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耳的哪些構造有維持平衡的功能?

人耳由外耳、中耳和內耳三部分組成。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人的耳廓不像其他哺乳動物可以隨意活動,但其形似喇叭,有收集聲波的功能。雙側耳廓同時集聲可以判定聲音來自何方。耳廓表面凹凸不平形成的獨特濾波特性可以改變傳入聲音的特性。外耳道形狀彎曲,上皮組織內有毛囊和耵聹腺。外耳道有抗菌和阻止異物進入的作用。

中耳由鼓膜、鼓室、聽骨、鼓竇、咽鼓管和乳突氣房組成。鼓膜可以保護中耳和內耳。但其主要起傳音和擴音功能。由錘骨、砧骨和鐙骨組成的聽骨鏈主要起傳導聲波的作用。咽鼓管主要功能是保持鼓膜內外兩側空氣的壓力平衡和引流作用,維持正常的聽覺功能。

內耳位於顳骨巖部深部,結構複雜精細。其內管迂迴曲折且又相通,故又稱迷路,骨迷路長約2釐米,包括前庭、骨半規管和耳蝸三部分。骨迷路骨質極硬,內有腔隙、骨壁厚約2~3毫米(mm)。依骨迷路形狀分佈的膜管和膜囊,叫膜迷路,也分為與骨迷路相似的三個部分。骨迷路與膜迷路之間有外淋巴液。膜迷路內充滿內淋巴液。內外淋巴液互不相通。耳蝸有聽覺功能。而其它兩個部分具有前庭功能。

共有上、後和水平三個相互溝通的半規管。每一個膜半規管的一端都有一個隆起的壺腹嵴,分佈高度分化的毛細胞,是重要的前庭末梢感受器。位於前庭內的橢圓囊斑和球囊斑構造相同,除有毛細胞外還有多層以碳酸鈣結晶為主的顆粒即耳石和蛋白質凝結而成的耳石膜,故又稱耳石器官。兩個囊斑也是維持人體平衡的前庭末梢感受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