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螳螂會學習

原來螳螂會學習

Credit: 123RF

作為脊椎動物的我們認為自己是灰常聰明的,相對來說,事實也確實如此。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動物王國就沒有能夠進行復雜學習的種子選手,即使是會吃掉老公、眼睛像擊劍面具的螳螂,也是會學習的。

最新的研究基於一位研究員每晚在屋頂花園對一隻雄性亞洲螳螂(學名:細齒斧螳)捕魚(對,你沒看錯,不是捕蟬是捕魚)的觀察,即便如此,我們可能也不會給一隻解決了複雜問題的無脊椎動物——至少是不會給一隻螳螂它應得的稱讚,哪怕它真的做到了。

連續五晚,研究員Rajesh Puttaswamaiah都會去觀察這隻在印度卡納塔克邦一個屋頂花園的小噴泉捕魚的螳螂。這隻螳螂每天都會來到這裡並一直蹲守至深夜,每晚捕到並吃掉至少兩條古比魚(我們叫做孔雀魚)。這並不尋常,因為早先並沒有相關的研究顯示螳螂偏愛吃魚(儘管在實驗環境下,如果餵它們魚的話它們會吃),更不知道它們還會親自“動手”捕魚。因為螳螂的眼睛決定了它們似乎只能在白天狩獵,而且因為視力太差,而水本身又會增加捕捉的難度,因此才會認為螳螂根本無法捕捉水裡的生物。

Puttaswamaiah和他的夥伴推測,螳螂可能已經進化出了學習能力,就像人那樣,通過重複的行為而獲得某項技能,從而使螳螂創造出了自己的捕獵方式,並會回到先前獲得過成功的位置再次進行捕獵。他們意識到,螳螂的“夜釣”行為意味著昆蟲的學習能力的重要性。“記住某一獵物豐富的特定位置,這與其捕獲獵物的容易度和獵物所含的營養有關,這可能是一個重要的、並會間接影響個體捕食者的健康的因素,”研究者提到。“這應該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