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話:腮幫子

 

腮幫子sāi bāng zi:是洛陽話吧,絕對是,但也不是獨有,其他地方人家也這樣說。人面部頜骨兩側末端的部分,即下巴的兩側。洛陽人似乎把頜骨與下巴的中間部分都叫:腮幫子。也有專家說:人和哺乳動物眼以下和口以上及口旁的臉側部。也說腮幫。看來洛陽人的說法也沒錯。

《紅樓夢》第四十回:“說完,卻鼓著腮幫子,兩眼直視,一聲不語。” 蔣子龍 《喬廠長上任記·出山》:“ 喬光樸 不回答,腮幫子上的肌肉又鼓起一道道肉稜子,他又在咬牙幫骨。”

“腮幫子”是腮的亦稱,我們平時不怎麼說這個部位,是疼痛需要求醫了才會說這個單詞:我也不著這麼啦,腮幫子。也有說:腮幫子酸。倆人發生糾紛,扇嘴巴子(掌摑)人會自然躲閃,但最後被打的地方基本都是:腮幫子。洛陽人看見了會說:咦......打了“五條龍”。實際就是五條手印子唄。

咱洛陽西關有個民間“神醫”專門治療“咋腮”,洛陽老城、瀍河區人都知道這個奇人。那才怪呢,去大醫院基本上是白花錢,好大夫也會給家長推薦:去西關。這個大夫也就一劑膏藥,竟然能治癒。儘管孩子們臉上貼膏藥不好看,也難受,但“咋腮”病很快就能治好。我們幼兒期間都得過這個病:得咋腮,貼膏藥,去西關,找誰?似乎都說不上來,連大夫的姓都記不住,但大家都知道:西關,貼膏藥治咋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