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被曹丕篡位封爲山陽公後,爲什麼不去投奔劉備?

靳源春


劉協如果還有一點基本的智商,都不會去投奔劉備。

漢獻帝自從李傕郭汜之亂、呂布逃跑出關東之後,就喪失了最後的一點實力,只剩下天子的虛名了。這個時候,無論他投奔誰,都不存在東山再起的可能,只是看誰能待他好一些。


本來這天下也都是曹操的將、曹操的兵打下來的,和漢獻帝無關。所以以魏代漢,本也在情理之中。曹丕篡位之後給漢獻帝的待遇,憑良心說還是不錯的,封山陽公,稱賓不稱臣——相當於單獨劃出來一個縣的地方給漢獻帝,讓他繼續延續漢朝的社稷。

如果劉協不滿意,投奔了劉備。那麼劉備肯定大喜過望,這麼好的政治旗幟,不用白不用啊?肯定會立刻把漢獻帝供起來,繼續做皇帝。但是漢獻帝依然不會有任何實權——劉備必然是丞相、大將軍錄尚書事,就像當年的曹操那樣。

關鍵問題是,漢獻帝比劉備年輕,等劉備老了之後,怎麼辦呢?像漢獻帝和曹丕姓氏不同,可以禪讓;但是劉備和劉協都姓劉,都是漢室後代,禪讓也沒有辦法禪讓啊。這就很尷尬了。


如果劉協識相,就不要和後宮的嬪妃生孩子,然後過繼劉禪做太子;如果劉協還心存僥倖,就算劉備是個仁君,但是劉備手下可不能保證劉協什麼時候會突然“駕崩”,然後留下一個遺詔讓劉禪監國。

所以劉協心裡也是門清,人家畢竟是從小見過大世面,在董卓、王允、李傕、曹操等強臣面前遊走的男人,已經遜位了就好好的做山陽公多好,何必再跑去找劉備,再受一茬罪,結局還未必比現在好呢?


經史通義


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得知漢獻帝被貶為山陽公後,孔明大笑著說了這七個字,劉備虛心採納》:

漢朝的末代皇帝漢獻帝,可謂是一個悲劇的存在,漢獻帝的一生也可謂是大起大落。先是十常侍之亂,引來了董卓,董卓一開始也是滿口道義,最後入京後就開始了挾天子令諸侯,連皇帝的後宮也是董卓經常出入的地方,董卓還逼迫漢獻帝給他封侯。董卓這樣的蠻夷之人,讓幼小的漢獻帝害怕不已,而當時的漢臣也是毫無辦法,只能任憑董卓放肆。

漢獻帝

而好不容易出了個王允用美人計除掉董卓,結果又出現了李郭二賊劫持漢帝,漢獻帝估計這些年都是生活在黑暗之中的。等到逃離李郭二賊之後,漢獻帝遇到了當初忠心耿耿的曹操,想到曹操當年刺殺董卓的義舉,漢獻帝堅信曹操定能匡扶漢室。然而曹操此時內心的野心已經膨脹了,也做起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勾當,不過漢獻帝還是很知足的,畢竟曹操只是要他發號施令,沒有為難漢獻帝。

但是衣帶詔被曹操發現之後,漢獻帝的伏皇后都被誅殺了,漢獻帝此時可謂是看透世態炎涼,心碎不已。不過漢獻帝也還是有盼頭的,因為劉皇叔已經舉起了反曹的大旗,劉皇叔一生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可以說是漢獻帝最後的希望,只待劉備帶領王師攻破許都,誅殺曹賊。

劉皇叔

然而令漢獻帝絕望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劉備為了漢室收了個謀士諸葛亮。在得知漢獻帝被曹丕廢除之後,諸葛亮對劉備說了一席話,最後用七個字勸誡劉備。然後劉備就在西川稱帝了,國號就為蜀漢。一下子漢室正統就成了劉備,估計漢獻帝得知之後,會不會感慨自己這一生,遇見的全是要匡扶漢室的,但是最後都做下了如此勾當。

劉備諸葛亮

而當時諸葛亮得知曹丕篡漢後,諸葛亮知道劉備是個有皇帝癮的人,於是對劉備說:“將軍當繼承正統。”劉備聽後欣然接受這條建議,認為曹丕已經篡漢,所以為了名正言順的討伐逆賊,為了讓天下百姓歸心,劉備不得不繼承漢室正統。不過劉備這個皇帝沒有當多久就駕崩了,也許當初不是諸葛亮提醒,估計劉備這輩子都無法稱朕了。

劉備

但是劉備和諸葛亮沒有想到卻是當時的民心已經不向漢了,尤其是在魏地的百姓。由於魏國在曹操的治理之下,百姓安居樂業,而且賦稅比漢時還低很多,所以當時魏國的百姓幾乎是不在乎什麼所謂漢室了,他們只在乎自己的生活會不會受到影響,而曹操死後,魏地的百姓莫不哀悼。僅僅從這一點來看,劉備就遠不如曹操,曹操是三國時期唯一一個可以讓百姓吃飽飯的野心家,這才是真正的仁義。


小司馬遷論史


漢獻帝劉協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做了最長時間的傀儡皇帝,一個比較尷尬的存在。公元189年,年僅八歲的劉協迎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命運改變,董卓廢少帝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從此劉協開始了長達31年的傀儡皇帝的生活,先後被董卓、李傕、曹操等人先後挾持,終於在公元220年,被曹丕脅迫讓出自己的皇位,被封“山陽公”。


至於為什麼不去投劉備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一:劉協本身肯定沒有想過去投奔劉備的問題;

公元220年,劉協已經是接近40歲的人了,長達30年的傀儡生活讓他徹底的明白了現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會在拿自己當作皇帝了,曹丕不會,劉備也不會,劉備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為什麼要拱手送給自己呢,雖然他是名義上的皇叔,但是親兄弟都不會這麼大方,劉協又何必再去當別人的傀儡呢,所以估計劉協肯定都沒有想過去投奔劉備的問題;


二:劉協沒有人身自由,何談投奔劉備;

公元220年,漢獻帝被逼退位後,被曹丕封為“山陽公”。但是漢獻帝是沒有人身自由的,雖然他的地位看似在各大臣之上,參拜曹丕不用稱臣,那隻不過是曹丕收買人心的手段罷了,實際上只是軟禁了劉協。劉協的封地在如今的河南焦作,那是離四川成都幾千裡的地方,試問一個沒有人身自由的廢帝劉協如何可以橫穿幾千裡去投奔劉備?答案肯定是不可能的。

可憐劉協一生都在別人的控制之中,作為帝王他自然不甘心被人擺佈,他總是要奮起反抗,可是兩次都失敗了,並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真可謂“天時不予劉協”啊!


震霜秋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漢獻帝雖然被曹丕威逼禪讓退位,但被曹丕封為山陽公與當皇帝待遇差不多,甚至更好,怎麼說呢?因為至少不會在朝堂上再受窩囊氣,只要不干預朝政,生命不會有威脅。




二,漢獻帝應該也清楚,按當時的局勢劉備根本沒有恢復漢室的能力,或者說沒什麼希望。再說就算劉備恢復漢室,也不可能扶持他來當皇帝。



三,就算漢獻帝想去,也很難成行。大家想想,他想去不可能自已一人單槍匹馬去投奔,必定要帶家眷、財物、家臣等等,這麼多人曹丕能不察覺,不阻攔嗎?甚至找藉口殺了他嗎?



綜合上面三個因素,我想應該是漢獻帝不投奔劉備的原因吧。

如果喜歡我的回答,請記得點評+關注喲


書畫及文史雜談


漢獻帝自從登基就被人當成提線木偶,玩弄於股掌之間,早已心如死灰,鬥志全無。被曹丕篡位封為山陽公,沒有殺身之禍,能夠錦衣玉食,已經心滿意足了,此時的他就像後來的劉嬋,有點樂不思漢的意思,你讓他跑他都不跑。


其次,漢獻帝又不傻,當時三國鼎立的局勢已經很穩固,劉備的不臣之心大家也都心知肚明,當年的劉皇叔已經不是還要打著漢家名號撐門面的劉皇叔了,他有一定的實力篡漢自立。因此,冒著風險去投奔劉備,沒有什麼意義,很有可能還不如在魏國好好待著呢。

同時,漢獻帝沒有人身自由,身邊也沒有可以保護自己的人,從當時的封地,今河南安陽,但蜀地,千里之遙,貿然逃跑風險成本太高,正常人都不會做的。


小賈講歷史


漢獻帝劉協投奔劉備,這本身就是一個不靠譜的逃亡計劃。一來劉協逃不出曹魏的控制區,二來劉備也不見得就會善待他。


自從曹操從破敗不堪的洛陽皇宮,把被董卓舊部李傕、郭祀攆得衣食無著的漢獻帝接到許都,進而“挾天子以令諸侯”以來,皇帝和丞相之間爆發了多次“信任危機”。衣帶詔、伏皇后被殺等事件後,曹操不僅加強了對漢獻帝的日常監視控制,還把自己的女兒也嫁給了劉協,估計接下去的日子皇帝睡覺、吃飯、上廁所都有人盯著了,想“越獄”出皇宮,還要穿越曹魏控制區重重的關卡隘口,莫非也要來個“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不成?明擺著漢獻帝不是關雲長,曹丕也不會沿途打招呼放行。

再來看看劉備方面,這位劉皇叔每天掛在嘴邊、心心念念就是“興復漢室”,但本質上也還是和曹操、孫權同性質的割據諸侯,想的都是由自己來統一天下,統一天下後坐天下的當然還是自己,即使劉備表演推讓幾下,他手底下的五虎上將也會不答應。其實漢獻帝最大的作用,是在天下大亂、諸侯並立的局面下,誰掌握了皇帝誰就有漢朝中央政府的合法性。但幾十年來劉協這座政治資源富礦已經被曹操開發得差不多了,呂布、袁紹、袁術、劉表等都已經退出了遊戲俱樂部,剩下的劉備、孫權有強大的地盤支撐,壓根就不再理會曹操的這套把戲。這樣被榨乾的漢獻帝,劉備要來幹嘛。事實上,曹丕稱帝后,劉備立馬給漢獻帝發喪,官方宣佈皇帝已經被害,然後緊跟著就登基稱帝,一系列動作別提有多利索了。

最後來看一下漢獻帝本人,這位歷經坎坷的亂世末代君王,從九歲開始就被董卓、李傕、郭祀、曹操、曹丕輪流像傀儡一樣操縱來操縱去,他逃也逃過了,反抗也反抗過了,然而算來算去幾十年都沒什麼卵用,整個人的意氣消磨得也差不多了,曉得大漢王朝氣數已盡。況且曹丕對劉協的安排也還算厚道,封他做山陽公,在封地內他還是大漢天子,等於就是“國中之國”。相比於被吊死的隋煬帝楊廣、被毒死的南唐後主李煜,劉協卻能平安度過餘生,算起來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善終的亡國之君了。


竹山清溪澗


在魏國曹丕起碼封你個山陽公,而且不殺你。去劉備那就不好說。劉備因為曹丕篡漢,才建蜀稱帝。如果獻帝去了,劉備會讓位嗎。獻帝如果去了劉備那,劉備騎虎難下。讓位給他,劉備自己捨不得。劉備的兒子可是叫封禪。而且兄

弟們肯定也不幹。不讓位給他,又怕那些心裡向著大漢的人變心。而且別人也會反他,因為正主在那裡。你一個冒充劉氏子孫而且還是個賣鞋的人憑什麼當皇帝。所以獻帝去劉備那,只會意外身亡。英年早逝。還有個原因,曹丕也不會放他走。因為獻帝在。他可以向世人講,是獻帝主動讓位的。我是不得己才做皇帝。而且我對前皇帝很仁慈。我是個仁君。獻帝自己也明白,所以他那裡也不去。




楊超23221957586


漢獻帝的是歷史上唯一一個被挾持了一輩子的皇帝,他的境遇可以說是悲慘了。童年天天被董卓嚇唬,之後又被李傕郭汜控制,好不容易跑出來了,又被曹操控制,命運總是握在別人的手裡。

終於熬到了曹丕登基,他順理成章的退位了。曹丕為了自己仁君的名聲,沒有殺掉劉協,反而是給了他一塊封地,封他做了山陽公。但是很多人一直很好奇劉協被廢之後為何沒有去找劉備東山再起呢?我給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曹丕封了劉協為山陽公,但是不會對他百分之一百的放心。換句話說,就是你好好在你的封地待著,安分守己,不要鬧事,大家就和睦相處。你要是敢私自跑出封地,那麼你死在封地外面就和我沒啥關係了,畢竟現在兵荒馬亂的,死個人很正常。劉協能活這麼多年,這些道理他還是懂的,所以他沒有把握不敢私自跑出去。

此時劉備已經稱帝了。加入劉協僥倖跑到劉備的地盤。劉備難道要把帝王的位子再讓出來?人家辛辛苦苦創業半輩子打下來的基業給一個所謂的漢朝君主,就算劉備同意,蜀國也不會接納他。

最後我覺得就是他個人了吧。他被挾持了一輩子,每天都過得不自在,現在終於解脫了。什麼帝王?什麼天下?他也看開了,自己不是逐鹿天下那塊料,就在山陽縣懸壺濟世,與民為善,豈不是一件快事?

後來史料中有記載,說山陽公在山陽縣開藥堂,為百姓診脈,少賦稅,讓百姓溫飽。百姓們都對他感恩戴德,可見他在這個時候活的才是最快樂的。後來他死了之後,人民還給他修祠堂,紀念這個前朝的君主,也算是有個善終了。




無敵小歐股


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不想去;二是劉備不歡迎。

漢獻帝劉協退為山陽公後,地位仍在諸王之上。曹丕給的待遇也很高,包括食邑萬戶、不稱臣、以天子名義郊祭、沿用漢朝曆法等等,差不多是個獨立王國。除了有名無實的皇帝稱號不在了,劉協的生活跟以前沒啥兩樣——甚至更加自在,又何必節外生枝呢。

劉協禪位並不完全被迫,他應該是想通了:與其戰戰兢兢當皇帝,還不如做個無憂無慮的山陽公。他從9歲開始當傀儡,沒有過真正的皇權也就沒有太多不捨。劉協留在曹魏也是最安全的,因為一系列公開而隆重的交接禪讓儀式,他已然成為一種符號,代表著曹魏政權的合法性。

投奔劉備則非常危險——去得了去不了倒在其次,因為劉備想要興復的漢室並不是劉協的漢室,而是由他來繼承併發揚的漢室。換句話說,他並不歡迎劉協。正因為和平禪讓影響了劉備的皇帝夢,所以他才匆匆忙忙為依然健在而且還將一直健在十幾年的劉協發了喪,從思想上將他連根剔除。劉協窩囊卻並不蠢,投奔劉備這事我覺得根本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


路衛兵


漢獻帝被曹丕逼迫禪讓後,被封為山陽公,並於許多年後在封地病逝。那麼,漢獻帝被廢后,為什麼沒有去投奔當時打著所謂“興復漢室”旗幟的劉備?其實原因很簡單。



一是時間上、空間上不允許。漢獻帝當時身在許都,劉備集團在益州,漢獻帝想要逃到劉備那裡需要走很長一段路程。況且此時曹丕已經完全掌握了朝政,根本沒有人願意護送漢獻帝前往益州劉備處。即使漢獻帝肯化妝潛行,一路上還有很多把守的官兵,將很輕易被識破。



二是去劉備那裡無異於自尋死路。漢獻帝禪讓後,曹丕承諾,“天下的好東西,我可以跟你一起享受”。事實上,漢獻帝也的確受到了較好的待遇,最後壽終正寢。

但到劉備那裡就不同了。雖然劉備名義上打著的是“興復漢室”的旗號,但實際上誰都看得出來他也想過把皇帝癮。在漢獻帝禪讓後的第二年,劉備集團就造謠說漢獻帝已死,然後劉備就順理成章地自立為帝。“劉備稱帝,急不可待”!



所以,即使漢獻帝最終排除千難萬難,逃到益州劉備處,也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更有可能發生的是,漢獻帝逃到蜀國邊境後,劉備下令,隆重迎接漢獻帝到成都即位。然後,在護送過程中,由於蜀道難,山路崎嶇,漢獻帝由於走不慣山路,不慎墜崖身亡!

我是桅子花香,熱愛歷史,歡迎點贊、評論、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