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病人信任你最重要!浙大教授讓獨腿生活30年的快遞小哥站起來了

讓病人信任你最重要!浙大教授讓獨腿生活30年的快遞小哥站起來了

編者按:根據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在知識分子中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的要求,浙江大學正積極開展相關活動。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骨科主任醫師,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嚴世貴。

63歲的嚴世貴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骨科主任醫師,也是浙江大學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他一邊行醫一邊從教已有30多年。今年夏天,他主持了勵志外賣小哥王建生義肢手術全過程,實現了其雙腿站立的夢想,感動了杭州。而讓他的學生感動敬佩的,遠不止這次手術。

讓病人信任你最重要!浙大教授讓獨腿生活30年的快遞小哥站起來了

他的病人對他說:“三十多年,我終於可以看到自己雙腿站立的樣子了。”

8月7日下午2點左右,“浙二好醫生”互聯網平臺上,隨著線上會診視頻接通,骨科主任嚴世貴面前的手機屏幕上出現一張被太陽曬得黑紅的面龐。

前來諮詢的患者名叫王建生,一位普通的外賣小哥,但他的故事卻火遍網絡。

讓病人信任你最重要!浙大教授讓獨腿生活30年的快遞小哥站起來了

“網紅”快遞小哥王建生

王建生因獨腿撐拐送外賣的堅毅背影被網友拍下在網絡上意外走紅,兒時因意外肌肉萎縮只剩一條腿,外加一根粗糙的鐵柺,以“單腿跳”的方式送餐,卻身殘志堅,毫不遜色於其他送餐員,被用戶稱為“閃電俠”。得知此事的浙江新聞記者幫助王建生牽線聯繫到浙二骨科,“單腿”三十多年的王建生想要試一試。

讓病人信任你最重要!浙大教授讓獨腿生活30年的快遞小哥站起來了

讓病人信任你最重要!浙大教授讓獨腿生活30年的快遞小哥站起來了

電話這邊是剛剛結束了與景寧縣人民醫院遠程會診之後的浙二骨科主任嚴世貴。嚴世貴詢問了王建生腿傷情況並通過視頻查看左腿膝關節、下肢等情況。“理想狀態,是保留膝關節的功能,裝上的假肢像鞋一樣,經過訓練,別人可以完全看不出他裝了假肢。”

8月20日,嚴世貴教授作為骨科主任,和骨科創傷主任醫師李杭、血管外科主任醫師王堅,以及整形科主任醫師胡學慶4位專家通過“浙二好醫生”對王建生進行第二次視頻問診。

討論方案時,王建生多次表達了不知該怎麼回報社會的情緒。“對社會最好的回報就是你能好好地生活好好地工作,找一個你愛的人過好生活,就是對社會最好的回報了。”雖然遠在千里之外,嚴世貴這樣開導他。

要讓小哥像個正常人一樣,四位專家提出了兩套方案。方案一保留膝關節,選擇小腿義肢,方案二要做大腿義肢。

讓病人信任你最重要!浙大教授讓獨腿生活30年的快遞小哥站起來了

比較兩個方案。方案一能最大程度實現王建生“像常人一樣行走”的夢想,然而需要的時間長、技術難度也大,而且需要安放外固定牽張支架,這對日常生活是有影響的,外賣這樣的工作怕是不能繼續了。方案二的優點是隻需要做一次手術,而且康復訓練的時間也短,大概半年多的時間就可以實現走路。

王建生慎重考慮一番後給他說,“嚴主任,我想還是做個簡單可靠的手術。”

最後他和醫生討論後選擇了第二個方案。

嚴教授在談到他的選擇時說:“他不想冒那麼大的風險,花那麼大代價。這個險,他冒不起。他個人自尊心很強,他並不想通過這件事給自己帶來很多好處,社會的關注已經讓他有負擔了。如果用方案一,接受他人的幫助,他會有更大的負擔。”

方案二的手術效果可能不如方案一,開車可以,但是跑跳稍遜,不過“至少可以把柺杖放掉”,早些開始新生活。而且如果以後生活穩定,可以選擇更換更先進的智能假肢。好一點的普通假肢五六萬,好的智能假肢大概二十萬。

9月10號早上8點45分,1號手術室,即將接受“左膝膝關節離斷、大腿疤痕切除、皮瓣轉位術”的王建生,見到了嚴世貴。這是他第一次見到穿著手術服、戴著花帽子的嚴醫師。雖然之前都是線上聯繫,但王建生已經和嚴世貴有過那麼多深入的交流。這位長者一出現,病人的心就定了。

讓病人信任你最重要!浙大教授讓獨腿生活30年的快遞小哥站起來了

在手術前,為了讓術後康復效果更好,嚴世貴還和另外兩名醫生一起又對王建生的疤痕情況進行了複查。

讓病人信任你最重要!浙大教授讓獨腿生活30年的快遞小哥站起來了

王建生的手術很順利。嚴世貴介紹說,一般做好手術,第二天第三天就要進行康復,三四天後若沒什麼問題就會進行出院訓練,拆線後的一個禮拜他就能裝上臨時假肢,預計再過半年,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樣自如地行走了。

記得第一次會診時嚴醫生說:“這麼多年了,你已經習慣了一條腿的生活,但你可以有更好的兩條腿的生活。你的事很勵志,你應該過得更好、活得更體面。”記者錢晨菲筆下時王建生夢想實現後的感人一幕:“三十多年,我終於可以看到自己雙腿站立的樣子了。”當嚴世貴來到病房,剛動完手術不久的王建生激動地想要從床上坐起,嚴世貴趕忙將他扶住,兩人的雙手緊緊握住。

他教學生如何行醫:“讓病人信任你是最重要的。”

讓病人信任你最重要!浙大教授讓獨腿生活30年的快遞小哥站起來了

在技術層面,對陳建生的治療難度並不很大,然而在他的學生眼裡,無論是怎樣的患者和病例,嚴世貴都是以這樣的狀態和情感去面對。

早上五六點起床,七點左右到達醫院是嚴世貴保持多年的習慣,這是為了提前處理好好個人事情,比如處理個人郵箱、查訪病人資料、做術前預備、安慰病人……從而留出足夠的公共時間,提高工作效率。他說現在對睡眠時長的需求不高,早早醒來就直接來醫院了。“年紀大了,睡不著,在家裡也做不了什麼事,就先到醫院找些事情做。”嚴世貴說:“不是我境界高,是已經習慣了。”

在搜狐健康在線醫生評論平臺,一位康姓患者講述在術後第3天,嚴醫生一大早7點多,醫生們都還沒有上班時,就到他病房裡具體指導如何進行康復鍛鍊,如何重樹生活信心,給了他很大的啟發和鼓舞。

根據現在在浙二骨科工作,曾於師從嚴教授攻讀博士的學生史明敏的記憶,嚴老師會在自己做的關節置換手術的第二天主動要求病人下床,然後自己扶著病人走路。他解釋說這樣一是讓患者術後快速康復,預防併發症,二是給患者痊癒自信心,所以攙扶這一步最好是主刀醫生自己做。

每週三下午是嚴世貴在浙二附屬醫院的門診時間,也是學生們最生動的觀摩學習課。現任浙二骨科主治醫師的10級研究生王衛說,嚴老師在門診時將病人作為綜合個體,不只是考慮病情,還要結合病人的心理、職業、經濟條件……從而提供最合適的方案。手術前,他會帶領年輕醫生給患者詳盡講述即將手術的細節,他認為真正的好醫生要做到言談舉止間都能給病人以信賴感;術後複查,也會耐心地傾聽患者的反饋意見。

嚴世貴一直看重行醫時與病人溝通的重要性:“醫學不僅是自然科學,也講技術,它有一些心理的因素,在其中也起作用。病人的心理暗示作用很強,對醫生來講,和病人有良好的溝通,讓病人信任你是最重要的。”

更讓學生印象深刻的,是嚴老師面對手術突發情況表現得非常鎮靜。

王衛想起一次手術時的特殊險情:患者膝關節周圍一根動脈血管突然破裂,射了手術助手一臉血。鮮紅的動脈血不斷往外冒,絲毫沒有停止的跡象。當時,嚴世貴的冷靜讓在場的人吃下定心丸。他輕輕地用血管鉗準確找到並夾住了出血血管,出血立刻停止,再用絲線輕輕結紮,直到手術順利完成。

1999年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被汽車撞斷右腿髖關節,嚴世貴做過置換手術後,直到2016年,患者反饋患處自如,沒有不適感,他稱讚嚴世貴教授改變了他的後半生。

嚴世貴用“修煉”一詞描述學生提高手術應急能力的過程。“只有鎮靜下來。遇事不能亂,不能慌,尤其是在手術檯上。這種方式不行,找另一種方式,如果自己不行,就找其他人的幫忙。”

“要讓手術效果完美,就要把控細節。很多時候發生的一些事故並不都來自很大很難的手術。就是一些小事,也有大的風險,因為醫生的重視度不夠而捅出個大簍子,手術很大的時候大家反而會經過仔細的討論和實踐。你做得越多,手術效果就越好。”

他領學生如何求學:“只要肯學,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發展機會。”

嚴世貴1983年畢業於浙江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系。能坐上那一代青年人上大學的末班車對他來說是幸運的,在那個年代能留在浙醫二院這個大平臺工作也是幸運的。他回憶起來有諸多感慨,他經常說的話是“努力再遲也不晚!”

每週禮拜四早晨七點左右,醫院一般會組織公共學習,針對關鍵問題請國內外知名學者講解,嚴世貴是聽課的最多的一個人。“這種學習機會難得,聽了覺得有用也沒有什麼壞處。”即使年逾花甲,嚴世貴不改好學之心。

讓病人信任你最重要!浙大教授讓獨腿生活30年的快遞小哥站起來了

過去4年間,嚴世貴以通訊作者發表SCI文章就達到50餘篇,近年來以主持者獲浙江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浙江省衛生廳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浙江省教育廳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主編參編教學專著6部,國家發明專利2項。在他指導下,學生髮表SCI論文100餘篇,其中包括多篇領域內TOP期刊,其領導的研究團隊獲得各類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42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項。

嚴世貴認為,醫學是一門快速發展的學科,只有開放合作,才能跟上大時代醫學發展的步伐。目前,嚴世貴與海外著名學府合作,其指導的研究生已形成一定海外深造的規模。有前往哈佛大學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的……他們以聯合培養、博士後等形式前往深造,並取得豐碩成果。多名學生學成後均返回國內,並在浙江大學工作,回報國家。此外,還有多名學生前往美國其他高校以及英國、德國、日本等醫學較為發達的國家深造,均取得可喜的成績。

“我始終要求他們成為一個醫學科學家,如果到國外只能在實驗室做助手,也很難有機會成長為真正的醫生。我不會強求他們怎麼選擇,只是希望學生能找到合適的舞臺和土壤。”

另一方面,他常對學生說:“只要肯學,每個人都有平等的發展機會。”有時在手術室,有時在辦公室,有時在示教室,對關節外科的臨床和基礎研究的熱點的教學指導無處不在進行。他還在各大學術會議上,為學生準備了更廣闊的舞臺。

讓病人信任你最重要!浙大教授讓獨腿生活30年的快遞小哥站起來了

王衛自謙在科研方面在師兄弟中是較為愚鈍的一位,然而嚴世貴也不吝賜教,平等相待。對於學術會議的個人展示,“一開始我還是很緊張,生怕自己做的不好,丟了師門的臉面。而嚴老師似乎每次都和我們說,別緊張,自然發揮一下就好。所以一次次細心準備後,都能感覺到自己的學術認識,對於前沿醫學熱點的把握,對於學術演講的表達,都不斷地在進步。漸漸地,在嚴老師的指導下,我也承擔起了省部級的研究項目,也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了相應的研究成果。感謝嚴老師為我們搭建了這麼好的一個平臺,營造了一個輕鬆和諧的研究環境,我想這也是師兄弟們這麼優秀,臨床和學術實力這麼強勁的原因之一。”

史明敏用“如父如子”描述嚴教授與學生的關係:“嚴老師尊重我們每一個學生,但會提出自己的建議,專業知識上傾囊相授,生活上也是關懷備至。”

在嚴世貴眼裡,師生關係是一場緣分。很多學生畢業後進了老師的科室工作,成為了一個團隊的合作者。然而在他們眼裡,科學沒有止境,嚴世貴在行醫和學習上的智慧,還在源源不斷地影響著他們。

讓病人信任你最重要!浙大教授讓獨腿生活30年的快遞小哥站起來了


本文圖片由嚴世貴老師本人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