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回歸!治理7個月,中山公園湖水變清澈啦

去年11月啟動的中山公園水體改造工程,已於上月底基本完工。治理後的中山公園,顏值大大提升。

華麗迴歸!治理7個月,中山公園湖水變清澈啦

中山公園前區沿湖的不鏽鋼式圍欄已拆除,湖水變清澈。圖片/長江日報

前區人工湖最清澈

近日,長江日報記者冒雨探訪了中山公園。前區大門口的人工湖絲毫未受大雨影響,湖水清澈見底,沿湖的不鏽鋼式圍欄已拆除,沿湖步道被打通,遊客可更加親近湖水。

二十多年前就開始在此晨練的王勝超先生說,以前人工湖裡都是黑水、臭水,下大雨時汙水四溢,現在環境好多了,讓人心情舒暢,“即使下雨天也要來” 。

不過,中山公園的中區和後區,水體質量明顯不如前區,有些渾濁。

該項目的業主方——武漢園林綠化建設發展有限公司工程部負責人萬力解釋,前區最先施工,今年1月完工,經過這半年的養護,水體已具備了一定的自淨能力;中區和後區上個月底才完工,目前包括水生植物等生態系統還未完整地建立起來,等三四個月之後,水質才能比較穩定。

此外,中區和後區有很多狹長的河道,水體流動能力較差,自我循環效果不如前區。

劣五類水將變三類水

中山公園水體總面積為5.92萬平方米,於2000年改造完工免費對外開放,最初湖水還較清澈,但由於湖水是死水,水質每況愈下。近年水質淪為劣五類,每到夏季會爆發藍藻。湖水黑臭,引發眾多市民投訴。

2017年3月,武漢召開全市綠化工作會,將中山公園黑臭水體治理項目列入年度綠化工作目標。當年11月,水體改造工程正式啟動。

萬力稱,這次水體改造的目標就是“水清岸綠小清新,賦予水體自淨能力,自然清透”,構築三級石頭水草生態壩,安裝水泵和噴泉增氧曝氣機,增加水體流動,讓死水變活水。經過5年養護後,水體將達到人體可直接接觸的三類水,基本實現自淨能力,且是可持續的。

下一步,還將對公園景觀進行進一步的改造和提升。將對湖西沿線簡陋的石砌擋土牆進行“疊石式”景觀改造。拆除或改造公園大門口西廣場現有圍牆,栽種雙排行道樹,將現有混凝土硬鋪裝廣場改造為樹陣廣場。調整、補栽樹木和其他植物,恢復棋盤山沿線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