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偶老人該如何養老?

有幸之家智能養老


★這個問題很現實,每個人或都會遇到,畢竟“同死”的夫妻少而又少。

★不拘一格再婚養老。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社會轉型的深刻變遷以及人口的自然變化,老年喪偶後再婚現象日益增多。上了年紀最怕孤獨,喪偶老人各有各的招,不再拘泥於傳統固有模式,跳出禁錮,有的老年男女雙方不進行結婚登記而生活在一起“搭伴養老”,有的再婚老人採取輪流在雙方家庭生活的“走婚養老”方式,有個伴兒能夠互相關心,互相照顧。而且,再婚老年人選擇“代際婚姻”呈增多趨勢佔5%左右,這種各有所求、資源交換的婚姻且較穩定離婚率僅為5%左右。上個月有報道,78歲老人兩年前妻子去世,兩個兒子早已成家,後來再迎娶33歲嬌妻又生下來兩個兒子,晚年生活可過的有滋有味!

★養老機構集體養老。隨著養老機構的不斷完善,敬老院、福利院、養老院、老年公寓、護老院、護理院等專門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是個不錯的選擇,應是今後養老的主要去處,老人舒心,孩子放心。但是,養老機構的數量還難於滿足老齡人口的增長需要,且一些養老機的費用還不是所有老人能承受的。以北京為例,2017年底,60歲以上常住人口358.2萬人佔總常住人口16.5%,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237.6萬人佔總常住人口10.9%,平均退休養老金約為3633元/月;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服務的機構達到了654家,床位數為148569張,養老機構實際入住人數為89540人;中低端養老機構的平均收費為7251元/月,而新開業的9家養老機構平均收費8184元/月。

★創新方式居家養老。一日夫妻百年恩,百日夫妻深似海。老年人喪偶,會睹物思人,情感休克等,但未來的日子還要過下去。幸福的晚年生活與兒女孝順、經濟條件、社會環境等有關,最重要的是老年人的心態所決定,能適應“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儘快找到適合自身的養老方式。比如,經濟條件差,沒條件進老年公寓等養老機構,且無子女又不願意再婚的老人,也可以選擇志趣相投結伴養老,留在社區居家養老等。我們國家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正在迎來了人口老齡化,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有35%的人口超過60歲,成為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但是,傳統的的養老服務模式存在的養老服務供需不匹配、及時性和靈活性較差,以及養老服務項目少、範圍窄、精神慰藉缺失,專業服務人員短缺素質不高等問題,迫切需要通過創新來解決,如用“互聯網+”等改造傳統居家養老方式業。你說呢,歡迎一起討論。


生態號


老年人尤其是女性老年人的喪偶率很高,因為男性的終身死亡率高於女性,男性平均年齡年齡比女性低了好幾歲,而且喪偶的幾率可能是每個老人都要面對的問題,因為一對夫婦同時死亡的概率也很小,除非是刻意為之。每個老人都應該做好喪偶的準備,雖然很多老人因為老伴常年生病在床,也照顧得乏了累了,但是有人說話和陪伴跟沒人說話和陪伴還是很不一樣,很多老年人在喪偶後身體和情緒急劇惡化,尤其生前感情非常親密的老年夫婦,喪偶半年內死亡的風險很高。

相對於有老伴在的老年人,喪偶老年人的養老可能更艱難一些,如果說子女數量多且子女很孝順的情況下還好說,進一步說如果自己身體狀況良好,能夠自理的狀況下,生活還是比較湊合。像現如今50後的老年人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家裡只有一個孩子,孩子要工作還有自己的家庭,很難顧得上老人,所以喪偶後老年人獨居的情況比較普遍,喪偶+獨居的狀況會進一步導致老年人心理孤獨,情感支持長期得不到滿足。

因此對於喪偶老年人的生活安排有以下建議,首先要調整心態,畢竟人生終究都會走向死亡,要樹立健康的生死觀,認為死亡是一件順其自然的事,要從悲痛的情緒中走出來,轉移注意力,找點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做起來,讓一個人的生活變得有意義有寄託。其次喪偶後的半年內是從有老伴過渡到沒有老伴的關鍵時刻,因此最好這半年內有人陪,所以選擇跟子女一起居住或者和親戚朋友一起生活比較理想,譬如走親戚啊,出去旅遊啊等等,都有可以轉移注意力,沒有子女和親戚朋友一起住的,可以選擇走親戚或者徵集搭伴養老的夥伴。最後,如果能夠再找個新的老伴,那是最理想了,至於現在媒體和網絡如此發達找新的老伴的手段和方式也很多,譬如在我的帖子後面留言,或許也能遇到心儀的老伴哦,雖然我不直接給老伴朋友們牽線搭橋,但是我看到有老年朋友在後面留言想找老伴的,有好多人回應,最好是一個城市的,距離近,生活習慣相近的,這樣老了也能有個照應。


雲說養老


說實話,我老丈母孃就是一個人,身邊無子女。不過,人家過得還不錯,雖然她曾經沒有工作也就沒有工資,可是四個女兒每月都會給點錢。再說,她從不吃葷以素為主,過得挺滋潤。八十三四了,生活能夠自理,喜歡出去轉轉,看看打麻將的,挺開心。

我們認為,她就是亂七八糟的事從不放心上,樂觀的很,看到四個閨女都很孝敬,心裡很高興。她,愛說、愛笑、愛玩、關鍵是愛逗。所以家裡的女婿們也喜歡跟她開玩笑,可她從不因某些言辭而不開心,總是樂呵呵的。

我這個丈母孃呀,在93年就開始自己過了,老丈人是肝癌,因搶救無效病故於省四院,享年(當年)五十八歲。

老人家身體不錯,還用不著在閨女處輪流住。現在就是想女兒們,沒到週六日就打電話詢問誰來。按道理講,孩子們都是不定時的前去看看老孃,買點可吃的飯菜,糧油,她幾乎都不用買。這樣說,還是女兒好呀!



992舒暢


我媽全是喪偶老人了,今年六十多歲了。我爸幾年前走了。我媽每個月有兩三千的退休工資,她不願意跟我們住在一起。自己單獨住。每天出去跳跳舞,溜溜玩兒。時不時約著老姐妹一起出去吃飯聚會旅遊。人不能讓自己閒下來,閒下來就會想法多。每天忙碌充實,時間過得也快,人也開心。所以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不要總是圍著孩子轉,要有自己獨立的圈子,有自己的愛好。我小時候,我媽對我和我哥也是放養狀態。學習什麼都是靠自己自覺。她有自己的朋友圈,有自己的愛好。我們長大了,她也不願意過多的管我們,另一半找好了,帶回家,只要不是大奸大惡之人,只要孩子們自己喜歡,她都不會過多幹預。結婚的事宜,也都是我們自己操辦,她只給意見。我哥快40了,不要孩子,別人都說我媽,也不管管。我媽說,要不要孩子是他們自己的事兒,我管什麼呢?

所以我覺得現在的父母,孩子是你種在土壤裡的一粒種子,小時候,你要澆水施肥除蟲。他長大了,只要沒長歪,你就讓他自由生長。你有你的一輩子,你有你的生活,孩子們終究會離開你,要有自己的生活圈子。如果你沒有收入,趁著年輕,你要為自己的養老做打算。


super萋萋


喪偶的老人如何養老?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說句實話,現在的養老都是個大問題,更別提喪偶老人養老了!但這又是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夫妻兩人總有一個人先走,過去多子女可以靠子女養老。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無論從經濟上還是人力上,都無法依賴子女。只能依靠社會。給老年人辦食堂,解決老年人就歺問題。那麼如果老年人生病,有錢人還好說,請保姆、護工。沒錢的人,還真就一點辦法也沒有!只能靠自己平時多注意鍛練身體,讓不能自理的時間儘量少些吧。


清澈34802536


喪偶老人分年令段,60至70歲左右的人,能自理的,可以獨居,暇時可以手機上網,看新聞,寫評論。交朋友,多談心,消除寂寞。另外早鍛鍊,集體活動。體力差的,可以家居頋媬姆,由保姆扶持適當活動。身體更差的,甚至不能自理的,要住養老院,費用不夠的兒女補,農村的老人自家自行安排。住養老院,就是有集體活動,不如家自由。是否找老年配偶,視情況而定。我不主張,家務後事都太複雜。


葉子139575700


喪偶老人養老,身體健康就一個住,自由,若卻得孤獨就每天去打打小麻將,早上起床去走一走,晚上去走一走,這樣時間好打發,在就去養老機構,那裡有老年人一起玩,一起說話。若沒有退休金就叫孩子給,這個是孩子的義務,本人觀點是,人老了心態要好,身體健康,這樣生活就很充實。


鍾祥珍545


喪偶老人和不喪偶的沒有什麼太多的不同,不喪偶的夫妻也不能同時死,早晚也剩一個人,所以養老也沒有太多不同,只是設有伴的孤單些,與怎麼養老沒有關係,我身邊有個老人,八十二了,正天和我們一起打樸克,散步,她兩兒一女,都各自居住,兒子給老媽按了監控,隨時撐握老媽的情況,我看老人話的挺瀟灑快樂,沒有什麼不好,謝謝你的關心!



老李說事666


喪偶老人該如何養老?

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每個人都有老了的那一天,我今年66歲了,我說一下自己的想法。我老伴68歲身體槓槓的,啥時候喪偶還真不一定,我認為一個人到了這個年齡,才是這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老人也沒了,孩子也大了,不用上班賺錢了,自由自在想幹啥就幹啥,但是前題是身體好。我認為人到老年一個人挺好的,有些人說找一個老伴,我認為這是下策。兩個不認識的老年人來到一起,沒啥說的,趙本山和宋丹丹演的一個小品,就形象的表達了老兩口在一塊的生活。在一起過了幾十年,沒啥說的了,不願意在一個床上睡,現實中也是這樣。如果自己能自理,就不要到孩子家中去,不要有養兒防老這種想法,儘量不要給子女添麻煩。


老哥劉井隆


人老了最怕孤獨,如果有個老伴說說話還好些。一旦另一半去世,剩下一個人就會很孤單。就本人的觀點,如果自己住身體還行的話,一定自己住,可以養一個狗啊貓啊的寵物,一可以排解寂寞,有個寵物也可以嘮嗑。二呢給寵物餵食打掃什麼的也是有活幹。再就是看看書。看看電視打發時間。如果身體不是很好,就一定要找個養老院,養老院裡24小時有人,避免身體不好發生意外沒人發現。再著養老院裡都是老人,大家一起說說話,娛樂娛樂什麼的,也是提高生活質量。本人不贊成再婚,免得給子女留下麻煩。當然這只是個人的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