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綜述|打好絲路「結合」牌讓藝術更親民

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综述|打好丝路“结合”牌让艺术更亲民

國際現代藝術週上,巴基斯坦藝術家用該國傳統繪畫技法為兵馬俑上色。

9月21日晚,伴隨著舞劇《英雄·瑪納斯》在西安人民劇院的精彩上演,由文化和旅遊部、陝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陝西省文化廳承辦的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古都西安落下帷幕。

在為期半個月的“藝術時段”內,以文化為紐帶的跨區域交流,精彩不斷,成果顯著。豐富的藝術呈現讓廣大群眾目不暇接,文化的滋潤、文藝的氛圍強烈而持久。與前幾屆相比,除推出更為優質的參演、參展作品外,本屆藝術節愈加明顯地呈現出以下“三結合”的特點……

陝西與絲路沿線地區結合得更為深入

8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週年座談會時指出,“過去幾年共建‘一帶一路’完成了總體佈局,繪就了一幅‘大寫意’,今後要聚焦重點、精雕細琢,共同繪製好精謹細膩的‘工筆畫’。”習近平強調,推動各國加強政治互信、經濟互融、人文互通,一步一個腳印推進實施,一點一滴抓出成果,推動共建“一帶一路”走深走實,造福沿線國家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總書記以畫為喻,生動地概括了過去幾年共建‘一帶一路’所完成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也對我們做好‘一帶一路’文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陝西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任宗哲表示,陝西要藉助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這一平臺,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明互鑑與民心相通,為推動共建“一帶一路”不斷走深走實,夯實民意基礎,貢獻文化力量。

絲路盛會,四海歡騰。5年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規模不斷壯大,內容不斷豐富,參與國家和地區從首屆的30個、第二屆的62個、第三屆的80個,增長到第四屆的106個,社會影響力與日俱增。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參與國家和地區達到118個。

“非常高興通過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讓大家看到我們的現代藝術,也希望通過藝術的形式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法國畫家伊麗莎白·溫安在9月10日開幕的本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國際現代藝術週上如是說。藝術週期間舉辦了劇目展演、藝術課堂、繪畫馬拉松和文創邀請展四大板塊的21項活動,吸引了來自俄羅斯、意大利、波蘭等12個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家參與其中。

雖然來自俄羅斯,又沒有任何臺詞,但這並沒有影響現場觀眾對於默劇《無中生有》的理解。首次來到西安的俄羅斯著名演員安德烈·克尼亞濟科夫,用雙手和麵具,通過變戲法、啞劇和微縮木偶等形式,帶領觀眾進入神秘、怪誕、妙趣橫生的喜劇世界,精湛的演技引得現場笑聲不斷。

本屆藝術節期間,來自俄羅斯、美國、意大利、匈牙利、法國、印度、泰國、巴基斯坦、韓國等118個國家和地區,江蘇、浙江、湖北、寧夏、青海、新疆、西藏等國內30個省區市的近2000位(國內1600餘人,國際近300人)藝術家,在“一帶一路”的偉大倡議下,相聚在古絲綢之路起點,藉助藝術節的平臺,走上舞臺,走下基層,走進社區,走近群眾,攜手用藝術的語言譜寫文化藝術交流的新篇章。

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综述|打好丝路“结合”牌让艺术更亲民

舞劇《英雄·瑪納斯》劇照。

藝術呈現與文化交流結合得更加緊密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東西部扶貧協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蘇陝文化交流合作,本屆藝術節特別設有“江蘇文化周”板塊,向陝西群眾展示了歷史悠久、南北薈萃的江蘇文化,彰顯了蘇陝協作的文化特色。“‘江蘇文化周’促進了兩省的文化交流合作關係,夯實了兩省的文化交流合作根基,也為兩省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文化力量。”任宗哲說。

在陸上絲綢之路出發地西安,講述海上絲綢之路的故事,詩詞歌賦雜技劇場《小橋 流水 人家》除了雜技技藝之外,用另一種方式把“蘇陝”兩地緊緊地聯繫在了一起,為東西部文化合作注入活力。9月16日、17日晚,作為唯一受邀的雜技劇目,江蘇省雜技團創作排演的《小橋 流水 人家》驚豔亮相藝術節。演員們用雜技語言精彩演繹了一個發生在海上絲綢之路的愛情故事,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打通海上絲綢之路的艱辛。在贏得現場觀眾熱烈掌聲的同時,也收穫了由藝術節組委會頒發的絲路文化貢獻獎。

各地優秀節目及文藝工作者的相互交流與借鑑,在藝術的百花園中散發著文藝紮根人民的持久芬芳。藝術節期間,文藝演出、美術展覽、文化論壇、惠民巡演四大板塊交相輝映,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國際現代藝術周、兒童戲劇周、數字互動娛樂文化周及絲路長安大學生藝術節五項專題活動豐富多彩。

“來到西安就是回家了,我們會全心全意在家門口演繹這個屬於西北的民間故事。”舞劇《蘭花花》的導演何利山說。這部由陝西省文化廳、延安市志丹縣人民政府聯合出品,中國東方歌舞團演出的舞劇《蘭花花》9月8日成功亮相藝術節,與家鄉觀眾見面。作為藝術節參演劇目,由河北藝術職業學院打造的河北梆子實驗戲劇《犧牲》於9月9日、10日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精彩上演。河北藝術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趙宗更說:“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是全國藝術工作者都關注的藝術盛會,自古以來河北與陝西兩地的文化交流頻繁。作為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京津冀地區唯一入選劇目,能夠與全國各地一流藝術院團同臺演出,機會難得,我們將以最佳的狀態展示河北梆子的風采。”

文化惠民與切身感悟結合得更為動情

9月12日,來自青海的大型舞劇《唐卡》在陝西大會堂上演,贏得了現場上千名觀眾的熱烈掌聲。另有數千名觀眾慷慨地送出了“鮮花”,因為當晚有5.86萬人次通過視頻直播觀看了演出。網絡直播擴大了藝術節的受眾面,讓人民群眾樂享藝術盛宴。

“舞劇《唐卡》以唐卡為線索,穿針引線,將唐卡藝人的三生三世編織為有血有肉的動人故事”“提示一下,白色衣服的男舞者是一位唐卡畫家”“剛才那段是他們採完唐卡原料的片段”“跳得好美呀!”……邊演邊講,邊看邊評,網絡直播的實時互動功能讓藝術與普通群眾貼得更近。

在本屆藝術節期間,這樣的網絡播放幾乎從未間斷過,精彩的舞臺劇目通過科技之力實現了全民的文化共享,比如《小橋 流水 人家》9月17日晚的網絡觀看人次突破了10萬,而民族舞劇《駝道》和舞劇《大唐賦》幾天之內的總播放量分別達到17.4萬人次和20.4萬人次。與此同時,除劇目直播外,惠民演出、主創見面會、開閉幕式等均以“觸屏可及”的方式與網友見面,其中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的開幕式(僅開幕致辭部分)的直播量就達到了14.36萬人次,人們用“恭祝藝術節圓滿成功”以及“鮮花、桃心”等表達著自己的熱切之情。

“這樣的演出非常好,既能讓大家在家門口享受到異國文化,又能把我們延安的文化對外展示,感覺很棒。”9月10日,延安市民閆寧如是說。當天,巴基斯坦國家演藝團在延安舉行了《巴基斯坦傳統歌舞》專場演出,梅爾加舞、卡拉什舞蹈等特色節目輪番上演,特別是歌手烏斯曼·雷斯演唱的中文歌曲《十五的月亮》,一下子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情掌聲。緊接著,來自中國、意大利、俄羅斯、泰國、印度、匈牙利等國家的藝術家又精心呈上了絲路·巡演季《一路同心》專場演出,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更加豐盛的國際文藝大餐。藝術節期間,絲路·巡演季《一路同心》在陝西多個地市亮相,122位來自美國、意大利、俄羅斯、匈牙利、印度、泰國等9個國家和國內多個地區的優秀演員走進社區、高校、廠礦企業、歷史文化景點,把精彩的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動零距離呈現在廣大群眾面前。

在本屆藝術節閉幕式上,陝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莊長興向陝西省文化廳頒發了第五屆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特別組織獎。江蘇省文化廳、陝西師範大學國際漢學院、陝西省美術博物館等32家單位獲得了藝術節優秀組織獎。

“走過5年的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藝術節的內容更加豐富、組織更加得力、社會反響更加熱烈,在弘揚絲路精神,促進絲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任宗哲表示,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將繼續堅持“絲路藝術的盛會,民心相連的橋樑,人民群眾的節日”的辦節宗旨,充分體現藝術節的人民性,讓廣大人民群眾盡享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以及絲路文化交流合作的成果和紅利,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