到患兒出現喉頭水腫,說話時聲音嘶啞,而且呼吸些許急促,看起來很沒有精神。醫生安排孩子進行CT檢查發現,患兒還存在氣道和肺部等損傷。醫生考慮這可能與孩子吸入硫磺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有關。

據介紹,硫磺燃燒會迅速產生二氧化硫氣體,其作為大氣主要汙染物之一,對人體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危害。二氧化硫與空氣中的其他物質反應,會生成亞硫酸鹽和硫酸鹽顆粒,被人體吸入後聚集肺部,可能造成呼吸系統衰竭,嚴重可致死亡。如果與水混合,對皮膚和眼睛都有嚴重傷害。醫生緊急將患兒收入兒童重症監護室進行輸液排毒和霧化處理,以減輕孩子的喉頭水腫、氣道和肺部損傷。

幸運的是,經過及時的內科治療和外科處理,孩子的呼吸道症狀明顯減輕,精神狀態漸漸變好,傷口也開始恢復。

記者在病房看到,孩子背上的燒傷已經開始結痂。醫生介紹,孩子現在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但因為氣道損傷和燙傷的傷口,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出院。

秋冬季謹防孩子被意外燒燙傷

徐迎軍介紹,雖然被硫磺燙傷的事件比較少見,但每年秋冬季節,醫院都能收治為數不少被開水、熱粥、熱菜湯、熱水袋、熱水壺、熱水爐、暖寶寶等等燙傷的小患兒。

徐迎軍提醒家長一定要注意加強保護意識,讓孩子遠離地窖、魚塘以及存放有毒有害物質的危險場所,另一方面他也提醒家長,一旦孩子被熱水燙傷,首先要趕緊脫離熱源,如果被燙傷的地方發紅很疼,要用涼的流水沖洗15分鐘,以降低溫度並減輕深度蔓延。如果燙出水泡,千萬不要去挑破,找無菌紗布進行覆蓋後到醫院進行處理。

如果被燙的已經掉皮,創面脫落的話,先小心剪掉上面的衣服,注意不要撕扯,之後再用乾淨的紗布或者衣服進行覆蓋,防治二次感染,趕緊送往專科醫院進行處理。

孩子因各種意外事故

受傷遭受痛苦的新聞

看著讓人無比痛心

如果家長多留心

也許一些傷害就不會出現

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

家長請多關注這些方面

1.針對小嬰兒:

(1)帶小嬰兒睡覺防止捂住孩子口鼻造成窒息。

(2)冬天不要給孩子蓋太厚的包被,孩子幼小,無力踢開厚重包被,防止出汗過多,發生蒙被綜合徵。

(3)給孩子換衣服時,不要把孩子放在沒有欄杆的床或椅子上,防止成人偶然離開,孩子摔傷。

2.針對學齡前的幼兒:

(1)窗戶安裝護欄,防止孩子好奇爬上去,從陽臺或窗戶邊掉下去。

(2)藥物貼上標籤,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定期清理藥箱,處理過期藥品。家長手提包裡的食品、藥品,一到家就應當分門別類地放到櫃裡,以免孩子翻著手提包後誤食中毒。

(3)不要把洗衣液、消毒液、農藥、化工原料等液體放到飲料瓶中,防止孩子誤服。

(4)孩子玩鈕釦、豆子或其它小東西,孩子自己吃豆子、花生等需在旁照顧,以免孩子吞嚥時誤入氣管或把這些食品放入鼻內、耳內引起事故。

(5)飯鍋、熱水瓶、茶壺和茶杯等,不要放在孩子能夠得著的地方,防止燙傷。

(6)洗澡時一定要先放冷水,再加熱水,以免孩子去摸而燙傷。

3.針對學齡期兒童

(1)不能將孩子單獨留在車裡。

(2)告訴孩子避免去危險的環境和場所,比如遊野泳。

(3)孩子外出給孩子穿色彩鮮豔的衣服,特別是黃色的,因為人眼白天對黃色最敏感,黃色的遠視感很強,汽車司機很遠就能看見,可避免交通事故的發生。

除了要處處防範

家長們還需要掌握一些意外傷害的處理方法

趕快來看看吧

1.異物

鼻腔異物:常見的有豆類、穀類、棉球、紐扣、小玩具、紙團、果核等,或睡眠時有小昆蟲侵入。

處理方法:可以用手按緊沒有異物的鼻孔,做擤鼻動作;或用紙捻刺激鼻腔,打噴嚏將異物噴出。如無效即送醫院用鑷子或鼻異物鉗將異物取出,也可用吸鼻器吸出。

外耳道異物:常見的有沙礫、石子、草棍、穀物等,或睡眠時有小昆蟲爬入。

處理方法:非動物性異物可用雙氧水衝出、單腳跳、耵聹鉤取出等方法;動物性異物可滴入乙醚、乙醇、麻油或酚甘油將蟲子殺死後用鉤取出;或用手電、燈光誘其自動爬出。

眼異物:細小異物等進入眼結膜,會引起局部刺激、流淚及不適,當異物嵌入角膜時症狀會更嚴重。

處理方法:切勿用手揉擦,立即滴眼藥水將異物衝出,或翻開眼瞼用冷開水沖洗,或用消毒棉球蘸生理鹽水將異物拭去。

當異物嵌入角膜時,要用0.5%地卡因麻醉後,用生理鹽水沖洗結膜囊,然後用生理鹽水棉棒擦去,必要時滴抗生素液。

喉部異物:若是較小、尖銳的異物嵌入喉頭,會引起嗆咳、喘氣、聲音嘶啞或失聲,有呼吸困難及紫紺;若異物過大,可梗阻發生窒息死亡。 處理方法:如是液體或油類的異物,應將孩子抱起,頭低拍背,引起咳嗽反射,有助於將異物咳出。如是固體異物則立即送醫院手術取出,不可存僥倖心理。 在送醫院途中,應將幼兒從背部向前抱,一手放在幼兒胸部,一手放在背部,作向前擠壓的動作,以助幼兒呼吸和吐出異物。

惊险!青岛两岁娃坠入“火坑” 家长们要留心这些事

2.腦震盪

幼兒頭部受外力損傷後容易發生腦震盪。受傷後立即出現暫時性意識障礙,一般不超過半小時,輕者僅意識恍惚,重者可意識喪失;出現輕度休克、緩脈、面色蒼白、躁動、噁心嘔吐或暈眩等,甚至可能長久失去知覺,併發腦水腫、腦出血。

處理方法:要跟蹤觀察至少6小時,發現有嘔吐、顱道出血等情況隨時就醫。輕者臥床休息1~2天;重者須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3.創傷

簡單性創傷:如表皮擦傷、挫傷、切割傷、刺傷、裂傷。

處理方法:檢查傷口大小、深度、汙染、異物,及時用冷開水或生理鹽水將傷口洗淨,去除異物。用雙氧水、碘伏消毒,並用創可貼、膠布包紮。若傷口深、大、出血較多、創面不齊或頭、面、手部有切割傷,應馬上將患兒送醫院進行清創縫合處理。創面小而深,易有汙物帶入,清創後同時使用抗生素及破傷風類疫苗。

複雜性創傷:及時送醫院。在送醫院過程中,注意安全,減少肢體移動,創面要包裹,止血防止汙染。

閉合性創傷:早期冷敷,最好冰敷,減輕出血和水腫,72小時後熱敷,促進血液循環。

4.溺水

溺水是兒童常見的意外傷害,包括失足落水或掉入水缸、糞坑,也是游泳中最嚴重的意外事故。

處理方法:清除口鼻中的淤泥、嘔吐物等,並鬆懈衣領、褲帶,拉出舌,使其呼吸道通暢,然後將患兒頭部下垂、腹部置於急救者肩部,頭足下垂,快速奔跑,借體位及重力作用使呼吸道及胃內水倒出。如達到心肺復甦術指徵,立即進行心肺復甦術。(早報記者 黃飛 通訊員 畢乙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