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要如何改造,才能適合人類生存?

易安小童


火星要如何改造,才能適合人類生存?

火星的條件是比較惡劣的,要將火星改造到人類可以生存的話,需要有幾大條件才可以!

火星距離太陽約2億千米,按太陽系宜居帶計算,火星仍然在其冷邊緣,基本上是符合生命生存的首要條件的,但其天然條件十分惡劣,其氣壓極低,不足地球的1%,而且二氧化碳佔了絕大部分;除了火星赤道地區白天溫度超過20度左右外夜間由於沒有海洋與大氣的溫室效果,溫度將下降到-80度,並且火星土壤中含有高氯酸鹽,不適合種植.....

一、首先要製造溫室效應讓火星的溫度上升,這個二氧化碳可以來自與火星兩極的乾冰,如果全部昇華也許能有一些效果!

似乎這一步相對比較簡單,以太陽能為熱量來源,在近火軌道上對南極地區聚焦形成融化兩極冰塊看起來不是特別困難!

二、需要製造一個磁場 以保護火星的大氣層不被太陽風剝離,因為稀薄的大氣層的頂端會成為太陽風剝離剝離的逃逸層,而沒有磁場保護的火星這個問題尤為嚴重,否則好不容易製造出來的二氧化碳其他早已被太陽風颳跑了....

這絕對是一個艱鉅而又耗資極大的任務,火星的L1點比較合適,但以現在的技術幾乎就是不可能的,而且巨大的投資,只要地球不是明天就毀滅是不會去花這個冤枉錢的。

三、火星的水源在哪裡?火星的水源來自於兩個區域,南北極的水冰(乾冰之下也會有水冰),火星的地下水.....能找到滷水湖,那麼也應該有淡水湖,未來的火星找水計劃也許能給予我們驚喜,在大氣壓上升到適當的壓力後,就可以開始釋放水,與二氧化碳一起加劇火星的溫室效應!並且還可以增加大氣壓.....

歐空局發現滷水湖所在的區域,說明這一步真的非常有希望......

四、水和大氣具備後,就可以開始培養藻類物,開始為火星的大氣層增加氧氣,當然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上千年,但只要開始了,總是會有成功的一天,不過火星土壤也要改造,因為高氯酸鹽的含量過高會導致植物生長受阻,當然這些技術都具備:

一些列改造火星的計劃,從理論上看來確實可行的,但在沒有地球末日威脅的緊迫性下是不會有人去投資這種過程長達數千年的計劃的,而且回報也是一個未知數,另外.....這個投資也許將嚴重影響人類的發展!

也許這種小規模的半永久性科考站還是比較靠譜的

或者這種穹頂建築也是可以的....畢竟這些成本還算是在可控範圍.........!!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火星的直徑約地球的一半,體積為地球的15%,質量只是地球的11%。要讓火星質量達到地球一樣,還要增加相當地球質量的89%。火星有兩個衛星,都很小,火衛一大些,像個土豆,大致長27公里,寬21公里,高18公里;火衛二小一些,直徑約12公里多一點。這兩個小衛星撞在火星上只能填一箇中小型隕石坑。彗星質量也很小,而且經過的很稀少。因此,從哪裡來這麼多的物質使火星變成地球一樣大?

如果真的使火星變成和地球一樣的直徑和一樣的質量,現在火星的地表就在3000多公里深的地下了,原來的火星就一半成地幔一半成地核了。火星的自轉和公轉以及軌道都要發生重大變化。這樣一弄,火星面目不是全非了,還是火星嗎?所以,題主那個想法只能是異想天開。

火星有一年四季,自傳一週(1天)時間為24.62小時,每年有687天,有稀薄的大氣圈(相當於地球大氣的1%,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更為主要的是有固態水,全部融化的話可以覆蓋全球。所以火星是太陽系裡最接近地球環境的星球,人類對它充滿了嚮往。世界一些航天大國都在躍躍欲試,包括中國,都制定了探測火星和開發火星的計劃。

美國NASA已經制定了一個火星改造計劃,設想了改造火星的多種方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改造火星大氣。使火星產生大氣的主要方法,是設想在火星上建造若干個核電廠,專門為遍佈火星全球的氟化碳化工廠供電,這些化工廠日夜不斷地向火星大氣排放氟化碳氣體,這種溫室氣體使火星變熱,融化極地和深層土壤中的固態水,蒸發形成理想大氣,然後製造暴雨,形成海洋。

隨著大氣和海洋的形成,將地球植物遍撒火星,讓生命開始繁衍,通過1000年或更長時間,形成火星良性循環的生態,這樣一個適宜人類居住的移民星球就建成了。地球就真正擁有了一個姊妹星球,當地球不再適宜人類生存時,人類就可以向火星移民。

方案中也有利用小行星和彗星撞擊的計劃,但這不是為了增加火星體積,而是為了通過撞擊使火星升溫,融化固態水,與氟化碳化工廠的作用大同小異。

NASA(美國航天局)已經宣佈,在2033年左右,派出載人飛船登陸火星,邁開改造火星計劃前期勘察的第一步。讓我們拭目以待。


時空通訊


將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行星,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低溫,稀薄的空氣,不適宜呼吸的空氣成分,沒有磁場保護造成強烈的輻射,不明確的水源。

下面,我就以改造火星空氣成分的困難談一談。美國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對火星的空氣成分做了詳細的分析,發現在火星的地表,氮氣佔到2%,氬氣佔到2%,二氧化碳佔到95%,其他就是一氧化碳。這樣的空氣成分比例,顯然不符合人類正常呼吸的標準。人類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之中,進化出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就是在二氧化碳含量超過5%的空氣之中呼吸,會引發劇烈的反應。當二氧化碳含量繼續上升,人類就會昏厥過去。這樣就避免了涉足險境。火星上面95%的二氧化碳含量,顯然極度不適宜人類的呼吸,人類如果直接進入火星的大氣,會迅速的窒息。

改變火星的大氣成分,特別是把二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到人類適應的程度,是一項主要的行星改造工作之一。這樣就需要通過基因工程,培育出適合火星低溫高輻射環境的植物,通過這些新植物來吸收火星大氣層裡面的二氧化碳。

值得說明的是,即使採用了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想把火星的二氧化碳含量降低到地球上的標準,至少需要幾千年。而人類顯然等不了那麼久,那麼,通過基因工程改造人類自身,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要一面培育植物,一面改造人類身體,比如改造成可以在40%或者50%二氧化碳含量的空氣裡面生存的新人類,就可以加快移民火星的進程。



懷疑探索者


改造火星這個想法由來已久,並且有不少與之相關的紀錄片,就人類目前的技術來說,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就算有可能,所需要的工程量也大得驚人。我們能在本世紀載人登陸火星,並建立永久據點就算不錯了。

想要改造火星,先了解一下火星的相關數據。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第四顆行星,屬於類地行星。火星半徑約為地球的一半,質量僅為地球的11%,也就是說火星比地球要小很多。火星有兩顆衛星,火星表面重力僅為地球的40%,火星有磁場但卻非常弱,火星表面平均溫度-55℃。火星上有四季變化,自轉週期與地球相似,公轉週期約687個地球日。火星大氣非常稀薄,僅為地球大氣密度的1%,主要由95%的二氧化碳和3%的氮氣構成。火星兩極有水冰和乾冰覆蓋,火星表面基本都是戈壁荒漠,火星上的水大部分都是以冰的形式存在。


改造火星最好是就地取材,如果從地球上運資源過去,畢竟成本太高,而且地球上的資源也有限。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能需要在火星上建立一個基地,也許還需要在火星上建立一個空間站。改造火星最關鍵的還是能源問題,太陽能是肯定靠不住的,還是要靠核能。

改造火星的第一步,就是要改造火星的大氣。改造火星大氣的首要目的不是為了供人們呼吸,而是製造溫室效應使火星升溫,進而融化火星上的固態水以及火星兩極的固態二氧化碳(乾冰)。火星的大氣中雖然95%都是二氧化碳,無奈太稀薄,由此產生的溫室效應,僅將火星表面溫度提升了5℃。

我認為可以用核武器將火星兩極的乾冰與水融化,或者利用大面積陣列激光也行,這樣可以增加火星大氣二氧化碳的濃度,提高火星的溫室效應。雖然可以人工製造比二氧化碳更高效的溫室氣體,但取材十分不方便,還是直接利用火星上的二氧化碳要好一點。未來還要為火星製造臭氧層,以抵禦紫外線的傷害。

火星上的水全部融化後可以形成海洋,未來有能力的話,也許可以引導彗星撞擊火星,為火星帶來水資源。至於讓火星衛星或者其他小行星撞擊火星,增大火星的質量與體積就有點不靠譜了。火星上的氧氣幾乎沒有,未來我們可以通過電解火星上的水獲取氧氣。



有了海洋,接下來我們還要改造火星土壤。最可行的方法還是利用微生物與植物進行改造,直接將地球上生物帶到火星不可並不可行,我們可以通過基因技術改造一批適應火星土壤和環境的植物與微生物,進而改造火星大氣與土壤,當然也可以幫助我們生產食物與製造氧氣。


總之,改造火星是一個大工程,估計至少需要幾百年。我們需要從多方面系統的改造火星,能夠讓人類在火星表面不用穿宇航服就能自由活動,有足夠的氧氣供給呼吸,有充足的水資源與食物,不用擔心宇宙輻射,大氣中沒有有毒有害氣體,有適宜的氣壓與溫度。我們也可以改造自身,讓人類適應火星。


科學探索菌


1,建造小型地球村1個面積為500米乘以500米,玻璃穹頂,10個人來經營最初的家園。氧氣供給設備和淡水設備還有可燃氣體設備不可缺少。

2,10年為一個週期,倘若這10年,人類可以正常繁衍生息,再造更大的地球村,儘量模仿地球的綠地森林,一樣一樣增加,直到整個火星造出沒有空地,也許是若干年之後,再考慮大氣層建造和紫外線問題。

3,人類有了可以建造大氣層的能力之後,再製造適合火星溫度的人工太陽,這一切都成立以後,陸續開放玻璃穹頂,有陽光,有流水,再造100年。。。別拉我,我還在暢想呢。。。


正能量魔方


古語說的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想改造火星的想法很好,但想過沒有改造它都需要什麼樣的工具,它們都怎麼樣能拿到火星上呢?如果你能改造火星,又會給地球帶來什麼不變呢?這些都怎麼樣可以化解。想明白這些再考慮改造火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