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今天意外發現個大貨(還是雙胞胎呢)

美文今天意外發現個大貨(還是雙胞胎呢)

蘑菇是由菌絲體、子實體兩部分組成,菌絲體是營養器官,子實體是它的繁殖器官。蘑菇與植物不同,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而蘑菇不能。蘑菇屬於真菌,又可以分為大型真菌、小型真菌(包括附生真菌)。蘑菇具有多達36000個種類,由成熟的孢子萌發成菌絲。菌絲為多細胞,有橫隔,借頂端生長而伸長,白色、細長,綿毛狀,逐漸成絲狀。菌絲互相綴合形成密集的群體,稱為菌絲體。菌絲體腐生後,濃褐色的培養料變成淡褐色。蘑菇的子實體在成熟時很像一把撐開的小傘。由菌蓋、菌柄、菌褶、菌環、假菌根等部分組成。毒蘑菇會對人健康造成危害,嚴重者危及生命。蘑菇分為大約1域、2界、5門、12綱、14亞綱、800目、1400科和8500屬左右,共計約36000種。

蘑菇廣泛分佈於地球各處,在森林落葉地帶最為豐富。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迄今為止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食用蘑菇,學名為雙孢蘑菇,通稱為蘑菇。

蘑菇別名:蘑菇又名雙孢蘑菇、白蘑菇、洋蘑菇、蒙古蘑菇、蘑菰、肉菌、蘑菇菌。

各地區對蘑菇的名稱有所不同,但蘑菇一名比較通用。

[2]蘑菇營養豐富,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和多糖等營養成分,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保健食品。經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促進人體對其他食物營養的吸收。春季養生很適合吃蘑菇補充身體營養。

目前蘑菇的概念和範圍很不一致,最廣義的概念是把所有具子實體(擔子果和子囊果)的大型高等真菌都統稱為蘑菇,其中包括擔子菌的絕大多數和子囊菌的少部分種類。這個概念不是分類學上的術語。稍狹義的概念是指子實體呈傘狀的真菌,它包括傘菌目的各個種類。更狹義的概念是指傘菌科中的蘑菇屬(黑傘屬)。此外,蘑菇屬中有的種就叫蘑菇。

初中植物學中的蘑菇概念是指子實體呈傘狀(傘菌目)的大型真菌。蘑菇的子實體是由菌蓋和菌柄兩部分組成的。菌蓋在幼時為半球形,成熟時展開如傘蓋,肉質,表面光滑,或有微細的纖維狀鱗片,白色、黃色、紅色、灰色或其他顏色。菌蓋下面為放射狀排列的很多薄片,叫做菌褶。菌褶白色或常有各種顏色。

在菌褶兩面產生單細胞的棒狀擔子,每個擔子一般產生4個擔孢子,個別種類產生2個擔孢子,如雙孢蘑菇。菌柄生於菌蓋下面中央,肉質,在菌柄上還有膜質的環狀物,叫菌環。蘑菇的子實體都是由菌絲組成的,而且通常都是每個細胞中有2個細胞核的菌絲所組成。蘑菇的擔孢子散落以後,在適宜條件下,就萌發成具單核的菌絲體,叫初生菌絲體。不久,單核的初生菌絲體間進行接合,形成每個細胞具2個核的菌絲體,叫次生菌絲體,初生和次生菌絲體都是蘑菇的營養體,在自然界它們都在土表或枯枝爛葉下呈疏鬆的綿白色,它們吸收土壤中的養分,營腐生生活但初生菌絲體生活時期很短,次生菌絲體是它的主要營養體。以後再由次生菌絲體彼此纏結,形成菌蕾,進一步長大伸出地面,並分化發育成新的傘狀的蘑菇子實體。

傘菌目中的大多數蘑菇可食用,還有一些種類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還含有抗癌或其他藥用成分,如香菇、雙孢蘑菇、蜜環菌等。但也有少數種類有毒,有些有劇毒,如毒傘、白毒傘、豹斑毒傘、毒紅菇等,誤食一定量時可能有生命危險。

木腐菌

美文今天意外發現個大貨(還是雙胞胎呢)

菌蓋水浸狀的蘑菇

中國比較明確記述為木腐菌的有500種左右。使木材發生白色腐朽的主要有多孔菌屬、雲芝屬、層孔菌等等,引起木質褐色腐朽的有牛舌菌、樺剝管菌等,另外常見的傘菌類木腐菌有側耳屬、香菇屬、猴頭菌屬等等。白腐菌或褐腐菌所引起樹木或木材腐朽,可以說是有害的大型真菌,然而有害和有益往往是相對的。它們可以分解木質纖維素,使土地更加肥沃。

木腐菌和許多真菌被視為森林清潔工,它們能使枯枝、落葉分解歸還於大自然,參與物質循環,同時促使森林樹木天然的新陳代謝,維持生態平衡。而白腐菌是己知能夠將木質素徹底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的唯一生物。人們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它們來降解木質素。白腐菌產生的漆酶能降解造紙廢液中的難分解物。

毒菇鑑別分類

常見鑒別謠言

謠言一:看生長地帶。可食用的無毒蘑菇多生長在清潔的草地或松樹、櫟樹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長在陰暗、潮溼的骯髒地帶。

謠言二:看形狀。無毒的菌蓋較平,表面平滑,菌面上無菌環,下部無菌托,有毒的菌蓋中央呈凸狀,形狀怪異,菌面厚實板硬,菌柄上有菌環,菌柄細長或粗長,易折斷,下部有菌托。

謠言三:看分泌物。將採摘的新鮮野蘑菇撕斷菌株,無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個別為白色),菌面撕斷不變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濃,呈赤褐色,撕斷後在空氣中易變色。

謠言四:聞氣味。無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異味,如辛辣、酸澀、惡腥等味。

謠言五:在採摘野蘑菇時,可用蔥在蘑菇蓋上擦一下,如果蔥變成青褐色,證明有毒,反之不變色則無毒。

謠言六:是煮試。在煮野蘑菇時,放幾根燈芯草,些許大蒜、大米或銀器同煮,蘑菇煮熟,燈芯草變成青綠色或紫綠色則有毒,變黃者無毒;大蒜、大米或銀器變色有毒,沒變色仍保持本色則無毒。

謠言七:是化學鑑別。取採集或買回的可疑蘑菇,將其汁液取出,用紙浸溼後,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鹽酸或白醋,若紙變成紅色或藍色的則有毒。

謠言八:毒蘑菇蟲蟻不食,有蟲子取食痕跡的蘑菇是無毒的。

真相

請記住,辨別野生蘑菇是否可食需要分類學的專業知識,民間傳說一概不靠譜。沒有專業人士在場時,如果憑自己或自己信任的人的經驗不能百分之百確定某種野生蘑菇可食(此處經驗指吃過並能憑外形判斷),那麼唯一正確的方法是:絕對不要吃![2]

中毒類型

野生菇類採食需慎重,毒蘑害人憾事多(中國青年報綠網-健康)

某地有一家四口,中午飽食美味的蘑菇,晚餐又以蘑菇為餚。入夜,兒子首先出現腹痛,後全家四人相繼發病,嘔吐、腹瀉不止。第三天妻、兒先後出現皮膚黃染、昏迷、血便,經搶救無效死去。孫某和女兒經醫院積極救治度過了病危期,但肝臟損害仍較嚴重,轉氨酶在1000單位以上。

蘑菇,為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真菌的俗稱,現已知約有3250種。因為多數個體象個小傘故稱傘菌。蘑菇的生長環境多種多樣,幾乎在能生長綠色植物的地方都可以找到一定種類的蘑菇。草原和樹林中蘑菇生長較為集中。一年四季除早春及冬季外,其它季節都有相應種類的蘑菇出現,以8,9月份最為多見。

在北方地區常引起中毒的蘑菇之一為褐鱗環柄菇,其特點為赭黃色帶粉紅色,初凸圓形,後扁平,表面呈紅褐色或褐色豹紋樣鱗片,邊沿內卷有棉絮樣纖毛。菌肉色白,菌摺初白色,後稍帶黃色,邊沿有纖毛。菌柄白色,中空,基部稍膨大,菌環白,易脫落。有淡蘑菇香味。河北發生的中毒事件即為肉褐鱗環柄菇引起。

致命白毒傘是另一種在中國常引起中毒的蘑菇,其菌體呈白色,幼時呈橢圓形或鐘形,老後平展,表面光滑。菌柄光滑,基部膨大。菌環生在柄的上部,菌托肥厚成苞狀。河南、雲南的兩起大規模蘑菇中毒均為致命白毒傘引起。其它常引起中毒的毒蘑菇有:鱗柄白毒鵝膏菌、毒鵝膏菌、包腳黑褶傘、角鱗灰鵝膏菌、毒紅菇等。

毒蘑菇引起人們中毒的物質是其中含有的毒素,常引起中毒的蘑菇含有以下毒素:

⑴毒肽,主要為肝毒,毒性強,作用緩慢。

⑵毒傘肽,肝腎毒性,作用強。

⑶毒蠅鹼,作用類似於乙酰膽鹼。

⑷光蓋傘素,引起幻覺和精神症狀。

⑸鹿花毒素,導致紅細胞破壞。多脂鱗傘不同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臨床表現也各異,一般將其分為四型:

⒈胃腸炎型,潛伏期半小時到6小時,臨床表型主要為胃腸炎表現。經對症處理可迅速恢復。

⒉神經精神型,潛伏期1-6小時,除胃腸炎表現外尚有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及精神症狀。阿托品對控制交感神經興奮症狀有較好的效果。

⒊溶血型,潛伏期6-12小時,除胃腸炎表現外有溶血表現,可出現貧血、肝腫大等體徵。此型經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及輸血治療多可康復。

⒋肝病型,根據蘑菇的不同潛伏期10-30小時,初多為胃腸炎表現,部分患者可有一假愈期,後出現以肝腦心腎等器官損害的表現,但以肝臟損害最為嚴重。部分患者可有精神症狀。一般病程2-3周。死亡率高。此型患者可試用二巰基丙磺酸鈉治療。

(6)奧來毒素,多臟器衰竭,致死率高。

蘑菇中毒的預防最主要的一點是不吃未知是否有毒的蘑菇。專家建議:野菇鑑別不易,野菇不宜採食。如出現不良反應要及時到醫院治療。

松口蘑

如果吃了蘑菇發生了身體不舒服的感覺,應該及時到醫院診治,千萬不可大意。

我們可以把蘑菇中毒病例分成6種類型:

⑴胃腸中毒型:通常的中毒症狀是強烈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毒粉褶菌、臭黃菇和毛頭乳菇,黃粘蓋牛肝菌和粉紅枝瑚菌等毒蘑菇可引起此類型中毒,已知有80餘種。

⑵神經精神型:已知有60餘種。中毒症狀是精神興奮,精神錯亂或精神抑制等神經性症狀。如毒蠅鵝膏菌、半卵形斑褶菇中毒後可引起幻覺反應。

⑶溶血型:主要症狀是在1-2天內發生溶血性貧血,症狀是突然寒戰,發熱,腹疼頭疼,腰背肢體疼,面色蒼白,噁心,嘔吐全身虛弱無力,煩躁不安和氣促。此類中毒症狀主要由鹿花菌引起。

⑷肝臟損害型:引起這類中毒有關的種約20餘種。除上述已提到含毒肽、毒傘肽的種類外,如環柄菇屬的某些種。

⑸呼吸與循環衰竭型:引起這種類型的毒蘑菇主要是亞稀褶黑菇。死亡率較高。

⑹光過敏性皮炎型:中國發現引起此類症狀的是葉狀耳盤菌,症狀為皮膚奇癢無比,遇到光,或者風吹過皮膚時都是特別癢的,還可能通過搔抓使症狀病變,產生更嚴重的後果,難以治療。

值得提及的是,在現代高科技發展中,人們發現鵝膏菌毒肽對真核生物細胞的RNA聚合酶Ⅱ具有專一性抑制作用,而鬼筆毒肽對肌動蛋白具有束縛作用。它們被用於現代生命科學的研究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美文今天意外發現個大貨(還是雙胞胎呢)


小編在此與大家一起普及下關於蘑菇的常識,希望大家關注,以後遇到菌類蘑菇,一定要辨別清楚,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傷及生命,切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