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第六批非遺名錄公布 「蛇通酒配製技藝」入選

日前,市政府公佈荊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19項),荊州市克痺通風溼病研究院、荊州克權醫院共同申報的“蛇通酒配製技藝”項目榜上有名,是我市傳統醫藥唯一入選項目。

“蛇通酒配製技藝”發源於松滋市洈水流域的萬家鄉境內,據李氏族譜記載,生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的李家溶,精通醫理,根據本地飲食生活習慣,利用當地特有的中草藥材和烏梢蛇或腹蛇與純糧酒配製而成。

“蛇通酒配製技藝”薪火相傳,遵循傳統醫學“通”的理論,綜合利用多種藥材與酒對藥力的協同作用,經過幾代傳承人的努力,配方更加完善,不僅有舒筋活血、祛散風寒、強身健體的作用,同時能全面調整人體的免疫功能,並對風溼骨病有很好的作用。

“蛇通酒配製技藝”第六代代表性傳承人李克權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民族歷史沉澱的精華,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世代傳承的瑰寶。將“蛇通酒配製技藝”發揚光大,進行保護性研究、應用所掌握的現代醫學與中醫理論,使祖傳的“蛇通酒配製技藝”更系列化和科學化,並廣泛應用於臨床。未來還將結合松滋洈水旅遊資源,籌建“蛇通酒配製技藝”陳列館,展示古法傳統釀酒、配製技藝,挖掘地方特色,開發“蛇通酒”養生系列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