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人,都懂得「刪除」

聰明的人,都懂得“刪除”

文丨梁冬

摘自《梁冬說莊子·大宗師》

從現在起,刪除所有不必要的東西

孔子問:“當你真正坐忘的時候是什麼感覺呢?”顏回說:“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什麼意思?顏回說:“當我把所有東西一項一項刪除的時候,就感覺到自己的體系氣脈運行得暢通,感受到自己呼吸吐納的節奏和宇宙膨脹一呼一吸節奏之間的同頻共振。”

為什麼人會感受不到“物我兩忘”的感覺呢?如果你跟整個宇宙的頻率完全共振的時候,你當然就感受不到了。就像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的眼睛是有粘連的,大腦是有短暫記憶的,所以一張二十四分之一秒閃過的照片,再接著一張二十四分之一秒出現的照片,在我們的眼中是流暢的,因為我們的大腦意識還活在慢速當中。如果我們接近於清零,刪除掉很多在意識上的粘連物,那麼我們可能就會跟這一幀一幀的圖片出現同頻,那時候你就看不見一個流暢的畫面,而是看見一幀一幀的畫面,甚至畫面之中的空氣。所以,當你看不見的時候,它就消失了。

刪除真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我們稱之為“刪除力”,在《莊子》裡叫“坐忘力”。知乎上有一個關於刪除的著名問題:“什麼情況下,需要把朋友圈裡面的那個人刪除?”

試想一下,在你的朋友圈裡面,有一個人哭天搶地群發消息,要你去給他的第一條微信點贊,為他兒子在幼兒園裡面的表現搖旗吶喊。你猶豫了一下,終於覺得不好意思,奔赴過去要給他點讚的時候,發現那個人屏蔽了你,你說該刪不該刪?如果我們哪天把自己手機裡面那些不知道真實姓名,又想不起來是“王二麻子”“李二狗”還是“陳三胖”的微信全部刪掉,你會發現世界沒有什麼影響。然後,你又把手機裡面拍的照片全部刪掉,發現好像也沒有什麼。再然後,你把已下載的App逐一刪除,開始可能會覺得不習慣,因為那些就是你的眼,是你的身體,但你最後還是把它們刪掉了。慢慢慢慢地,你就會發現,其實反而獲得了某種自由。

所以,如果把顏回的“坐忘”放到現在,去找一個對應的行為藝術,就是“刪除”,講個庸俗的詞叫“斷舍離”(這個詞本來挺好,唯一的不好就是太多人講,講到讓你覺得它讓人不好意思提起,但的確是這樣的)。我們的大腦、我們的意識、我們的朋友圈等似乎已經過度加載了。

聰明的人,都懂得“刪除”

一件事情到底該不該做的標準是什麼

有一天,我和一個朋友聊天,講到關於一件事情到底應不應該做的時候,他說:“我有一個很好的標準。”我說:“什麼標準?”他說:“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如果你在猶豫一件事情該做不該做的時候,就堅定不做。但凡你還在猶豫,這隻股票該買還是不該買,就不要買。”

所以,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選擇題。只有真正讓你根本不用想該不該去做的事情才去做,因為已經不需要費力去思考。

我有一位朋友就有這樣的經歷,他說:“我去一個樓盤看房子,總是在想到底該買不該買這套房子,有沒有必要為了這套房子跟我老婆再離一次婚呢?”我說:“如果是這樣的話你就不要。上一次,你為什麼離婚?”他說:“上一次,我一看見那套房子,就覺得它是我夢中的房子,所以毫不猶豫地跟我老婆離了婚。關鍵是,我老婆也很喜歡,她也毫不猶豫地跟我離了婚。”只是為了買一套房子,兩個人就可以做出這樣決絕的判斷。

所以,刪除是我們現代人非常重要的能力和意識。

現在,請跟著我想象,有一隻手點擊了一下你大腦當中的屏幕,就看見右下角有一個“垃圾桶”的圖標,然後點擊一下那個垃圾桶,不管你現在腦子裡面浮現出來的畫面是什麼,你都要刪掉它,收進那個垃圾桶。這時候,你會發現浮現出一張臉——不管這張臉是你老公(老婆)的還是你孩子的,刪除。你就會又看見一張臉,這張臉是你以為忘掉的人,而這個“程序”一直都在你的潛意識裡默默地運行,再點擊並刪掉他。接著又會彈出一張臉,或者一個畫面,應該是股市行情的那張圖吧——很多人在睡前,都會看一看當天股票市場的行情,看看自己持倉的這幾隻股票又怎麼樣了,把這個畫面也刪掉。又彈出來的是今天做的PPT的畫面吧,刪掉。彈出來了公司女同事的畫面,刪掉。彈出來一個很帥的快遞小哥的畫面,刪掉……刪到現在你發現,你爹媽的畫面還沒出現,你難道不應該反省嗎?

其實,我現在越來越相信一件事情,就是我們大部分人睡覺之前,沒有把那些打開的頁面關掉,就把手機關機了。實際上,那些程序可能還在運行。所以,應該在晚上關手機之前,先把曾經開過的窗口全部關掉。我越來越能夠想象出來,在晚上睡覺之前,把當天打開過的頁面逐一關掉,就猶如你需要在心裡面把現在的念頭、閃出來的畫面都逐一關掉一樣。只有關閉乾淨了,夢才會比較深甜。

不要怕刪除,從明天早上開始,勇敢地強行退出兩個朋友圈,刪除十個人,你會發現你有一種快感。你突然看到,原來一些人在你的生活中沒有那麼重要,一些事情也沒有那麼重要,刪乾淨了,你就坐忘成功了。

用孔夫子的話來說,“丘也請從而後也”。意思就是,我孔丘啊,也很希望像你這樣達到完全刪除的境界,讓我跟隨你找到那種大道的感覺吧。

幸好莊子在那時候講了一則這樣的故事,否則,我們還沒有辦法為微信上的各種刪除,找到比較經典的註釋。

聰明的人,都懂得“刪除”

本文摘自梁冬《梁冬說莊子·大宗師》,北京紫圖圖書出品,圖片來源於攝圖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梁冬說莊子·大宗師》。

繼解讀《人間世》《養生主》《齊物論》《德充符》後,《梁冬說莊子·大宗師》告訴我們:不管世界如何變,我們永遠要關心不變的東西,要做非機會主義者,做非經驗主義者、非規則主義者,儘量不要向已有的經驗和規則學習。

不要去追風口,不能看別人做了就跟著做,而要看時間和生命,做自己本身應該做的事情,這樣才能變成時代真正的弄潮兒,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