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飛彈危機中,蘇聯都已經把核彈部署在美國門口,爲什麼最後卻退讓了?

十分熟兒的牛排來一份


古巴導彈危機是上世紀60年代,美蘇爭霸期間發生的一次重要事件,當時的蘇聯準備在古巴地區建立一個彈道導彈發射基地,以取得蘇聯對美國的重大戰略優勢,但是此次導彈部署行動被美國先期發現,結果兩軍在大西洋相關海域以及發生了緊張對峙事件。

此次事件影響非常嚴重,險些釀成全球核戰爭,對於世界發展的過程影響深遠,最終這場核對峙的雙方美國和蘇聯都各自後退一步,最終平息了事態。

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的美蘇爭霸,是古巴導彈危機的源頭。

自從二戰結束之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駐國家之間,由於意識形態等問題開始了空前對立,在這兩大陣營對立中,美國和蘇聯是相互對抗的核心。

雙方在軍事領域大量製造和部署核武器,以謀求對對方形成絕對的戰略優勢,這就使得兩國之間的軍事對抗和衝突不斷升級。此次古巴導彈危機的起因,實際上就是因為美國為了謀求戰略優勢,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彈道導彈所導致的。


對於蘇聯來說,美國在歐洲南部部署彈道導彈,是一種絕對難以容忍的行為,因為這將會對導致蘇聯在核戰略形式上處於劣勢。

為了重新恢復核戰略上的平衡,蘇聯藉著古巴總統卡斯特羅的請求,決心在古巴國內建設由蘇聯人控制的彈道導彈發射基地和轟炸機基地,部署相應的核導彈和轟炸機。但是蘇聯人的計劃很快就被美國人的U2偵察機發現了,於是雙方便開始在古巴附近海域上開始了緊張的對峙。

美國人對於蘇聯在古巴部署彈道導彈,很顯然是非常驚恐的,因為蘇聯人的部署一旦完成,那麼整個美國都將陷入到核打擊的陰影之中。為此美國對蘇聯人的軍事行動,做出了異常強硬的回應,而蘇聯人則在回應的態度上再一次加碼。

事實上在此次對峙的短短13天的時間裡,美國和蘇聯都已經進入到了最高戰爭等級中,雙方的核武器按鈕實際上已經完全打開,隨時都有可能按下按鈕發射核導彈,從而讓全世界陷入到核戰爭之中。

美蘇在對峙的最後關頭,都意識到部署核武器的目的是為了防止戰爭,而不是為了發動戰爭去部署它們。

在最後關頭,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還是選擇了退讓,他主動給美國總統肯尼迪寫信,希望能夠緩和緊張對峙的態勢,因為在當時蘇聯的計劃只是想重新恢復兩國之間的核力量平衡,而不是打算與美國打一場核戰爭。

同樣美國人也意識到,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核武器,打破了美蘇之間的核力量平衡,這等於是在逼迫蘇聯人鋌而走險,而實際上美國人這麼做的目的只是為了在核戰略上獲得優勢,而不是與蘇聯開戰。

最終雙方領導人都意識到,雙方的衝突升級將會給兩個國家帶來什麼樣的災難性後果,而這樣的後果是這兩個國家都難以承受的代價,因此美國和蘇聯在經過商議之後都各退一步,蘇聯人從古巴撤走核彈道導彈和轟炸機,而美國則相應的撤走部署在意大利和土耳其的彈道導彈。

美蘇在此次核對峙中最終意識到,核戰爭的爆發對於兩國而言,將會是一個難以承受的巨大傷害,在這場戰爭中不會有任何倖存者,這也逼迫著美蘇不得不坐下來,重新考慮通過談判來尋求解決雙方衝突的辦法。

雖然在後來的美蘇爭霸期間,美國和蘇聯仍然相持不下,但是在對於發動核戰爭的計劃上,兩國的目的都非常一致,那就是儘量避免雙方在核衝突上升級,於是雙方分別在1973年、1987年分別簽署了《美蘇反導條約》和《美蘇中導條約》,以儘可能減少核戰爭發生的可能。


落下m


1969年,當美國的U一2揮著長長的機翼遊弋於全球,在一次例行不經意飛過美國後院古巴後,新型攝像機拍攝的膠捲送往機場判讀專家識別,我的天!這天大的事!判讀專家驚出一身冷汗!在古巴,一群古巴人正在緊緊忙忙擺弄巨大的發射架,幾個蘇聯人正在指揮著,佈署著中短程導彈。當悠閒的美國總統聽到到消息時,杯子清脆的掉到地上,這還了得,真是太歲頭上動土,如果從古巴射向美國的導彈,不論任何攔截防禦都無時間預警攔截。美麗的美國時常處在蘇聯的核威脅之中,永遠處於被動。於是全國處於緊急狀態,美軍的三軍處於一級戰備,飛機,航母,船隻,潛艇緊急開赴古巴周圍,封鎖古巴,對開往古巴的蘇聯貨船,飛機,艦隊實施攔截。轟炸機攜核彈隨時升空。佈署在蘇聯周邊的導彈,戰備,飛機隨時對蘇聯本士實施轟炸打擊。由於蘇聯赫魯曉夫異常頑固,雙方都做好了核大戰的準備,美國的鷹派一再支持對蘇聯古巴實施核打擊,但美國總統一再猶豫,畢竟核大戰誰也無法全勝,況且赫魯曉夫先前吹噓蘇聯造導彈象造香腸一樣快捷。幾艘滿載蘇聯軍備的貨船在駛往古巴途中遭到攔截,一艘核潛艇在古巴水域遭到攻擊,核大戰的導火索一觸即燃。令人生畏的十三天,全世界都繃緊了神經,緊緊盯著事態的發展,第三次世界大戰即將打響。這時赫魯曉夫寫了一封給美國總統,列出了一些條件,這樣,總統也有了臺階,簡單的討論了一下,蘇聯撤回了導彈,美國也撤出佈署在土耳其的導彈,這樣,驚魂的十三天終於落下帷幕,全球的人終於放下跳動的心,核大戰一旦開打,地球將致毀滅性的。赫魯曉夫,美國總統也有了面子,這下美國總統可以安心去打高爾夫球了!


丫AkE


這件事情已經失控了,讓美蘇兩國都如坐針氈!

最開始,蘇聯人只是想教訓美國人,此前美國在土耳其部署了導彈,把導彈擺在了蘇聯家門口,然而蘇聯卻無法在美國家門口部署導彈,必須要尋求機會實現反制。恰在此時,美國總統把古巴領導人惹火了,所以古巴改頭換面,投靠了蘇聯。蘇聯人大喜過望,剛想睡覺,就有人送枕頭了,而且這個枕頭實在是太值錢了。試想一下,如果古巴在非洲,蘇聯人肯定看不上,也不會玩命的支持你!可古巴恰恰在美洲,而且是在美國的後院,距離美國隔海相望,這就相當於天上掉了個餡餅。最終,蘇聯人決心在古巴部署導彈,以威懾美國,實現美蘇兩國的“核平衡”。

按理來說,美國人應該學會“講道理”,因為你先玩了套路,在土耳其部署了導彈,又因為土耳其是美國的盟友,所以蘇聯只能吃“啞巴虧”。此時蘇聯在美國後院玩導彈,難道不是理所應當的嗎?在蘇聯人看來,美國人決不能“只許美國放火,不許蘇聯點燈”,可美國恰恰是這麼做的。原因也很好理解,蘇聯人不敢動土耳其,是因為土耳其是“北約”國家,如果對土耳其動手,就相當於對整個“北約”宣戰,蘇聯人玩不起。可如果美國人打古巴,蘇聯人卻遠隔萬里,畢竟遠水解不了近渴。因此,土耳其對於蘇聯的風險,和古巴對於美國的風險,兩國政府的評估是不一樣的。美國政府認為,古巴在美國後院,現在只是名義上的“蘇聯盟友”,實際上還是處在美國的勢力範圍,就算美國把古巴給滅了,蘇聯也沒招。然而只要蘇聯敢打土耳其,則立馬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但是,美國政府卻低估了蘇聯的膽量,蘇聯人不僅將古巴收為小弟,還要在古巴玩導彈,這讓美國政府極為震驚!在美國政府看來,古巴這塊釘子早晚要拔,現在這塊釘子越來越粗,越來越不好拔,而且成為了蘇聯的導彈基地,這必將打破美蘇之間的力量對比。原本美國在土耳其佔據優勢,現在蘇聯反制了一局,相當於美國政府白忙活一場,蘇聯人還擁有了要挾美國的資本。這讓美國政府無法解釋,他們不願意承認自己核武戰略的失敗,同時也不能容忍古巴這塊釘子變成蘇聯人的手中刀。因此,美國政府決定一不做二不休,三下五除二把古巴給做了。

但是,美國政府還是低估了蘇聯人的反應能力,他們認為蘇聯不會太當回事,畢竟這只是一個小弟,而且美國內部也有一群人認為蘇聯要準備先發制人,古巴就是一個標誌。可恰恰蘇聯人也是這麼想的,在蘇聯人看來,如果你美國心裡沒鬼,為何要反對蘇聯在古巴玩導彈?這是不是美國人的陰謀呢?或許美國人是為了先發制人進行核戰爭,所以刻意的削弱蘇聯的核武反擊力量。假使美國的導彈可以打到蘇聯本土,而蘇聯卻無法有效反擊美國,那麼蘇聯將在核戰爭中吃大虧。因此,無論是美國政府還是蘇聯政府,都將這件事看成對方發動核戰爭的前奏。

走到這一步,局勢已經徹底失控,原本只是為了教訓美國,卻沒想到讓美國暴跳如雷,眼瞅著要打核戰爭了,此時蘇聯人覺得還是算了吧,沒必要為了古巴,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在蘇聯人撤了後,美國人也鬆了一口氣,於是乎也將土耳其的導彈給撤走了,美蘇兩國又實現了“核平衡”。從這個角度看,蘇聯人輸了面子,卻贏了裡子,美國人贏了面子,卻輸了裡子。


圖維坦


當年蘇聯和美國在世界霸權爭奪中還處於劣勢,特別是核武器的數量上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處於絕對的下風,一旦核戰爭爆發,蘇聯沒有取勝的希望;而且美國已經做好了核戰爭的準備,而蘇聯並沒有!還有就是雙方其實都願意毀天滅地的核大戰爆發,這是最主要的!

1962年8月,美國就發現了蘇聯在古巴的導彈陣地,但是沒有人認為那是核導彈陣地,到了10月中旬左右,美國的兩架U2在古巴再次偵查並由專家確認為核導彈陣地。肯尼迪立馬意識到重大危機來臨了。

美國國會立馬就提出了6種解決方案。其中部分議員提出外交途徑解決危機,但是被美國總統肯尼迪一口否決,因為他認為外交解決無異於拖延拖延時間,古巴就會有更多的導彈陣地完工,而古巴導彈危機必須速戰速決;還有部分議員提出直接採用轟炸機摧毀古巴的導彈陣地,這個方案大多數議員反對,理由只有一個,一旦轟炸就沒有挽回的餘地,那就是美蘇之間的核大戰,美國空軍根本就沒有能力一次性摧毀蘇聯在古巴的導彈陣地,而且蘇聯在古巴還部署了戰略轟炸機。而蘇聯在古巴的核導彈一旦反擊將造成美國至少1000萬人的喪生。


經過大約5天的討論和準備,美國總統肯尼迪最後決定,要使蘇聯明白美國不惜一戰的決心。於是美國按照商定方案採取海空全面封鎖,迫使蘇聯撤出古巴導彈,以接觸古巴核導彈對美國本土的威脅。美國調動了68個空中中隊和8艘航母,90艘軍艦組成龐大艦隊對古巴海域進行全面隔離(封鎖),美國集結陸軍,組成一個二戰以來的最大的登陸部隊隨時準備登陸古巴參戰,美國的導彈部隊、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全面進入戒備狀態,劍拔弩張地準備打一場全球性的核戰爭,擺出一副決戰蘇聯和古巴的態勢!


而蘇聯在古巴部署戰略核力量的原因,主要還是美國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等國部署核導彈,同樣給蘇聯安全造成重大威脅;另一方面社會主義的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來“投靠”蘇聯,蘇聯自然是希望在美國的後院有一個立足之地,需要保護古巴,防止美國顛覆社會主義的古巴政權。赫魯曉夫認為在古巴部署完善核導彈,在美蘇之間就能形成核戰略平衡。但是沒想到美國人的反應是如此巨大並且爭鋒相對,肯尼迪擺出了不惜與蘇聯來一場核大戰的姿態,這是赫魯曉夫萬萬沒有想到的!

而在1962年蘇聯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在實力上與美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特別是在核武器數量上還不足美國十分之一,一旦核戰爭爆發蘇聯將處於絕對的劣勢。並且美國的態勢是已經做好了核戰爭的一切準備,而蘇聯顯然是沒有的。所以,赫魯曉夫一方面指示蘇聯軍隊在沒有他的指示許可下,不允許使用核武器;另一方面就是給美國總統肯尼迪寫信了,並且提出了撤離古巴導彈的條件:(1)美國和盟友不能入侵古巴;(2)美國同時撤出土耳其和意大利等國的核導彈!

赫魯曉夫的信讓肯尼迪看到了希望,因為赫魯曉夫信中“充滿著避免核戰爭的激情”,這讓美國鬆了一口氣。但是緊接著美國國會又收到了一封蘇聯外交部寫給美國國會的信,這封信態度就比較強硬了,充滿了火藥味。這讓美國非常擔心了,美國明顯感覺到赫魯曉夫與蘇聯其他領導層意見不合,這是非常危險的。最後肯尼迪靈機一動,只回復了赫魯曉夫的來信,並對赫魯曉夫進行暗示。赫魯曉夫也是老油條了,在第二天就用廣播直接回復了美國,同意撤出古巴導彈!

古巴導彈危機在赫魯曉夫的妥協下,終於結束了!這可以說讓人類鬆了一口氣。應該承認,古巴導彈危機是人類歷史上離核大戰最近的一次大危機!

如果當年蘇聯不撤出古巴導彈,那麼不會解除對加勒比海域的海空大封鎖。儘管美國和蘇聯,肯尼迪和赫魯曉夫都不願意爆發核大戰,但是戰爭又太多的不確定性,往往因為一個細節、一個誤會便一觸即發,可以想象著必將是毀天滅地的一戰!

美國官方普遍承認,在古巴的幾個發射場已處於發射狀態,而且蘇聯在古巴還部署了戰略轟炸機,這些都已經隨時待命了!在這種情況下對導彈發射場的任何直接空襲都可能造成蘇聯的核導彈發射。肯尼迪和國家安全委員會執行委員權衡了贊成與反對從土耳其撤除導彈的兩種主張,已經討論了空中打擊和入侵的時間表,一旦開打就沒有挽回的餘地,這場危機恐怕讓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這不得不感謝赫魯曉夫,雖然他認慫了!


狗刨電競


蘇聯在當時本身就是一種核訛詐!到處製造核威脅,比如,赫魯曉夫就威脅英國要用八枚氫彈核平英國,法國嗆聲後便威脅法國要用九枚氫彈去核平法國。然後這兩國馬上就禁聲了,這讓蘇聯很是得意!也繼續將核訛詐進行到底!

古巴導彈危機中,其實是蘇聯核訛詐的再一次升級!美國限於蘇聯核訛詐英法兩國,在當時又沒有反導系統,只能採取互相傷害的防禦措施,比如,沿著柏林牆南下到土耳其,所有北約前線一律部署核武反擊,既蘇聯若是敢核平歐洲,則美國必然反擊滅蘇聯!這讓蘇聯萌生核訛詐美國的想法!所以,蘇聯暗渡陳倉,把導彈運進古巴,為的是讓美國不要多管閒事,本來也沒打算把美國怎麼樣!

但是美國卻有自己的謀劃,在當時,艾森豪威爾總統軍人出身,作為二戰最著名的軍事指揮官,他知道這種威脅要趁蘇聯立足未穩之機趕緊拔除,比如,他提交給國會的議案就做出了損失八千萬人口的預算!而一旦讓蘇聯核武部署完畢,則美國全境在核武覆蓋下,損失就不止這些了,而是整個美國拔除!這是美國的伐謀戰略。

其次,美國開始付諸軍事行動,他們派出了所有核潛艇,抵近蘇聯做好一損俱損的準備。並派軍艦封鎖了古巴,讓古巴斷糧斷物資。

再來伐交,美國並沒有中斷了同蘇聯的談判與交流,他們同蘇聯談判,以交換空間為代價,互相撤軍。比如,美軍核武撤離東歐跟土耳其,蘇聯撤離古巴為條件!如此,蘇聯的目的也達到了,雙方握手言和!


優己


一、直接的因素是美國的強硬態度。事件發生後,美國的態度可能是大大出乎蘇聯的預料,1962年10月24日,美軍執行封鎖任務的艦隊在68個空軍中隊和8艘航空母艦的護衛下駛入封鎖帶。美國還為此集結了自二戰後以來最龐大的登陸部隊,美國的戰略空軍部隊也進入了戰備狀態。外交上,美國為爭取盟國和國際社會的支持,開展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動。面對肯尼迪的封鎖和威嚇,蘇聯不得不做出讓步。

二、蘇聯的理虧。古巴位於美國的南端,蘇聯在古巴部署導彈,無異於在美國的南大門架起槍炮,對美國的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真正的危機從1962年10月中旬開始。當時美國U-2飛機拍攝到了古巴部署的中程彈道導彈的照片,這些導彈是SS-4導彈,可以打擊華盛頓,隨後又證明在當地至少佈署了16顆、最多32顆導彈(SS-4和SS-5)。這些導彈的最大射程為4500千米,它們可以攻擊所有美國重要的工業城市。除導彈之外,蘇聯還在古巴布署了轟炸機。

三、雙方的力量對比。二戰後的美國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頭號霸主,他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最強大的政治影響力。而60年代初的蘇聯,雖軍事強大,但經濟仍然是個軟肋,特別是此時的蘇聯在國際舞臺上空前孤立,不僅東歐的分離傾向日益明顯,而且中蘇關係惡化,蘇聯失去了一個最強大最重要的政治和軍事盟友。

四、對戰爭可怕後果的預估。二戰的銷煙才剛剛散去,那場戰爭的慘烈足以讓人永生不忘,美蘇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一旦爆發戰爭,後果將不堪設想。危機發生後,對蘇聯來說,選擇對抗很明顯是極不理智的,所以,做出有限的讓步可以讓自己不致於陷入更壞的處境,美國人也明白,與蘇聯直接開戰的結果對雙方都將是毀滅性,因此只要蘇聯撤走導彈,一切都能商量!


社會我亮哥


每日點兵,為您解答

在古巴導彈危機中,蘇聯方面退讓還是有原因的。

一、實力不濟

美國是資本主義一哥,通過二戰時期的資本積累,取代英國成為了世界的大哥!美國利用部署在歐洲以及土耳其的雷神中程彈道導彈和戰略轟炸機可直接對蘇聯的腹地進行核打擊行動,而當時的蘇聯,既沒有能往返美國的轟炸機,洲際彈道導彈無論是數量還是體積都不行。

二、美帝的強硬

古巴導彈危機時,美國在弗羅裡達的空軍進入一級戰備,戰略轟炸機部隊進入一級戰備,其它軍隊進入一級戰備。這是蘇聯方面始料未及的。蘇聯當時心想的就是,美國能在西歐威脅我,我就在古巴威懾美國,算是一種交換。可美帝沒這樣想,所以你們懂得!

三、爆發核大戰的後果無法承受

雖然美國和蘇聯當時都擁有核武器,可你要清楚,一旦因古巴導彈危機而爆發核戰,蘇聯只會最慘,不會更慘,因為古巴就那麼大點地方,美帝使用核武器的時候,肯定先滅古巴,然後滅蘇聯。而蘇聯對此束手無策。

四、雙方海軍實力的差距

赫魯曉夫是忠實的航母無用論信仰者,古巴導彈時期,蘇聯海軍根本沒辦法和美國海軍比,面對美國海空軍對古巴的封鎖,蘇聯束手無策,這在國際社會上已經丟盡了臉!


每日點兵


古巴導彈危機,指1962年秋天,蘇聯悄悄地把彈道導彈運進古巴,因而導致一場蘇美兩個超級大國你爭我奪、狗咬狗的鬧劇。時隔50多年,先來回顧一下當時的情況:

1959年,古巴革命起義軍推翻巴蒂斯塔獨裁政權,卡斯特羅上臺執政古巴。

1961年4月,美國訓練的古巴流亡者軍隊在豬灣登陸,被古巴政府軍全殲,卡斯特羅發表講話,強烈譴責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本性。

1961年6月,美國總統肯尼迪與蘇聯赫魯曉夫在維也納舉行首腦會晤。

1962年夏天,不斷對古巴進行空中偵察的美國U-2偵察機發現蘇聯的導彈基地正在建設中。

緊接著,古巴導彈危機爆發後,赫魯曉夫一邊在國際上指責美國的強權行徑,又一邊否認往古巴運送導彈,直到被美軍發現並公之於眾,隨後古巴這塊彈丸之地包括蘇聯導彈在內被美軍如鐵桶一般團團圍住,美國更是進入了二戰時期全國戒嚴的狀態。

圖為在美軍的嚴密監視下,蘇聯船隻從古巴運走了導彈。

1962年10月26日,赫魯曉夫寫信給肯尼迪:蘇聯渴望和平,決定拆除古巴所有武器。隨後美蘇秘密達成妥協,美國保證不進攻古巴,蘇聯則撤走導彈。

圖為1963年4月,卡斯特羅訪問蘇聯,受到赫魯曉夫熱情歡迎。

5.60年代美蘇兩國變成核發達國家後,他們之間的爭奪日趨激烈,所謂的“古巴危機”便是一例。但是把導彈運到古巴的是蘇聯,深感不安後拔劍張弩的是美國,美國威嚇後舉手投降的又是蘇聯,短短几個月,舞臺上的演員是蘇美兩家,但歷史書上卻寫了“古巴危機”,實則“蘇美危機”。


圖文繪歷史


對於曾經差點兒把人類送入“核毀滅”的“古巴導彈危機”,因為美國人掌握著世界話語權,人們對蘇聯當時的表現很不滿。即使是支持蘇聯的人也說:赫魯曉夫在這次事件前是冒險主義,在事件結束時是投降主義。

可以說,因為蘇聯對美國存在激進和緩和兩種勢力,赫魯曉夫怎麼決定結果都是錯的。強硬的話世界毀滅(許多人說什麼經濟不如美國,基本屬於忘記核導彈的性質,這也是赫魯曉夫選擇後退的原因),不強硬的話他毀滅。

赫魯曉夫拿著皮鞋咆哮聯合國大會

(1)赫魯曉夫為什麼向古巴運送導彈

其實,赫魯曉夫在這次事件中的所作所為其實和今天的普京類似,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並非冒險。也即在美國壓力下,必須要有所反應,否則戰略空間將受到很大壓力。普京之所以發動克里米亞戰爭、進兵敘利亞就是這個原因,前者直接造成對俄羅斯的制裁、後者使俄美之間的戰爭摩擦成為一種必然。

然而,赫魯曉夫不是普京,普京也不是赫魯曉夫,表象一樣但結果會不一樣。赫魯曉夫的背後有很多制衡因素,既然徹底激怒美國、正向美國威脅了蘇聯的國家安全一樣威脅了美國的國家安全,那麼,內部必須統一,但赫魯曉夫沒有做到。普京則更聰明,他不會選擇過分激怒美國的方式,而內部非常統一。

肯尼迪經過“導彈危機”也開始和蘇聯妥協,但結果也是這樣

(2)美國威脅了蘇聯的國家安全核心

正如赫魯曉夫所說“美國已經用它自己的轟炸機基地和導彈包圍了蘇聯!我們知道那些佈署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美國導彈,是對準我們的,更不要說那些佈署在西德的了。我們性命攸關的工業中心,直接受到裝載原子彈的飛機和帶有核彈頭的導彈的威脅。”

赫魯曉夫要送古巴導彈就是為了回擊美國的做法。

但因為內部不統一,勃列日涅夫、克格勃、政府、軍方都有強硬派和和平派兩大觀點,而赫魯曉夫當“導彈危機”發生後,他選擇哪一邊都失去了政權。

兩年後,趁著他在度假期間,軍方和克格勃發動了政變將其推翻。


坐古談今


其一,在開始時,蘇聯實際上只是為了對美國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彈道導彈的舉措進行回應。蘇聯也沒有想到美國知道部署事件後反應會這麼激烈,甚至還主動性揚言要對蘇聯採取軍事行動。但是表面歸表面,美國並不想擊沉蘇聯的軍艦製造第三次世界大戰,蘇聯也不希望會發生戰爭,所以最終蘇聯將運送導彈的軍艦撤出了古巴海域,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戰。

其二:蘇聯並沒有把足夠可以對美國造成嚴重威脅的導彈全部運進古巴。實際上只有當初預想的一半,這也是蘇聯看到美國激烈舉措後打退堂鼓最主要的原因,因為僅僅憑藉現在蘇聯手中的導彈,假如和美國發生核戰爭,根本不可能達成互相摧毀的效果。然而美國是不知道這件事的,所以蘇聯就以把能“摧毀美國”美國的導彈撤出為條件,迫使美國也撤除了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彈道導彈。蘇聯的這一手算盤可謂是打的非常好,即體面的撤出了核武器,又換的了美國也撤除核導彈的同樣條件。

第三,我們可以看出。在大國利益的爭奪下,這些小國更多的是作為犧牲的棋子使用。在蘇聯撤出古巴後,美國迅速通過了一系列制裁古巴的決定,並且憑藉著美國在聯合國的影響獲得了國際上很多社會的認同,這使得經濟發展本就較為緩慢的古巴如履冰霜。而土耳其的導彈被撤出後,土耳其也被蘇聯狠狠地“懲治”了一頓,不僅壓高糧食的價格。還經常派遣核潛艇進去黑海出海口進行浮航,使得土耳其在一段時間內都非常膽戰心驚。而此次對抗的主角美國和蘇聯卻實質上根本沒有損失什麼,確實也十分諷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