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我最欣賞翁同龢老師的這句話,你若能做到,定會前途似錦

翁同龢作為清朝三代皇帝的老師,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李鴻章:我最欣賞翁同龢老師的這句話,你若能做到,定會前途似錦

晚清重臣李鴻章讀來十分受益,便將其寫為一副書法掛在書房,用來時刻勸誡勉勵自己。

自古以來的賢聖之人,也都是大氣之人,越是遇到驚天動地之事,越能心靜如水,沉著應對。


  • 靜氣是一種應急的態度;

也就是說在重大事件發生時,不緊張慌亂,自亂陣腳,而是情急智生或從容應對;

  • 靜氣是一種主觀性極強的態度;

在生活中,有許多人總是為別人的評價而生活,在被動中死要面子活受罪,而有的人則不然,依然我行我素,走自己選擇的路,這樣的人則最能成功。

下面是書法名家肖宏亮先生 靜氣聯 手書真跡 實木框裱

李鴻章:我最欣賞翁同龢老師的這句話,你若能做到,定會前途似錦

書法名家肖宏亮先生 靜氣聯 手書真跡 實木框裱

  • 靜氣源之於定力

我國的佛道儒,都特別強調修身先修心,佛之禪定,道之身定,儒之心定,都強調的是定力。

有了定力,對突如其來的事變,才能應對裕如。

古人對有為的將相,有個評價:“猝然臨之而不驚,無辜加之而不怒”;“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就是說,無論受到多大的委屈,無論面臨多大的誘惑,無論面對著多大的危險,都要泰然處之。

經歷了無數大戰惡戰之後的將帥,在處理戰爭中的態勢變化,就會顯得十分鎮靜。禪定很深的方丈,往往在生死抉擇面前,也顯得十分坦然。

受到誤解和委屈,也只有匹夫才能拔劍而起,挺身而鬥,古人認為此不足為勇也。

故世有忍小憤而圖大謀,不忍之事忍之,其志必遠之說

而這一切在於實踐的歷練和意志的修養,以心定達到力定。

把靜氣當成一種境界去追求、一種情操去修煉、一種品質去磨礪,靜氣才會形而上為道、形而下為行,內化於心、外化於事,成為我們立身做人、為官做事的強大人格力量。

下面是書法名家肖宏亮先生 靜氣聯 手書真跡 實木框裱

李鴻章:我最欣賞翁同龢老師的這句話,你若能做到,定會前途似錦

書法名家肖宏亮先生 靜氣聯 手書真跡 實木框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