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80後的血色浪漫

“80後的血色浪漫”源於一部10年前很火的青春小說《匆匆那年》,作者是九夜茴。出書那年,80後正值20多歲,風華正茂,意氣風發。這本書把日子從青春燃放得最熱烈的時候,像放膠片般重放了一遍。我彷彿又回到了那個時候,想起那時的青澀和笨拙,那時的執著和熱情,那時的歡笑和感動,那時的朋友和喜愛的人……

這本書點燃了80後心中的回憶和感動。

《匆匆那年》通過方茴的回憶,以獨特的視角真實記錄了80後的成長軌跡和他們富有時代感的印記,在時間跨度長達十年的敘述中,有大學時代的頹廢迷茫,有工作以後的艱難奮鬥,有婚姻生活的現狀等等。

匆匆那年—80後的血色浪漫

由於書中敘述者“我”是個男生,書中人物都操著一口流利的“京片兒”,還夾雜著很多“京罵”,一度讓我認為作者是個男生。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個不折不扣的北京女孩。不禁佩服萬分,自古才女都是文筆細膩、風花雪月、懷古傷今的,而九夜茴的文字卻是大膽潑辣、剛中帶柔、粗獷中露真情。讓我看得酣暢淋漓,時而拍腿大笑,時而感傷抹淚。

20多歲的我們開始緬懷過去,想要找到一種方式去祭奠我們逝去的青春歲月。這是一種無奈,就像匆匆那年般,你可以打我,可以罵我,但你千萬不要說我沒有努力過。

當我們自以為有很多時間可以揮霍的時候,當我們得意洋洋向60後、70後自詡自己是“80後”的時候,殊不知屬於90後、甚至00後的時代已經悄然到來。可有那麼多人並不甘心,“80後”的時代印記太深刻、太獨特,激情還在燃燒,青春對於他們來說似乎意味著“永遠”。他們中的一些人不服氣的給自己貫上了“後80後”,用於區分生在80初的人。

然而,青春的離去似乎是一瞬間的事。80初的人被“後80後”的人拋棄了,“後80後”的人被“90”後拋棄了,如今,“95後”也步入社會,3年一代溝,一代趕著一代,當猛然回首時才發現,曾經是小鮮肉的80後,也變成了油膩大叔。

時間你回回頭,看他們有多美(匆匆那年)

匆匆那年—80後的血色浪漫

10幾20歲的時候,覺得年輕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一顰一笑都透著自信和朝氣,在照相機鏡頭前,總是自信滿滿的擺著各種誇張的POSE和表情;後來,在鏡頭前開始猶豫自己應該怎樣笑,才會顯得比較年輕;再後來,一說照相,就熱情的搶過相機,說:來來,我來替你們照。再再後來,只有打開濾鏡,才能找回當年的自信。

以前,很少關注那些十多歲的少男少女,覺得他們太嫩太幼稚,不值一看。可是現在,卻經常情不自禁的去觀察那些穿著校服、年輕朝氣的學生們,會去想,在他們最激情的青春歲月中會留下什麼樣的痕跡,當他們步入社會,工作,結婚,生子,又會帶給他們怎樣的感慨與回憶呢?

匆匆那年—80後的血色浪漫

青春太過短暫,每次聽到朴樹的《那些花兒》,都會感動。

那片笑聲讓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兒

在我生命每個角落靜靜為我開著

我曾以為我會永遠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們已經離去在人海茫茫

她們已經被風吹走 散落在天涯

她們都老了吧她們在哪裡呀

我們就這樣,各自奔天涯

匆匆那年—80後的血色浪漫

匆匆那年—80後的血色浪漫

記得一個80後馬來西亞女孩寫的《再窮也要去旅行》,她孤身一人,揹著行囊四海為家,沒錢了就在當地打工,待膩了,又踏上新的旅程。她的青春充滿了生命力和勇氣,就算老去,這一路上攢下的人生財富也遠遠超過了青春短暫的美好,夠她享用一輩子了。或許,這就是她的血色浪漫,到了80歲,也能成為一個如陽光般燦爛微笑的可愛老太婆。

如此瀟灑一生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們一路走,一路丟失,一路得到。卻再也找不回那些最純粹的東西,這就是我們所懷念的。不管時間的車輪如何冷漠的滾滾向前,每個人的心底深處都有屬於自己的血色浪漫,不曾因為歲月的蹉跎而減少一分,夜深人靜時,默默回望匆匆那年,那事,那人……

匆匆那年—80後的血色浪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